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有节”,到底要怎么“节”?记住这5点

健康与多方面因素有关,而吃动平衡、营养均衡是身体健康的基础,《黄帝内经》开篇就已经提出“食饮有节”,那么该如何“有节”呢?

一、调节饮食结构

健康饮食要求营养均衡

“饮食有节”,到底要怎么“节”?记住这5点

现代营养学认为,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包括水、氨基酸、葡萄糖、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这七大类,所以建议每天多吃几种食材,“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要五色五味、搭配丰富,力求营养均衡。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社会生产力得到大幅提升的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经和从前不大相同了,不少老年人耳熟能详的菜色,年轻人却都表示没有听说过,这一点表现在主食上就是谷物摄入不足。

人们普遍地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纠结于吃荤还是吃素更养生,可偏偏忽视了饮食结构的“地基”——主食。

日常餐桌上只有精制的米面,谷物粗粮摄入量越来越少,甚至还有人认为碳水化合物就是谷物,完全忽视了“五谷为养”。

谷物是指植物的种子,为了繁育下一代,植物都把最好的营养输送给了种子,因此以谷物为主食,可以高效地为人体提供蛋白质、纤维素等营养物质,所以现代营养膳食指南特别强调要适量吃谷物,比如:小麦、小米、大豆等,这样更容易达到营养均衡的目的。

“饮食有节”,到底要怎么“节”?记住这5点

二、注意饮食节制

评价饮食有没有节制,不是靠一个衡量所有人的固定标准,事实上,也根本不存在能衡量所有的标准,就像母鸡一餐吃一把米,大象一餐却要吃掉一整筐的东西,难道我们能说是大象饮食没有节制吗?

如何评价饮食有没有节制,最重要的标准就是体重

超重的人正是没有做到吃动平衡,难以克制贪吃的欲念,因此,饮食健康一定要以吃动平衡为第一原则。

你的身体消耗多少你就应该补充多少,“大饱伤脾”,吃得太多,劳伤肠胃,过剩的营养就会变成毒,伤肝伤肾,导致肥胖,为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消化系统性疾病、恶性肿瘤甚至慢性心理疾病埋下病根;饮食过少供不应求,透支身体迟早会有枯竭的一天,所以饮食要与年龄、性别的需求相平衡。

除了食量之外,对食品的选择也要有节制,不能只吃爱吃、好吃的东西,对于不爱吃、但有必要的食物也必须保证一定量的摄入,比如要尽量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少吃冷食、腌制食品;尤其要节制油腻食物,多用蒸、煮、炖、淖,少用炒、煎、炸、烹。

“饮食有节”,到底要怎么“节”?记住这5点

三、把握饮食节奏

人有昼兴夜寐的规律,进食也有其自然定律: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不饥不食、未饱先止”,每餐之前要有饥饿感,不能不饿硬塞,也不能等到饿得不行了再吃,大饿容易让人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反而可能吃得过多。

减肥的人,水果、坚果要放在餐前;

增重的人,水果、坚果可放在餐后。

四、适应饮食时节

正所谓:春叶、夏瓜、秋果、冬根,饮食自然要和食物的时节结合起来,尽量吃阳光下自然生长的时令食物,吃应季菜。比如:西瓜,夏天吃清热降暑、冬天吃却可能伤人肠胃。

同样的道理,夏天天热,大自然给我们的能量比冬天多,相对应的,需要的饮食就减少了,所以夏天要适当地控制食量,而不是为了所谓的营养,一味加餐进补。

“饮食有节”,到底要怎么“节”?记住这5点

五、对症饮食调节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在实现食物最基本的饱腹功能之后,还可以利用它的特性制作药膳,达到药用调理作用。比如:大便干燥的人要吃一点蜂蜜和胡萝卜润肠;大便黏滞的人要多吃白萝卜;大便溏泄的人加一些山药、白扁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黄帝内经   饮食   动平衡   坚果   食量   谷物   纤维素   主食   大便   夏天   食物   营养   自然   标准   食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