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主要标志物是渔猎文化过渡到农耕文化,农耕文化的代表物即五谷杂粮。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对于五谷杂粮历代有着诸多的解读:“谷”是“穀”的简体字,原是指有壳的粮食。如稻、稷(即谷子)、黍(亦称黄米)等外面都有一层壳,所以叫做谷。谷字的音,就是从壳的音来的。“五谷”这一名词的最早记录,见于《论语》。孔子带着学生出门远行,子路掉队在后面,遇见一位老农,问他有没有看到自己的老师,老农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五谷的意思是指五种谷。比《论语》更古的书,如《诗经》、《书经》等里面,只有“百谷”,没有“五谷”之称。从百谷到五谷,是不是粮食作物的种类减少了呢?不是的。当初人们往往把同一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一个个起上专名,这样列举起来就多了。而且“百”字在这里不过是用来指多的意思,也并不是真有一百种。五谷这一名词的出现,标志着人们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分类概念,同时反映出当时的主要粮食作物有五种。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黄帝内经》中认为五谷即“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而《孟子》中称五谷为“稻、黍、稷、麦、菽”;在佛教祭祀时又称五谷为“大麦、小麦、稻、小豆、胡麻”;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谷类有33种,豆类有14种,总共47种之多。现在通常说的五谷杂粮,是指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而习惯地将米和面粉以外的粮食称作杂粮,所以五谷杂粮也泛指粮食作物。故通常认为,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后续文章主要介绍对中华文明起着主要作用、古代中原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粟、稷、麦、菽、稻。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所处的地位因时而异。稷、粟等作物,由于具有耐旱、耐瘠薄、生长期短等特性,故而在北方旱地原始栽培情况下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至春秋战国时期,菽所具有的“保岁易为”特征被人发现,菽也与稷一道成了当时人们不可缺少的粮食。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与此同时,人们发现宿麦(冬麦)能利用晚秋和早春的生长季节进行种植,并能起到解决青黄不接的作用。加上这时人们发明了石圆磨,麦子的食用从粒食发展到面食,适口性大大提高,致使麦子受到了人们普遍的重视,从而发展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并与稷相提并论。西汉时期的农学家赵过和泡胜之等都曾致力于在关中地区推广小麦种植。水稻很适合于雨量充沛的南方地区种植,但最初并不起眼,然而却后来居上。

五谷养育了中华民族,老中医为您讲述:中华文化与五谷的渊源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据明代宋应星的估计,当时在粮食供应中,水稻占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大麦、小麦、稷、粟等粮食作物,合在一起,只占十分之三的比重,已退居次要地位,大豆和麻已退出粮食作物的范畴。但是在一些作物退出粮食作物的行列时,又有些作物加入到了粮食作物的行列,明代末年,玉米、红薯、马铃薯相继传人中国,并成为现代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老农   论语   粮食作物   农耕   小豆   大麦   水稻   麦子   中华   渊源   明代   作物   大豆   小麦   中华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