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是胃病,其实是精神病

一天,我正在出精神心理科专家门诊,忙碌到快中午的时候,我早年在医科大学教过的一个学生带着一个“胃病”女患者走进诊室。

我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但真正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虽然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个学生仍然还有印象,记得他在上学时是很认真很专注的一个学生,下课时往往追着我问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我跟其他大多数老师一样,会对认真好学积极上进的孩子不由自主地会多一份留意,对他提出的问题也会尽力予以详尽的解答。甚至心里有一些欣慰,预见到这个年轻人将来会有一番作为。果然,这个年轻人进入了临床工作之后,很快崭露头角,现在已经是一家大医院的消化内科主任。

下面发生的事情更加让我欣慰。

由于患者就诊,尤其是精神心理患者就诊,多数会由家属陪同前来。我就问了一句:“这是谁呀?”顺便说一句,之所以问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因为考虑到在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的时候要考虑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专业知识和领悟能力。

“老师,这是我的一个患者”,医生陪着就诊的患者还是极少见的,这才是医生!这才是我的学生!我内心不由地感到十分满足,很满意地看着他说:“怎么啦?”

学生很有礼貌地执弟子礼:“这个患者在我那里治疗了一段时间,我按照消化系统的理论方法治疗,用了不少方法,总是见轻不见好。我想可能是有我认识不到的地方,或者是我的专业涉及不到之处,感到她的病症一定有心理因素在起作用,担心她对心理知识不了解而错失治疗的大好时机,所以才特地一起来请教老师。”

你以为是胃病,其实是精神病

然后仔细了解了患者病情:反酸;恶心;不由自主嗳气打饱嗝、有时会有胃内食物上反;厌食;呕吐;心口窝(剑突下)灼热感;尽管食量不大,食后饱胀感明显;上腹隐隐约约不舒服,偶尔会有疼痛;便秘。

患者外观:神情萎靡,眼神黯淡,有气无力,精气神欠佳,面色萎黄,舌苔厚腻。

为了更全面了解患者情况,我与患者进行了必要的沟通,现节选如下:

我问:“最近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答:“谁家还没有烦心事啊!其实想想也没有什么大事”。

我问:“平时心情怎样啊?”

答:“一般般吧,也有不舒心的时候,但也没有大事”。

我问:“你上面提到的这些症状表现是持续性的,还是间断性的呢?”

答:“时轻时重,没准儿”。

我问:“都做过什么检查啊?”。

在学生的帮助下,了解到患者经过了一系列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基本排除肝、胆、胰等腹腔脏器和胃部实质器质性病变。

我问:“刚才你说病情时轻时重,什么时候轻,什么时候重啊?”

答:“说不准”。

我问:“是不是生气的时候重一些?平时就会轻一些?”

答:“对对对,你不说我还感觉不到”。

我说:“有明显的事情导致生气的时候会重一些,没有明显的事情但心情不是很好的时候也会有所加重,是不是这样啊?”

答:“对对对!就是这样!”

我问:“生气或者心情不好可能会与心理状态有关,心理状态也可以导致身体不舒服,你愿不愿意做一些心理测验啊?”

答:“你这么说的话,我愿意做些检查,你快给我查查吧!我到底是怎么了?”

我说:“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心理测验,花费不超过一百元,可以接受吧?”

答:“行行行!”

心理测验只做了抑郁自评和焦虑自评。

抑郁自评量表检测:显示轻度抑郁。

焦虑自评结果显示:中度焦虑。

然后,我问:“治疗方案可以有几种,一种是药物治疗,刚才我看了你以前的治疗方案,很好,可以继续维持治疗,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但要想更好一些的话,需要加一些抗焦虑抗抑郁药,剂量会比较小,一般副作用不大,甚至没有副作用,这会很快起作用,但要想更彻底缓解,需要进行心理治疗,你能接受吗?”

答:“你是说我有精神病!?”

我问:“你理解的精神病是什么概念呢?”

答:“就是疯了呗!”

我笑了,问:“那你理解的心理问题是什么概念啊?”

答:“就是受了刺激呗!”

我说:“精神与心理疾病在我们专业领域是同一个概念,只是你们可能会认为精神病指的是精神分裂症这类的重型精神疾病,心理问题是正常人受了精神刺激,这只是理解的不同。实际上,只要是列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标准的我们都简称为精神障碍,统称为精神病,但病情程度有很大的区别,对自己的影响也会有很大的区别。”

患者很认真地听着,然后我又继续说:“你是什么文化水平啊?”

答:“中专”。

我问:“你知道什么是心理治疗吗?”

答:“原来我以为我知道,听您这么一说,我不确定了”

我问:“心理治疗可以彻底治愈你这种病,你愿意试试吗?可能花费会高一些”。

答:“只要能彻底治好,我愿意试试,就我这样半死不活的,也花了很多钱呢”。

我说:“那好,咱们约在下周一下午两点进行心理治疗,先进行一个小时,一会儿你下去缴费处缴费后拿着缴费单上来让我的助手给你登记上,因为还有别人进行心理治疗,请准时到医院。”

答:“好的,谢谢您!”

我说:“不客气,祝你早日康复!顺便问一句,如果有人说你这是精神病的话。你心里什么感受?”

答:“不舒服,生气!”

我又问:“如果有人说你这是心理问题,你会是什么感受?”

答:“我信任您,您说没事,别人这样说的话,我还是不习惯”。

我笑了,问学生:“如果说这是精神病,你是医生,还是消化内科专家,你是什么感觉?”

学生答道:“老师,我现在理解了,也还是不习惯。但从广义的角度来讲,这是对的”。

我对患者说:“你的这种类型的胃病,是胃部出现了问题,同时,你的心情加重了这种病情,这样说的话,你的感受是什么?”。

患者笑了:“这就舒服多了”。

我说:“更具体一点来说,这种胃病,属于身心疾病范畴,就是说,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共同起作用导致胃部不舒服的病感。而你的心理因素占据很大的比重,根据我的经验,你这种情况完全可以不用吃药,单纯依靠心理治疗就可以痊愈。只是需要一个过程,才能逐步减少用药或者完全停药。”

患者一脸惊奇,问:“有这么神奇吗?那可太好了”

学生接过话茬,说:“老师治愈过很多这种病症,你肯定不是第一个!心理很有用,我就是心理的受益者”。

我对学生说:“根据早年的研究,消化内科的患者群中有半数患者实际上属于身心疾病,有一部分患者完全由心理问题引起,你可以在这方面开展一些研究,将心理技术应用于消化内科的诊治,会有更好的效果”

学生:“谢谢老师,我会尽快开始”。

药物治疗胃病是可行的,不用药治疗胃病,可能是患者的另一种幸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胃病   精神病   胃部   心理治疗   内科   病情   焦虑   患者   生气   事情   老师   精神   心理   心情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