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热的天,什么样的病必须用“附子”呢?

李昌祁 霍立光 肖相如频道

导读:今天学习唐祖宣先生运用温阳三方治疗脱疽的经验。


唐祖宣善用经方治疗脱疽,特别擅长运用温阳方,现介绍如下,以作为大家治疗糖尿病足时的参考。


01

灵活应用真武汤


真武汤有茯苓、芍药、白术、生姜、附子5味药物组成,功能温阳利水,是治疗肾阳衰微,水气内停的方剂。此方所治之脱疽乃肾阳衰微,脾湿肝郁所致。


临床辨证中常见肢端发凉麻木,跛行,疼痛,入夜尤甚,痛时内觉发凉,患肢苍白,黯红或紫红,破溃后伤口流清稀脓液,肉色不鲜,舌质淡白,脉沉细。若加干姜、黄芪、桂枝、潞党参、川牛膝,其效更佳。


病案举隅


某男,38岁,工人。于1996年6月30日入院治疗。


主诉:双下肢凉痛已3年,左足趾溃破已5个月。


入院症见:膝以下冰冷,剧烈疼痛,整夜不能入眠,剧疼时内觉发凉,暖之稍减,踝以下黯红,五趾紫黑,抬高患肢苍白,下垂黯紫,左大小趾溃烂已5个月,左大趾伤口3cm×2cm,小趾伤口3cm×1cm,色黯紫,无脓,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微弱,小腿肌肉萎缩,左腿肚33.5cm,右34.5cm。


趾甲增厚不长,汗毛脱落,皮肤枯槁。面色青黄,舌淡白多津,腰背冰凉,小便清长带白,脉细无力。体温正常,血压:90/60mmHg。


此属肾阳衰微,脾湿肝郁,治以温肾阳,燥脾湿,疏肝木,方以真武汤加味。


炮附片、茯苓、黄芪、党参各30g、白术、桂枝、白芍、干姜、甘草、川牛膝各15g。


上方加减服用,每日1剂,服药91剂后患者能步行2500m,且无跛行感,温度、颜色基本恢复正常,趾甲汗毛开始生长,足背动脉微能触及,腘动脉恢复良好,但胫后动脉仍无。左腿肚35.8cm,右腿肚36cm,伤口愈合,经追访12年未复发。


按语:仲景对真武汤的运用,既原则,又灵活,为后世的方剂运用树立了典范。临床运用时应不受病种的限制,只要有真武汤的适应证,就以证为主大胆运用,如中医的疔毒和西医的炎性病变,不必拘泥于疔用清热,炎用寒凉的治疗法则。


今从其表现,辨证属肾寒水泛,以真武汤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


唐祖宣认为必须掌握真武汤的功能去针对性地辨病治疗,例如案中所举,运用真武汤强心通脉,服药后由于循环好转,促进炎症的吸收,缺血症状改善,所以真武汤的临床运用也要辨证、辨病有机地结合,才能扩大运用范围。


02

举一反三巧用麻黄附子细辛汤


麻黄附子细辛汤由麻黄、附子、细辛3味药物组成,发散寒湿,温通经脉,是治疗肾阳不足,寒袭脉络的方剂,此方所治之脱疽乃阳虚寒盛,水不化气,表寒湿阻所致。


临床中常见手足冰冷,疼痛麻木,皮温低,脉沉细,常伴发热恶寒,身困乏力,面白唇淡,舌淡苔白。


病案举隅


某男,29岁。2002年7月6日来诊。


主诉:左手疼痛麻木1年,加重15天。


入院症见:面白唇淡,表情痛苦,左手冰冷,色呈苍白,疼痛麻木,入夜加重,舌淡苔白,右脉沉迟无力。皮温计测试,左手温度比右手相差2.5℃。


此属肾阳不足,寒袭脉络。治宜发散寒湿,温通经脉。


方用:麻黄10g、炮附子15g、细辛6g。


服药后即感左上肢发热,汗出,温度升高,原方共服5剂,温度正常,双手相等,色变红润,疼痛消失,临床治愈。


按语:麻黄附子细辛汤为温阳发表之峻剂,由于仲景论述简要,加之药物峻猛,局限了运用范围,唐祖宣细审仲景冠“少阴病”三字的意义,临床中从方证病机和药物的协同分析予以推敲,扩大了此方的运用范围。


