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解黄帝内经第7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应人体的阴阳变化

发文规则:周一、周三、周五更新。点击关注@三甲医院中医袁大夫查看更多文章。

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内涵,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所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今解黄帝内经第7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应人体的阴阳变化

从汉代起,古人把一天的12个时辰按照太阳的变化规律和生活规律对应出来12个名词。将晚上的23点到凌晨1点称作夜半,凌晨1点到3点称作鸡鸣。以此类推,分别是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人体内阳气的生发和收藏变化完全受到太阳运动规律的左右。当太阳逐渐从地平线上升起时,受太阳万有引力作用,太阳光照射逐渐加强,地球温度逐步上升。人体的阳气也伴随着太阳开始逐渐生长,从体内开始向体表宣发,体表的阳气逐渐增强。从午后开始,阳气开始从体表向体内收缩。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经常遇到,一些身体偏于虚弱的老人和小孩经常会午后发低烧的情况。主要的原因是身体偏虚弱的人阳气宣发的力量不足,守卫在皮肤表面、调节人体毛孔开合的能量不足。午后元气开始向体内收缩,巡行于体表的元气会更加不足,调节毛孔开合的力量就会进一步减弱。当毛孔不足以正常开合时,人体通过毛孔散热的力量削弱时,就会导致发低烧。

人体阳气的生长宣发和收缩在一天之内是呈动态变化的。阴阳的转化不是突然和“迅速”的,而是温柔和慢慢转化的。所以《黄帝内经》把这种缓慢的变化用阴阳的两两组合来表达。在第四篇《金匮真言论》中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今解黄帝内经第7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应人体的阴阳变化


上午7点到13点这六个小时,天地之间的阳气呈生发和最旺盛的时刻,因此称作“阳中之阳”。下午13点到19点这六个小时,天地之间的阳气还比较旺盛,但是已经呈收降趋势,因此被称作“阳中之阴”。晚上19点到凌晨1点,这六个小时,已经看不到太阳,是自然界阴气最盛的时刻,因此称为“阴中之阴”。从凌晨1点到7点,虽然天色还是黑的,没有完全看到太阳,但是阳气已经呈生发状态了,在5到7点已经可以开始看到太阳了,因此称作“阴中之阳”

自然界的能量变化都会在物质层面显化出来。人类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的力量作用在人体上,也会在人体的物质层面“显化”出来与之相应的脏腑或者组织。《金匮真言论》中说:“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言人身之藏腑中阴阳,则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

简单来说,自然界气候不断阴阳变化在人体上对应形成阴阳不同属性的组织。从人体的构造来看,人体的背部温度通常比腹部温度要高。生活经历告诉我们,人体的腹部比背部更脆弱,腹部通常也比背部更怕冷,背部见到阳光的概率显然大于腹部。因此,人体的背部为阳,腹部为阴。从阴阳的角度来区分脏腑,人体的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都是“空心”的,主要是通过运动来代谢人体的水分和食物,所以属阳。肝、心、脾、肺、肾则是相对“实心”的,是相对“安静”的,用来贮存人体的精、血、气、神,所以属阴。

今解黄帝内经第7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应人体的阴阳变化


疾病的发生与季节气候的变化密切相关。春天人体的阳气正在从体内向体外生发扩散,阳气还不是很强大,人体体表气血的防御能力还不强,外邪入侵很容易“突破”人体防线造成五脏受邪,因此容易得“阴”病。夏天人体气血旺盛蓬勃于体表,外邪不太容易入侵到身体内,所以易患“阳”病。秋天人体的阳气也相对旺盛,正从体表向体内内收,所以邪气也不容易入“里”而生“阳”病。冬天人体气血内收到体内,外邪侵犯人体很容易导致“阴”病。所以中国的民间谚语常说“春捂秋冻”,就是指的春天要注意保暖扶助阳气的生发,而秋天适当的冻一冻可帮助阳气的收藏。

如果按照阴阳的观点,对人体部位进行进一步细分,则可分为“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

人体的五脏六腑产生于自然的运动以及阴阳的变化。肝产生于自然界春天阳气生长的气候特点,因此人体肝的功能与自然界生长生发、即“由阴转阳”的功能完全吻合。其特点也是负责人体的生发机能,负责把人体的“阴”转化为能量。所以岐伯说:“东方青色,入通于肝,开窍于目,藏精于肝,其病发惊骇;其味酸,其类草木,其畜鸡,其谷麦,其应四时,上为岁星,是以春气在头也,其音角,其数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春天看到的绿色实际上是自然界阳气生发的能量作用在地球上显化出来的现象,这种能量在人体上生成了肝。肝脏通过经络和眼睛相连,眼睛通过“看”来观察自然。人体这种生发的“能量和精气”被贮存在肝里。肝的生发之气被阻滞很容易导致惊骇之类的疾病。酸的味道也是自然界春天生发的能量体显现在植物上的味道,所以我们在春天去品尝一个还没有成熟的果实,味道基本都是酸的。动物中的鸡一天走来走去,睡眠很少。清晨总是很早醒来打鸣“呼唤”白天的到来,其特点也是秉承了春天的生发之气。声音的本质也是由振动导致的,地球的公转运动产生了声音,在春天的位置就是“角”的韵律。数字的变化隐藏着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这个奥秘体现在“河图洛书”当中(后面的文章再仔细分析),春天的规律体现在数字“8”上面。人体的筋络是肝生长条达的力量带动血液运行产生的。“臊”这种气味向外发散而洋溢着冲动的感觉,我们用“臊”来形容发情的动物,其实质也是春天生发气候的特质。

