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进入2021年,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三百六十行,行行来造车,除了小米、华为还有未来的OPPO这类手机企业,做杀毒软件的360也掺和了一腿,近期做家电的美的也官宣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虽然不是造整车而是做一些核心零部件,但目前造手机的、造房子的、搞互联网的、做无人机的(大疆)、做家电的都跑来造车了,不禁让人想问:现在造车的门槛都这么低了么?什么“阿猫阿狗”都能来造车。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造电动车的难度确实比燃油车低不少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传统燃油车经过了上百年的发展,很多地方已经进化得十分成熟,尤其是发动机和变速箱,不仅技术极其复杂,而且专利壁垒非常高。我们自主品牌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发动机终于在部分领域能与合资品牌平起平坐了,比如奇瑞的1.6T、2.0T发动机,性能和油耗表现都不错,而在更大排量发动机方面,自主品牌除了长城即将发布的3.0T V6引擎,几乎没有多少建树。变速箱方面差距就更大了,由于专利的壁垒和经验的缺乏,目前国内还难造出一台令人满意的AT变速箱。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但是电动车就完全不一样了,首先发动机变速箱直接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电池、电机、电控这“新三大件”,而这新三大件基本上买买买就够了,而且国内在这方面的供应链是世界领先的,恰好与燃油车反过来。电池有宁德时代、比亚迪、国轩高科等巨头,装机量占到了全球的三分之二。电机方面难度并不大,很多车企都有自研的电机,如比亚迪、北汽新能源,还有上海电驱动、联合电子等自主或合资生产电机的领先企业,最后电机的电控的难度就更小了,很多供应商都是直接提供三合一的电机。至于整车的IGBT方面,目前除了比亚迪,国内在芯片方面确实还有较长一段路要追赶,但也都是能买到的。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核心部件买买买就能解决,但造车还得要工厂,还需要熟练的工人、工程师以及各方面的经验积累啊,这个时候还有个杀手锏——代工。比如我们看到的蔚来的尾标贴的是“江淮蔚来”,小鹏尽管已经开始自建工厂了,但现在还是由海马汽车代工。况且我们国家燃油车的产能过剩十分夸张,这种代工合作模式也是国家比较鼓励的。实在不行先代工卖几年,如果形势不错,再自己建工厂也不迟。

电动化是上半场,下半场是智能化

最近两年,新能源车企的市值都在“暴走”,特斯拉的市值一度比第二名到第八名加起来还要高,蔚来的市值也超过了宝马、法拉利这类非常赚钱的豪华品牌。不都是车么,怎么换了个驱动方式,待遇就差了这么多?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答案就在于智能化,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现在很多电动车前面都会加上“智能”两个字,而在智能化方面,恰好是这些跨界造车势力们的优势,想象一下未来你坐进一辆丰田里和一台小米汽车里,谁的智能化体验更好?毫无疑问会是小米汽车,到时候在车里玩游戏、唱K、办公都将成为常态,大家待在车上的时间会越来越长。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当然智能化最大的杀器还是自动驾驶,目前特斯拉、蔚来、小鹏都通过付费升级部分自动驾驶功能提高了营收收入和整车毛利润,一次性付费可达3万甚至6万多块钱,这可比传统车企辛辛苦苦造一台车利润高多了。

新能源车的“钱景”其实很不错

上面说了这么多,但是每次看到这些造车新势力,都是在各种亏损,特斯拉亏了十几年,中间几度濒临破产,最近几个季度才开始盈利,而且很多还是靠的卖碳积分。蔚来就更不用说了,前两年每卖一台ES8就要亏100多万,即便李斌拥有顶级的融资能力,蔚来的现金流一度只能撑几个星期,最近毛利率开始转正,但还是处于烧钱阶段。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这么看来,新能源车企基本都是在巨额烧钱,难道他们包括背后的投资人都是“人傻钱多”、“为爱发电”?答案当然不是,目前新能源车企普遍亏损的原因还是因为——车卖得太少了。

对于还在快速发展的新能源车行业来说,车企需要投入的研发费用和其他一些固定成本都非常高,如果车卖得少了,那么平摊到每台车上的成本就相当高了。举丰田、蔚来和特斯拉的例子就明白了,2020年丰田汽车的全球销量达到1000多万台,研发费用是700多亿,平摊到每台新车上的研发成本不到7000元人民币,而上面提到2018年蔚来每卖一台蔚来ES8就要亏掉3台ES8的钱,这里的亏损主要就是每台车平摊的研发成本和其他固定支出太夸张了。

卖房的、做手机的、造家电的,怎么“阿猫阿狗”都来造车了?

特斯拉2020年的销量基本在50万台,研发费用大概在96亿元人民币,平摊到每台车上的研发成本在接近2万元的样子,虽然比丰田高了不少,但是比蔚来、小鹏这些新势力们还是要低不少。

所以只要这些新势力们能撑到销量起来的那一天,盈利还是非常可期,而且这些智能电动车还可以通过各种软件收费,比如特斯拉2400块升级后排座椅加热,6万4千块钱升级FSD,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各种收费或者叫创收的手段会越来越多,比如游戏公司推出一些专门针对电动车的游戏大作,收费游戏公司可以和车企分成,反正以后的花样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做不到。

写在最后:

尽管造电动车的难度比传统燃油车小得多,跨界造车在智能化方面有一定优势,新能源车的“钱景”也比较可观,但汽车依然是目前最为复杂的耐用品,最后真正能把车造好的终归是少数,况且现在传统车企也在“大象转身”,造车依然是九死一生的创业行为。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也是好事,车企们越“内卷”,我们的选择余地就越大,买到物廉价美的产品的概率就越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特斯拉   丰田   阿猫阿狗   家电   代工   销量   变速箱   新能源   整车   小米   电动车   燃油   发动机   电机   难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