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素养从如厕开始培养


文明素养从如厕开始培养


文明培养从如厕的培训开始。

  

如厕也要培训?这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非常有必要。


我有一位好朋友,他给我说他是怎样教他的不识字的妻子辨识男女厕所的故事。由于大陆的厕所大多是以“男”“女”这两个字作标识,而这位同仁的妻子认不出这两个字,那这位教师教妻子说,有四块豆腐块的就是男的,一块豆腐不齐整的就是女子。


农村妇女对豆腐再熟悉不过,因此,丈夫这样教妻子认字,就让妻子再也忘记不了。


教育应该因人而异,看对象进行教导,要从细节入手,但真正要做到的,却不容易。比如,让学生文明如厕,就是要教师付之于辛苦的行动。否则道理说了千遍万遍也不顶用。


几年来,好多的小学新生培训,就有一个上厕培训。


上厕都要培训?这是中国人最不易启齿的问题,但是教育工作者却觉得非常有必要。特别是男孩子,在一年级,他还没有性别意识,没有培训,他就男女厕所不分。如果不对他们进行引导,便是教育的缺憾。


小男孩一般比较调皮,觉得在群体中小便,像用水管喷别人一样,很有趣,不知道小便要入槽,要让小便入槽,还得站得尽量离尿池近些。他们往往将尿水洒了一地,弄得小便所湿漉漉、臭哄哄、脏兮兮的。解手后,要将擦便纸也丢入槽,学校的厕所大多是槽式的,与部分学生家中的抽水马桶不一样。这些都要给小学生讲清楚,而且要带到实地进行讲解。只有反复地强调,并进行一至二周的评比、强调,才能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文明素养从如厕开始培养


卫生习惯是培养训练出来的,比方说,在学校,不时会碰到学生向到办公室向教师要手纸,说明这些学生在家是用手纸的,不会随便用别的什么纸代替。而过去,我们小的时候,在农村,人们大多上厕时是用稻草或竹片解决的。这件事好像不好说出口,但真实情况就是如此。


实际上文雅是与时俱进的,文明也就是渐进式进步的。现在用的手纸应该是舶来品。柔软好用,绝对不会因为使用了而堵塞马桶,这抽水马桶哪里来的?也是从国外传过来的,我国是兼收并蓄的传统国家,并且是吸收力极强的,一旦物质条件具备,就大量地使用上了。


我国文明的进步是趋善、向上的。我从阅读到的资料上看,英国的皇室过去解决大便后的手续是用吊在房梁上的粗绳解决的,而且是前面的人用完,后来的人继续用,这方法恐怕比我国过去所用到的还落后些。


文明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慢腾腾地前行的。在学校,我们会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学校的厕所被堵了,查找原因,是被早餐奶盒、矿泉水瓶给堵的。这些扔东西的孩子的家庭条件已经上去了,但是健康卫生的好习惯却没有养成。


在学校使用厕所,好像还在使用毛坑一样,可以乱扔杂物到里面,以表示或发泄自己的不满的。这实际上是愚昧,还没有脱离蒙昧状态的体现。


学生是极具可塑性的,我们就是要通过教育、培训,让其早些脱离蒙昧,亲近文明。


如此说来,上厕所培训,从娃娃抓起是再必要不过的了。


当然,家长在家也同时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导,那效果一定会更好。


文明素养从如厕开始培养

@杨老师的作文教室 谢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如厕   便所   同仁   房梁   蒙昧   手纸   素养   豆腐   厕所   妻子   习惯   条件   男女   教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