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文/小韩

3月2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连发三个意见。珠海、湛江、汕头迎来巨大利好。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珠海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的意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意见》以及《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的意见》三个重磅意见同时出台。

《关于珠海的意见》提出要把珠海建设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对珠海未来的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位:

——区域重要门户枢纽。打造粤港澳深度合作新支点,加快建成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和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典范。

——新发展格局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毗邻港澳、陆海通达的独特区位优势,有效融入区域和全国统一大市场。

——创新发展先行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支持珠海全力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优化横琴“分线管理”政策,创新跨境金融监管模式,推动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推动建设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加强与澳门在跨境金融、绿色金融、中药材现货交易等领域深度合作。

文件中还特别提到“深入研究论证深珠城际铁路(伶仃洋通道),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做好项目廊道预留预控工作”。这意味着谋划10年之久的深珠通道有望加速推进,届时深圳--珠海将实现半小时互通,有助于珠海承接深圳外溢资源,助力深圳都市圈、珠江西岸都市圈融合发展。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关于湛江的意见》提出,要把湛江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成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对湛江未来的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位:

——服务重大战略高质量发展区。依托独特区位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方面深化改革创新。

——陆海联动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充分发挥作为西南、中南、华南地区重要出海口和面向东盟国际大通道重要节点的作用,加快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现代化区域性海洋城市。以建设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契机,加快建立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陆海协调、人海和谐、向海图强的海洋城市。

——全省区域协调发展重要引擎。高质量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强化广州—湛江“核+副中心”深度协作,大力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引领粤西地区协同发展,增强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努力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

文件中还特别提到,要积极推动湛江深度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包括加强与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动融合发展、联动海南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加强与海南现代服务业合作。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届时,湛江有望乘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东风,走上深圳曾经的发展道路。

《关于汕头的意见》提出把汕头建设成省域副中心城市,支持汕头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经济特区。

对汕头未来的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位:

——高质量发展的活力特区。加快构建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打造省域副中心城市和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展现新时代经济特区高质量发展新面貌。

——治理高效的法治城市。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营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

——聚侨惠民的和美侨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普惠性民生建设,创新聚侨惠侨服务机制,促进海内外华侨华人深度融入祖(籍)国经济发展,建设聚侨惠民和美新家园。

同时,广东省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上给予汕头一定的倾斜,例如汕汕铁路、漳汕铁路等350公里/小时跨市高铁重点项目均由省政府出资。

推动“五大都市圈”建设,完善“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末珠三角核心区、沿海经济带、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常住人口分别占全省人口总量的55.96%、29.33%和14.71%。人口在珠三角核心区聚集明显。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同时,广东省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10760.94亿元,其中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7670.24亿元排名第一,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5019.11亿元排名第二,两个核心城市地区生产总值合计52689.35亿元,占到了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的47.57%。第一名深圳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最后一名云浮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7倍,两极差异悬殊。

广东省作为全国经济第一大省和常住人口第一大省,区域发展不均衡已严重制约了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

珠海、湛江、汕头,大利好来了

广东省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适时推出“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同时还要打造“双核+双副中心”的动力增长机制,重点发展沿海经济带,就是为了让全省各地区协同发展,积极寻找新的增长极,为广东省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为何副中心没有选择排名三、四的佛山、东莞,而是选择了排名十、十一的湛江、汕头呢?主要还是因为佛山已经在广州都市圈内,广佛一体化已经有了相当好的发展;而东莞毗邻深圳,属于深圳都市圈,承接了大量的深圳产业转移,经济发展动力十足。而湛江和汕头离珠三角核心区域较远,能对接的资源较少,但是它们都是沿海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同时符合广东省政府打造新的增长极的初衷。

本次重磅推出的三个《意见》,除了珠海是珠江口西岸的发展核心,湛江和汕头都是广东省未来重点发展的省域副中心,是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的东西两翼。只有“两翼”硬起来,才能带动其他区域腾飞。因此,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将有更多的政策、更好的项目、更便利的配套落实到这三个城市。而在巨大利好的带动下,珠海、湛江、汕头必将腾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汕头   珠海   惠民   广东省   海南   经济特区   生产总值   深圳   利好   深度   区域   意见   地区   沿海经济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