三药均为峻烈之品,有“有汗不得用麻黄”之说,“细辛不过钱”之论,细审仲景之论,“汗出而喘,无大热者”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实乃有汗用麻黄之例,此说不能为据,要以临证病机为主。


考仲景细辛用量,常用二三两之间,计算合现在12~15g之间,唐祖宣在临床中观察,少用有温经散寒之功,多则有下通肾气,内化寒饮之效,入煎剂内从没出现过中毒的表现。


虽大剂用麻黄,仅为微汗出,对于四肢病变,则有通其经,温四肢,直达病所之功。


要想提高疗效,尚需注意药物的煎服法,论中云,“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三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仲景谓之去上沫者,乃谓其所浮之沫发散过烈。


唐祖宣在总结50余年经验时说:“盖麻黄之性,全在初煎之沫上,若去其沫则效用减矣。”


唐祖宣在临床中常嘱患者三药合煎,不去其沫,三煎合于一起,多次频服,其疗效更佳,这些都是难得的经验之谈。

这么热的天,什么样的病必须用“附子”呢?

03

妙用附子汤


附子汤由炮附子、芍药、茯苓、白术、人参5味药物组成,温阳益气,健脾祛湿,确为治疗虚寒阳微、脉络凝滞的常用方剂。此方所治之脱疽乃寒凝气滞,经络不通所致。


临床辨证中常见手足发凉,麻木疼痛,色呈苍白,潮红或青紫,恶寒身重,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等症。


唐祖宣常以此方加减治疗周围血管疾病,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雷诺现象、冻疮见手足寒冷和脉沉之症。


在治疗雷诺现象时加水蛭、桃仁、红花等通经活血药物;年老、体弱者酌加当归、黄芪;肢寒甚加细辛、桂枝。


病案举隅


某男,69岁。1995年2月2日入院。


主诉:双下肢疼痛发凉1年半,左大趾溃烂2个月。


入院症见:面色青黑,表情痛苦,剧痛难忍,入夜加重,心悸气喘,下肢冰冷,色呈黯黑,双足背、胫后、腘动脉搏动均消失,股动脉搏动减弱,左足大趾伤口腐烂,流清稀脓液。舌淡苔白多津,脉沉迟无力,脉率60次/分。


证属脱疽,为寒凝气滞,经络不通所致,治宜温阳益气,活瘀通络。


方用:炮附子、潞党参、茯苓、黄芪各30g,白芍、桂枝各15g,白术18g,细辛10g。


服药3剂,疼痛减轻,夜能入睡3~5小时。上方加当归30g,服20剂后,伤口缩小,双脚黑色渐退。继服32剂,伤口愈合,剧痛消失,腘动脉已能触及。


按语:方中附子为温阳峻品,用以为君,审仲景姜附方中,附子多用1枚,唯本方用至2枚,临床体会,实能破阴回阳,除湿镇痛;心火不足,肾水克伐,附子可建温阳散水之功;土不制水,水气泛滥,附子则可蒸汽化水,温中补土。


唐祖宣于临床中附子常大剂运用,常用15~30g,重则60g,每收卓效。附子虽为辛热有毒之品,以炮附子其毒已去矣。


掌握药物的煎服法,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本方附子用量较大,需先煎半小时,再纳诸药,三煎兑于一起,浓煎频服,则无中毒之忧。


西医学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闭塞症和糖尿病足等,均可灵活参照上述三方治疗。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本文选摘自《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李昌祁、霍立光、张永昌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0.6。本公众号仅用之进行学术交流,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封面图来源于摄图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附子   按语   细辛   麻黄   白术   桂枝   病案   党参   茯苓   方剂   黄芪   动脉   疗效   药物   疼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