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有些人去医院检查的情况下,查验结果会出现肿瘤标识物上升的状况,一旦出现这类结果的话,绝大多数人都是非常焦虑不安的,会认为自身得了肿瘤。

事实上,人体内有肿瘤标识物并不一定得了肿瘤,因此大伙儿需要掌握这些方面的专业知识,说白了的肿瘤标识物,是身体遭受刺激性后造成的一类物质,有的人会出现肿瘤标识物宽好几倍的状况,这就要考虑到以下原因导致的。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肿瘤标识物上升好几倍是怎么回事?

这类叫法并不是完全的正确,在人体正常的状况下,一些要素也会造成身体的查验物提高,例如饮食搭配、作息时间这些,这类状况是一切正常状况,病人压根也不需要太过担忧,但假如查验的标识物成分早已超出一切正常水平的二倍,病人就会有非常大的概率得了肿瘤,因而一定要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查验。

在这儿就以甲胎蛋白高为例子,要是查验出去的甲胎蛋白高数据信息没有超出400的话,病人压根也不需要太担忧,但假如早已超出400,病人得肝癌的概率就非常大了。要想防止癌症的话,平常一定要多加留意,除了要维持一切正常的作息时间表以外,饮食搭配上还要以口味淡为主导。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举个病例1:

前段时间,我们接触过一例32岁的进展期肠癌的患者。究其被耽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轻不会得癌的侥幸心理,忽视了检查。但是还有几个很重要的细节:首先,他有家族史,他的父亲曾在几年前就查出了肠癌。其次,他在出现大便不正常、便血之后,忽视了早期症状,曾经三次拒绝了肠镜检查。第三,肿瘤标志物筛查正常。他恰巧做了一次“癌筛五项”,即5项肿瘤标志物筛查,结果5项指标全部正常;这就给了他一个错误的信号,让他确信自己没有得癌,也不会得癌。一直坚信自己是肠炎或者痔疮,结果连续数次拒绝肠镜检查,最终发展为进展期肠癌。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病例2:

不久前,医院检验科也有一例“幸运”的病例。一位62岁的老者,平时除了血压高,基本算是很健康,也没有任何症状。在一次体检时,医生们惊讶地发现,他的肿瘤标志物CA724达到了300.70U/ml,超出正常上限40多倍。

为了慎重起见,检验专家们又专门到别的三甲医院重新检验,结果还是如此;而这老汉的其他指标均显示正常。当老人得知结果后,吓得半死,忙不迭地做了胃肠镜、CT、核磁、PET-CT,仍然没有查出原因。医生们又详细询问了老汉的用药情况,原来老汉儿子为他买了“补品”灵芝孢子粉,连续半年多来,一天喝12g。一句话点醒梦中人!医生马上想到:导致他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的原因,可能就是这个东西!于是安慰老人不要紧张,把补药停掉试试。结果,2周后,下降到44.52U/ml;4周后完全恢复正常。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通过这两个真实病例,想告诉大家的就是:


1. 单一的肿瘤标志物高并不一定就是得了癌症!

目前还没有100%敏感的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就像肿瘤细胞的外衣,我们根据肿瘤标志物来检测肿瘤,就好像根据一个人的衣着来推断他的职业。我们知道医生都穿白大衣,可穿白大衣的都是医生吗?厨师也可以穿嘛!

因为影响标志物升高的因素有很多种:比如局部炎症、慢性疾病(比如肝炎、牛皮癣、糖尿病等)、怀孕、药物、检验误差等;甚至睡眠不足、饮酒、抽烟、吃某些食物、补药(比如燕窝、灵芝孢子、螺旋藻等)都可能引起异常升高。而且,并不是每位癌症病人的肿瘤标志物都会增高。临床有些确诊的晚期癌病人相关标志物一直正常,手术前后也没有明显变化。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但是,一旦异常,就务必要找出来升高的原因;比如排除药物影响、进一步针对性检查,或者停一段再复查肿瘤标志物等;比如肿瘤标志物CA724升高,我们可以先查有没有胃肠道的疾病,如果胃肠道没有异常,还需检查肝脏、食道、乳腺、妇科等;还没有异常,就要停掉可疑药物重复标志物检查。

有症状的,要结合症状选择针对性的检查;不要盲目紧张、害怕。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2. 肿瘤标志物正常,如果还有其他症状,也不能掉以轻心!

肿瘤标志物正常,还要结合身体其他症状和不适,综合判断。比如像第一个病例一样,明明有肠道症状,却迷信标志物结果,拒绝进一步检查,最终导致了病情恶化,后悔迟矣!

掌握肿瘤“风向标”,肿瘤标志物超标=患癌吗?

3. 癌症早筛,要有针对性,做针对性的检查!

比如胃肠道、食管肿瘤金标准是胃肠镜;肝癌筛查甲胎蛋白+彩超;宫颈癌筛查用TCT等等。肿瘤标志物筛查,可以作为早癌筛查的辅助手段。

(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肿瘤   补药   肠癌   风向标   老汉   病例   针对性   癌症   蛋白   症状   标识   病人   异常   状况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