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需改变的,还是要改变的


在生活中,需改变的,还是要改变的


机会总是愿意给予与其牵手之人。

钱钟书曾在《围城》中作过一个形象的比喻,说人生大概就是这么两类人,面对桌子上的一串葡萄,一种人是先从大粒的最甜的质量最好的开始吃起,另一种人是从小粒的在整串中质量最差的开始吃起起。第一种人,每次吃的都是当前最好的;第二种人则是一次吃的比上一次的好,总是充满了希望。作者通过比喻想表达的意思是,第一类人是过“先苦后甜”式的生活,第二类人是过“先苦后甜”式的生活。往往人们都希望过第二种生活,也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事。

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这也是我从小学到的常识,也是我一直坚守的信念。后来,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对这一说法渐渐持了相反的意见。

因为从现实的观察中发现钱钟书所说的第一类人,总是更懂生活的人,因为他善于把握机会。“有花堪折直须折”,他是不会待到“无花空折枝”的。或说他是不会丢弃机会成本的,也决不会暴殄天物的。而钱钟书所说的第二类人,则由于总存在着先苦后甜的思维定势,因而就约束了自己的行为,往往造成了极度的浪费。比如就说那串葡萄,由于先从小粒的吃起,结果当吃那粒最好最大的质量最好的葡萄的时候,那粒葡萄或许已经坏了。


在生活中,需改变的,还是要改变的


我有个亲人,每年孩子都会给她买新的衣服,但她总是不舍得穿,都将这些衣物放在橱柜里,现在经过几十年的累积,已经积了一大柜子了,件件都是崭新的,但款式已经都是过时的了。亲戚朋友送来的营养品、水果、糕点,总是舍不得吃,要等有客人的时候,才拿出来,刚好那段时间没有什么客人来,结果这些营养品、糕点都过期了,水果也坏了,不能吃了。

自己有的东西,不马上用,用来防急,这在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是个会过日子的方法,但如今还用这个方法,那将是不适宜的。

生活就是如此,该改变的就需改变,该变通的必须变通,因人而异,因时而变。这就是与时俱进吧。

在生活中,我们是要做先吃大的葡萄的人,还是先吃小的葡萄的人?


在生活中,需改变的,还是要改变的

@杨老师的作文教室 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现钱   都会   暴殄天物   折枝   机会成本   定势   营养品   糕点   比喻   葡萄   所说   客人   水果   质量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