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的14个思维行为模式

作者:李少成

逆反是一种强烈的反抗心态。

逆反是一种反向的心理活动。

逆反是孩子或者成人由于受某种原因的影响而产生对某事物(内容和形式)持对立、抵触、反对态度的心理状态。

逆反是指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逆反心理的14个思维行为模式

逆反的具体表现有:

1.认为绝大多数规章制度是不合理的,应该废除;表现为喜欢评头论足,在成人看来就是“不干正事儿”、“聪明用不到正地儿!”。

2.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表现为极其不耐烦,缺少耐心,容易皱眉头。

3.佩服与老师对着干的同学;表现为明显的消极对抗行为。

4.认为父母、老师的话很多都有漏洞;表现为特别爱挑剔,而且挑剔细节。

5.喜欢与众不同,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喜欢引起其他同学的注意;表现为哗众取宠。

6.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一种快乐;表现为满满负能量,有是有偷偷摸摸现象。

7.别人的批评常常引起反感和愤怒;表现为情绪化。

8.认为父母和老师不应该为一些事小题大做,大惊小怪;表现为冷漠。

9.认为冒险是一种极大的快乐;表现为经常冲动。

10.一旦决定做某件事,不管别人怎样阻止也不会改变主意;表现为极端固执。

11.会对课堂上出现一些老师没有意料到的情况而感到开心;表现为经常“恶作剧”,给人难堪。

12.对伤害自己自尊的人,想要给他添些麻烦,让他感到自己是不好惹的;表现为“浑身是刺儿”,容易开启“斗鸡”模式。

14.越是禁止的东西,越要想办法得到。导致反社会人格。

逆反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大敌,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因为会影响到孩子成年之后的人格特征,影响其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请注意:孩子的逆反心理,不是等等就能够过去的!!也不是“长大了就好了”,长大后逆反心理会影响孩子整个精神面貌!!切切此记!!

还请注意:以上逆反孩子的这些特点,是家长或者老师眼中的特点,孩子可不这样想。这种差异是家庭心理治疗的要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逆反心理   刺儿   不好惹   斗鸡   挑剔   人格   成人   思维   态度   父母   状态   老师   模式   孩子   心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