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慢性肾脏病为什么那么多?老医生说这几点毁了中国人的肾

#清风计划##头条健康##人人关注肾健康#


01 一百个中国成年人中就有十一个人有慢性肾脏病

根据北京大学肾病研究所张海路等医生的调查报告《中国慢性肾脏病的现状及挑战——来自中国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启示》,我们可以看到,在我国18岁以上成年人中,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一百个成年人中,差不多有十一个人会患慢性肾病。而又有2%的人,最终会发展为肾脏功能衰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尿毒症。

我国慢性肾脏病为什么那么多?老医生说这几点毁了中国人的肾

透析中心内排队等待透析的尿毒症患者

这个数字太触目惊心了!

为什么我国的慢性肾脏病患者如此之多?


02 是什么损坏了中国人的肾脏

如此之高的慢性肾病,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我们只有知道了引起肾脏病的原因,才能更好的去预防。(1)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增高

高血压和糖尿病这两种疾病都可以损坏肾脏的血管,导致肾脏功能受损。

高血压和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就是引起肾脏的损伤,最终导致尿毒症。


我国慢性肾脏病为什么那么多?老医生说这几点毁了中国人的肾

长期高血压,导致肾脏萎缩,表面出现细小的颗粒,肾脏功能严重下降,最终引起尿毒症,在临床上我们将这种肾脏称为颗粒性固缩肾。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高血压、糖尿病这种富贵病的患病人数越来越多,也引起了慢性肾病发病率的增加。


(2)听信偏方,乱吃中药

中医和中药我不反对,我支持。但是乱信偏方,乱吃中药,这点我反对。

在民间,有很多人其实并不懂中医,结果为了利益,给自己胡乱按上一个民间大师的名头,给人“看病”。还有的商家,为了牟利,把中药材吹嘘成没有副作用的保健品,让大家天天吃、顿顿吃。

我们要知道,绝大多数药物,都是要通过肾脏和肝脏代谢的,乱吃中药,对肾脏造成了极大的负担,有些中药材还有肾脏毒性,对肾脏的毒副作用更大。

我国慢性肾脏病为什么那么多?老医生说这几点毁了中国人的肾

对肾脏有毒性的中药材有雷公藤、草乌、木通等50余种

这个也是造成我国慢性肾病高发的原因。

当然,西药使用不当也可以引起慢性肾病


(3)肾炎在我国高发

肾小球肾炎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这也是导致成年人出现慢性心脏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4)高尿酸血症(痛风)

大家可能知道痛风可以引起关节疼痛,但是并不知道,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也可以损伤我们的肾脏。

而痛风的发病率,现在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高


(5)泌尿系统感染、结石高发

泌尿系统的感染和结石,如果不注意,不处理,最终也将引起慢性肾脏病。而我国,泌尿系统感染和泌尿系统的结石发病率也非常高。

我记得我原来在乡村医院的时候遇到过一个老大爷,老大爷有泌尿系结石。但是老大爷没钱啊,所以一直没有来看病,等到来看病的时候,结石堵塞了输尿管,导致肾脏积水,引起肾脏坏死,非常可怜。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预防慢性肾脏疾病呢?


03 如何预防慢性肾脏病

(1)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早发现肾脏受损的蛛丝马迹,及早处理,避免拖延成为慢性疾病。

(2)每天摄入足够的水分

多喝水,多排尿,有助于排出体内的尿酸,预防痛风和高尿酸血症。同时还可以预防尿路感染和尿路结石。

(3)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

千万不要自己乱吃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一定要找正规靠谱的医生。

(4)合理膳食,少吃大鱼大肉和盐

合理膳食,少吃点大鱼大肉,油水别太丰富,也不要吃的太重口味,这些都可以增加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从而增加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

(5)控制好血压和血糖

如果不幸患上了高血压或者是糖尿病,一定要积极处理,该吃药吃药,该打针打针,一定要将血压和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最大程度减少它们对肾脏的损伤。

(6)少抽烟和喝酒

烟和酒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会对肾脏的功能造成损伤,有研究显示,烟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还可以诱发肾脏和膀胱的癌症。


希望大家关注我“人体探索者”,一个靠谱医生为大家带来的靠谱医学科普知识,在明天的文章中,我会为大家介绍如何早期发现肾脏受损——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那么肾脏可能出问题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肾脏病   尿毒症   老大爷   高血压   肾病   发病率   肾脏   中药材   结石   痛风   损伤   糖尿病   药物   中药   中国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