今解黄帝内经第7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应人体的阴阳变化


“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舌,藏精于心,故病在五脏;其味苦,其类火,其畜羊,其谷黍,其应四时,上为荧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脉也,其音徵,其数七,其臭焦。”与肝对应的春天同样的道理,火的元素、南方、夏天、苦的味道、羊、黍(黄米)、火星、数字7、徵的音律对应的都是心脏。人体的血脉依靠心脏的起搏压缩形成,因此也对应心系统。

“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类土,其畜牛,其谷稷,其应四时上为镇星,是以知病在肉也,其音宫,其数五,其臭香。”土的元素、黄色、脾、口、数字5、甜的味道、土星、动物牛、宫的韵律、稷(高粱)对应的都是长夏在人体和自然中在不同纬度显化的能量。

“西方白色,入通于肺,开窍于鼻,藏精于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类金,其畜马,其谷稻,其应四时,上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数九,其臭腥。”金的元素、白色、鼻子、肺、辣的味道、动物马、数字9,水稻、金星、商的音律。实际上都是秋天阳气收降的气候特点在自然界和人体上显化出来的能量。

“北方黑色,入通于肾,开窍于二阴,藏精于肾,故病在溪;其味咸,其类水,其畜彘,其谷豆,其应四时,上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数六,其臭腐。”水的元素、黑色、肾脏、水性、咸的味道、动物猪(相比较鸡和羊,猪很懒惰,大部分时间在睡觉,秉承了冬天收藏的特点)、数字6、腐的味道。实际上都是冬天阳气收藏的气候条件在自然界和人体上显现出来特征。

自然界的五行变化在本质上是阴阳的变化。从本质上来看,五行是阴阳变化过程中更细分的变化,五行的变化使得阴阳的变化变得柔和并循序渐进。否则,阴阳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气候剧烈变化,生命无法正常存在。春天阳气的生发用“木”的符号来代替,在这个符号的背后,隐藏的着生发、绿色、肝胆、眼睛、酸的味道等一系列的生命元素,其他的四行原理以此类推。掌握了这个自然规律,在治疗人体的疾病上思路就会简单容易起来。

今解黄帝内经第7篇:自然界的阴阳变化对应人体的阴阳变化


就像任何事物都有两面一样,阴阳也是一个事物的两面。从阴阳的特点来区分,运动的、辛散的都属阳,内收的、沉重的都属阴。例如调节肝胆的药物,闻到像桂枝这些辛散芳香的药都是属阳的,而闻不出气味的药物的特点则是内收属阴的,如芍药。只有通过品尝才知道其味道是酸的。所以桂枝汤中桂枝和芍药的组合其实就是一对阴阳的组合,只有阴阳的组合才能持续实现事物的圆满和和谐,确保其实现应该有的功能。所以在治疗肝阳不足的时候,就通常以辛甘发散的药为君药,以酸苦收敛的药作为辅助药物。而在治疗肝血亏空、肝气亢奋时则通常以酸甘的药为主药,少量的辛散的药为辅助用药。仲景用药时通常是以阴阳组合为特点,不会单纯用阳药,或者单纯用阴药,只是根据病情有偏向而已。“阳中有阴、阴中有阳”的用药组合体现出“生命在运动中得以生存”,而运动的特点就是阴阳的持续不断变化。

所以说:故善为脉者,谨察五藏六府,一逆一从,阴阳、表里、雌雄之纪,藏之心意,合心于精。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谓得道。”

与木类似,其他火、土、金、水的用药原理以此类推。


(1)本号是今日头条上用现代科学语言、系统化解读中医第一人,旨在帮助中医爱好者迈入中医之门并登堂入室,提升理论与实际运用水平。

(2)如果你想学习自学中医,你需要做好至少一年的长期关注与学习的心理准备,认真学习文章与视频,这样你才能逐步成为自己及自己家庭的健康管理师,有效的应对日常常见疾病、防治慢性病,利己利国。

(3)有问题可留言或者私信,觉得对您有所帮助,记得看后点击关注,或者转发给身边的朋友看一看,以便帮助更多的人。关于中药剂量的问题,请翻阅此前文章,东汉与现代度量衡不同。

(4)本文章为公众号“四圣弘医”同人原创文章,文章转载已获得同人书面授权,且为原作者在今日头条唯一正式授权。“同人”,为深圳市保健协会、深圳市健康产业发展促进会特聘智库专家。


有人问为什么不教一些偏方,或者快消方法,在此答复如下:

头条有很多不系统的小方法,或者未经授权转载、拼凑的零散火爆文章,但根基不牢,无法持久。

我希望我的粉丝,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医理论,实现自医,自利利人。

作为医者,最大的期望是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健康外包给医院或者他人。

自己懂自己明白,才不至于有病乱求医,才能避免过度医疗对身体的伤害。


更多文章,请到本号文章中查阅。

《望闻问切系列》中医科普文章导读及链接

《深入浅出讲伤寒》系列中医科普文章链接及导读

迈入中医之门系列中医科普文章链接及导读

中医视角解读抑郁症与焦虑症的机理与防治

迈入中医之门第63篇:中医视角解读“肠胃病论治”

夏季谈祛湿,你做对了吗?中医视角解读湿气的机理与科学祛湿

深入浅出讲伤寒第42篇:现代语言解读“肾气丸”

欢迎关注,敬请转发,你不仅能收获个人的健康,还能帮助更多人。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黄帝内经   自然界   阴阳   日中   人体   组合   阳气   体表   背部   气候   能量   中医   味道   春天   太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