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来汽车被逼停,风暴还在继续

文/小寒

1、缺“芯”停产,市值蒸发了一个“格力”

3月26日,蔚来汽车表示,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的江淮蔚来制造工厂,从3月29日起,将暂停生产活动5个工作日。

蔚来汽车称,汽车芯片的整体供应紧张,影响了公司3月份的汽车产量。该公司预计第一季度将交付约19500辆汽车,低于先前展望中预计的交付20000至20500辆。

受此消息影响,蔚来汽车股价盘中一度跌超10%。自1月11日股价达到最高点后,目前已接近腰斩,蒸发逾500亿美元。

500亿美元什么概念?也就是约等于一个格力或者万科的市值,啧啧啧。

蔚来汽车被逼停,风暴还在继续

2、“缺芯”或有四大主因

目前,芯片短缺的问题已在世界范围内对全球汽车制造公司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其根源或有几个方面:

①疫情期间,不少芯片厂商因为产能闲置裁了一大批员工。后来生产慢慢复苏,但是疫情还是反反复复,加上汽车行业也不过复苏了2年时间,谁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度低迷,芯片厂商考虑到种种风险,并不敢加大产能;

②芯片市场中还是消费电子占了大头,汽车芯片仅占十分之一。相比于消费芯片,汽车芯片动辄要用上10年,工作环境也更加恶劣,对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更高,这就导致其毛利不及消费芯片,厂商生产的意愿也较低;

③今年以来,日本地震、美国寒潮等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对全球多家芯片制造商的产能造成了影响。

屋漏偏逢连夜雨,3月19日,在车用微控制单元芯片市场有30%市占率的瑞萨电子工厂发生火灾,一部分车载芯片的生产线停止运行,这也导致全球汽车厂商面临的芯片短缺状况加剧,芯片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④汽车智能化的趋势使得对芯片的需求井喷。一辆普通的家用车就需要大小芯片百十余个,更别说用到了自动驾驶原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嵌入式系统、信号和信息处理、云端通讯技术、电路分析和电子技术等高新技术的智能网联汽车,芯片需求更是几何级增长。

蔚来汽车被逼停,风暴还在继续

3、风暴还在继续

蔚来成为中国首家受到“芯片荒”冲击的知名汽车制造商,但事实上,蔚来并不是第一家受到冲击的汽车企业。

据国外媒体报道,自2020年下半年以来芯片短缺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汽车行业,几家汽车制造商被迫关停了部分产能。

福特汽车停止了俄亥俄州一家商用车工厂的生产;通用汽车表示,北美三家工厂的减产时间将分别延长到3月底和4月中;本田汽车宣布延长位于北美6座工厂的停工时间;雷诺集团和大众汽车均表示,今年预计减产至少10万辆汽车。。。

AlixPartners咨询公司预测,受芯片短缺影响,全球汽车行业今年的收入将减少600亿美元。

风暴一经形成,就不会戛然而止。

4、危机或许就是转机?

在汽车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汽车半导体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已经从2000年的18%,上升到了目前的40%。预测到2030年,汽车半导体成本占整车成本的比重将达到45%。不难发现,如今汽车半导体的地位已今非昔比。

蔚来汽车被逼停,风暴还在继续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2020年增长6.5%,2021年利润还会持续增长。

根据汽车的架构分析,汽车半导体器件主要包含计算芯片(MCU芯片和SOC芯片)、存储芯片、功率器件、传感器等,自动驾驶汽车所用的半导体器件还包含有MEMS、图像传感器、激光雷达、AI智能等一系列产品。

从汽车半导体的构成来看,计算芯片占了30%,模拟电路占了29%,传感器占17%,逻辑电路占10%,分立器件和存储器的占比均为7%。

蔚来汽车被逼停,风暴还在继续

中国汽车芯片需求量占到了全球使用量的三分之一,但国产芯片的市占率却不足5%,对进口依赖严重,且进口价格是国外的1.2-1.8倍,成本高企。

目前汽车计算芯片大部分还是使用MCU芯片,其中有超过70%由台积电代加工。MCU芯片的主要玩家有恩智浦、英飞凌、瑞萨、德州仪器和意法半导体等传统国外汽车芯片巨头,它们一直占据全球汽车芯片市场的大头,市占率达到50%。

而SOC芯片的主要玩家有Mobileye(英特尔)、英伟达、高通、华为(中国)、地平线(中国)、黑芝麻(中国)等,这部分芯片主要应用于需要强大算力的新能源智能汽车,但是目前规模尚小。

总体来说,目前全球汽车芯片的市场集中度较高,2019年,行业CR5为50%,行业CR8达63%。

芯片是5G产业、人工智能、物联网、信息产业升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的关键部件,同时也是中国科技发展的短板。

本次“缺芯”危机,已不仅仅是全球汽车制造企业的争夺战,更是国家之间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战争。谁拥有更强大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谁就能构建更安全可控的汽车芯片供应体系,谁就有更强的话语权。

根据有关报道,“十四五”规划已将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基础软件等瓶颈短板,推动集成电路等产业创新发展列为重要目标。

在国家政策的重点支持下,叠加智能化汽车对芯片需求的几何级增长,为国内芯片设计厂商们带来了进军汽车芯片的领域的机会。

地平线、寒武纪以及黑芝麻等厂商均推出了可适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规级AI芯片;比亚迪生产的 IGBT 芯片已运用在各产品线,除品牌自用外,已经有外销;芯驰科技完成了汽车芯片数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闻泰科技投资了中国第一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自动化晶圆制造中心项目;吉利控股集团自主研发的中控芯片将会在2023年实现装配上车等等。

有志于在汽车芯片市场发展浪潮中分一杯羹的中国企业已经在路上。

可以看到,虽然目前的汽车芯片市场仍被国外传统大厂占据,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更强算力的SOC芯片将会成为主流,而中国企业也就有了实现弯道超车的可能。

危机会成为转机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北美   汽车   短缺   产能   半导体   中国   汽车行业   芯片   工厂   成本   厂商   风暴   国外   智能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