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我们来看看西医治病的“三板斧”。

一,拍片验血检查,各种仪器。二,对照指标给你下判决书。三,开药打针上手术台。


从第一步收集信息,西医就走错了方向,为什么呢?

因为它只是收集下游的信息,而不是去找到问题的根源。从下游收集到的信息,最多是给你下游被污染的情况,至于上游哪里出了问题,西医就无从下手了。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第二步,去看过西医的都知道,检查完后,会给你一个检查结果,结果上你有的各项指标和一个参考值,什么是参考值呢?就是根据对大部分人的一个数据统计,得出一个平均的标准值。

首先要明确,世界上找不到完全一样的两片树叶,同样,你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这个所谓的平均值,就跟平均工资一样虚无缥缈,一不小心,你就被平均了。

按照这样一个参考值,假设全世界人都病了,就你一个健康的人,那么在这样的参考值下,不好意思,是你有病,你得治疗。假设全世界人都是精神病患者,就你一个正常人,不好意思,你才是那个所谓的精神病患者。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再来看第三步,按照一个不靠谱的参考值,得出了一个不靠谱的结论,你有病,有病就得治啊,不能放弃治疗啊亲,怎么治呢?比如高血压,那就吃降压药,对,终身服用,有效果么?必须有,吃了血压立马降。明天好了么?不行啊,明天又高了,这药你得终身服用的。

你要问,血压为什么高了呢?天啊,你问我,我怎么知道,我只知道你得了“高血压”这个病,而我负责的是让你的血压降下去。

有的病吃药打针不管用怎么办?放心,有大招,手术。阑尾炎?切。痔疮?切。胃有毛病?切一半。大夫,我头疼。头疼?切。。。。这个好像没法切。

关于西医哪疼切哪,以及放疗化疗等对身体的危害,网上已经描述得太多太多,这里就不再赘述。我们来看看西医为什么会是这样。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我们来看西医的第一板斧,收集信息。西医通过验血,拍片,各种镜像,都能够标准化的操作,不管谁来,都是这一套。

第二步,下判决书,通过既定的参考值,超出参考值范围,就是有病,完全的标准化,机械化。

第三步,开药打针手术,为了使超出范围的指标回到参考值,然后研制出各种西药,这些药的目的,不是治病,而是让你的各项指标符合所谓的“参考值”。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如果病情严重,吃药打针不管用,那就手术,所谓的手术,无非就是各种切,所谓的名医,无非就是切得比较熟练,手术这项操作,是可以标准化培训的,不管谁来,切的方法是一样的。

于是我们看到,西医的全套,都是可以标准化生产的,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低成本,高效率的产业链,但是不是能治好病,这根本不是西医关注的问题,甚至说,他们根本不想把病治好,毕竟,大家都健康了,不生病了,医院岂不是要关门倒闭?


再来看真正的中医是怎么做的。

第一步,收集信息,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望,指观气色,望舌苔等;闻,指听声息;问,指询问症状;切,指摸脉象。通过望闻问切,来辨证出整个机体哪里出了问题。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第二步就要判断你得了什么病。有人说中医是玄学,其实中医一点也不玄,因为中医并不是在下游收集信息,不是说你肚疼就看肚子,嗓子疼就看嗓子,而是通过气色,通过舌苔,通过切脉,来辩证出,你为什么肚疼,为什么嗓子疼,因为肚疼,嗓子疼,这些只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本身。

中医会判断出,你是因为哪一脏哪一腑,哪一经哪一络出了问题,才导致的肚疼嗓子疼,中医是直指根源,从源头把控。因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一个标准化的机器。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找到了问题的根源,最后一步就是施治。现在人一提到治病,首先想到的,就是吃药。其实中医里面,治神第一,养生第二,针灸第三,汤药第四。吃药算是最笨的方法了,上医所不用。

我们看“医”这个字,从匚( fāng),从矢。匚( fāng),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放东西的方形器物。一个器物里面,装着箭矢,正应了徐大椿的“用药如用兵”之说。

如果把病当作靶子,医生要做的,就是用箭射靶,首先要做的,就是瞄准,也就是找到病根,瞄准后,射箭还得讲究力度,力度小,够不着,力度大,把靶子射穿了。对应到治病,就是,药量小,没效果,药量大,把人治坏了。因为是药三分毒。既能瞄准,又能掌握好力度火候,自然能够药到病除。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那么中医可以标准化么?

很遗憾,不能。就像射箭,我可以教你怎么射箭,但是能不能射得准,就要看你自己的天赋和后天的努力了。天赋高的,可能稍加练习,就能有所成,没有天赋的,哪怕天天练,依然射不准。

中医对人的天赋要求是极高的,不是什么人都能通医道的,哪怕是古代,庸医也是很多的,徐大椿的家人就是被庸医治死的,气愤的只能自学中医。这也就导致了,中医不能标准化生产,不能形成一个高效的产业链,这与资本主义把一切标准化,资产化,证券化的要求是相反的。

中医和西医之间为什么一直争论不休?

最后我们来欣赏一下古代圣贤的光芒。

《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有云: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中医# #中医养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西医   中医   望闻问切   参考值   药量   舌苔   板斧   庸医   争论不休   下游   根源   天赋   力度   手术   指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