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证型,会引起这些疾病,四个饮食调理,帮你纠正改善体质

人吃五谷杂粮,就免不了会生病,但是疾病是如何在身体里产生的呢?又该如何预防呢?中医认为疾病在身体内产生分为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1.虚寒证

生活中饮食起居的不规律,精神压力太大,导致体力和脑力过度的耗伤,引起脾胃功能紊乱,或是大病、久病后身体没有调养好,从而导致全身或部分脏腑的功能损耗,导致体内能量供给不足,而产生的现象就为中医所说的虚证。一般表现为经常头晕乏力、活动一会儿就劳累不堪,容易出汗。


四个证型,会引起这些疾病,四个饮食调理,帮你纠正改善体质


现在的年轻人又喜好熬夜、贪食冰冷,而一般虚证的人,体内的脏腑机能不足以无力抵抗寒邪,就会导致寒证的出现,一般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冷、伴有拉肚子、女性则容易患有痛经、月经不调等。


气虚+里寒就会形成虚寒证,而我们生活中可以选择多吃一些温阳补气的食物,例如牛肉、羊肉、韭菜、生姜、山药、南瓜等;也可选择按揉穴位以温经通脉,常用穴位如关元、气海、中脘、脾俞、肾俞、命门等;注意劳逸结合,可以适当地做一些例如八段锦、太极拳等舒缓运动,睡前可以泡泡脚等方法。


2.寒湿证

虚寒证进一步发展则会导致寒湿证,人体内部阳气不足,身体内部的气血津液等水液物质难以运转,不能通过气化在人体内形成汗液、尿液、唾液等,水液的运行代谢失常久而久之则会内生湿邪。


四个证型,会引起这些疾病,四个饮食调理,帮你纠正改善体质


湿邪性重浊黏腻,容易阻滞气血运行,一般导致的疾病大多缠绵难以痊愈。体内湿重大多表现身体困重,四肢沉重酸痛,大多伴有肥胖或水肿。寒湿体质的人群,容易出现肥胖症、高脂血症、腰腿疼及胃肠疾病。


虚寒+湿邪就会形成寒湿证,生活中最好的祛湿方法就是增加运动量,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很好地达到祛湿的效果,也可在生活中多食用一些具有排湿功效的食物,如鲤鱼、薏米、扁豆、红豆等,也可以食用一些药膳,或在熬粥、炖肉的时候加入一些药材,如茯苓、白术、肉桂、砂仁、豆蔻等;当然也可选择艾灸的方式祛寒祛湿,常用穴位为肾俞、命门、丰隆等。


3.湿浊


寒湿在体内堆积过久则会导致湿浊产生,所谓湿浊就是我们日常所说的痰,古语有云:“百病多由痰作祟”,体内痰湿郁结会导致气血运行受阻,使机体代谢和循环系统出现异常。


四个证型,会引起这些疾病,四个饮食调理,帮你纠正改善体质


湿浊凝集为痰阻滞气机,常见症状多为咽部多痰,头痛如裹,胸闷恶心,喉咙异物,眼花头昏等;可能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冠心病,甚至一些精神疾病也与痰浊淤阻有很大的关系。


寒湿在体内久而久之则会导致湿浊,生活中我们可以多吃一些祛痰祛湿的清淡食物,如荷叶、白萝卜、葱、姜、白 果、赤小豆等,应少食甜黏油腻,少喝酒,不要吃得太饱。平时可以多做户外活动,如练习易筋经、太极拳等传统健身术;常晒太阳。平常尽量远离潮湿,阴雨天气注意保暖和躲避湿气;


4.血瘀


痰浊凝集在体内,一旦淤堵在某一位置,则会导致局部运行不畅而产生瘀血,由于人体具有代偿作用,所以出现小的淤堵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会有微小的症状表现,如局部刺痛,针扎样疼痛,疼痛固定不移,时间长的患者还会出现脸色发暗,舌头发紫的现象。


四个证型,会引起这些疾病,四个饮食调理,帮你纠正改善体质


痰浊导致体内瘀血产生,日久则会引起局部供血不足,一般临床表现为心慌胸痛,口唇指甲发青发紫,根据瘀血淤堵位置的不同,分为胁肋部刺痛、胃脘刺痛、头部刺痛、小腹刺痛、甚至呕血及黑便。


血瘀在体内淤阻日久会导致心肌梗塞、脑梗塞、子宫肌瘤、痛经等诸多疾病。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保持精神舒畅,坚持运动,饮食物可以多食用桃仁、黑豆、木耳、洋葱、柚子、金桔等活血化瘀的食物,日常也最好坚持饮用由玫瑰花、红花、月季花、山楂等冲泡而成的茶,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日常也可以通过按揉穴位来达到活血祛瘀的效果,如血海、期门、膈俞等。


四个证型,会引起这些疾病,四个饮食调理,帮你纠正改善体质

以上就是疾病产生的四个阶段,可以看出疾病诞生之初就是由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阳气受损,而后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最后导致比较严重的疾病。所以想要一个健康长寿的身体,正常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的根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疾病   活血化瘀   命门   脏腑   阳气   穴位   太极拳   气血   刺痛   体质   局部   体内   日常   食物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