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贫血可致心力衰竭


长期贫血可致心力衰竭

生活中,很多人对贫血存在认知误区,以为贫血就是血量不足。其实,贫血的危害非常大,长期严重贫血可导致淤血及心力衰竭。


长期贫血可致心力衰竭

郑州人民医院血液内科主任医师郭树霞:当血液里的血红蛋白含量(又称血色素)男性低于120克/升,女性低于110克/升时,即诊断为贫血。这意味着,血液携带的氧气量明显减少,此时,机体为了代偿就会增加血容量,长期处于高排血量状态会加重心脏负荷。

一般认为,贫血程度达到中度以上,即血红蛋白水平低于70克/升,容易引起心血管病变。长期严重的慢性贫血甚至会引发心力衰竭。研究显示,在血红蛋白水平不足40克/升时,以及高龄、妊娠、感染、劳累等因素,均是发生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


长期贫血可致心力衰竭

贫血性心脏病患者容易出现反复心悸、头晕、心绞痛等,其中心悸是最常见症状。此外,患者经常感到心跳加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多见房性早搏、室性早搏、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严重贫血患者常伴有心绞痛发作,甚至有可能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因此,如果发现贫血,建议到正规医院就诊,排查病因,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心力衰竭   血色素   阵发性   心肌梗死   血红蛋白   淤血   心绞痛   心电图   诱因   郑州   患者   血液   心脏   水平   发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