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与心,子与母:为什么说胃和心脏是母子般的亲密关系?

中医一贯讲究整体、辩证地看待问题,反对片面地诊病和治病,人体作为一个巨大的整体,自然也需要有“全局观”。

胃与心,子与母:为什么说胃和心脏是母子般的亲密关系?

一、为什么说“胃与心,子与母”?

因为食物进入身体,都需要经过胃的腐熟、脾的转化,然后才能变成人体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被输送到五脏六腑,所以一旦脾胃运化失调,全身的营养供给都会出现问题,心脏失于濡养,组织功能必然受到影响,只有脾胃的生理功能正常,包括心脏在内的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作。

其次,从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来看,胃属土,心属火,火与土是母子关系,临床常见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的情况,饮冷无度、饮食不节等均可造成胃阳不足,继而子盗母气,长此以往必然导致心阳不足。

所以,胃部和心脏两者紧密联系,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任何一方出了问题,都会影响到另一方。

胃与心,子与母:为什么说胃和心脏是母子般的亲密关系?

二、“心胃相关”理论

“心胃相关”是指心与胃肠在病理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

心主神志,即精神心理功能,胃肠主受纳、腐熟、运化水谷,即消化系统功能,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心与胃是相通的。

相通的脏腑在功能状态上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一方的病变常常波及另一方,因而心胃疾病常常相互影响。

举个例子:胃心综合征就是心胃相关的典型代表,它是由食道或胃部疾病引起的心血管系统功能紊乱,比如:非劳力性胸痛、胸憋闷、心悸等症状,在临床工作中非常常见。

换个思路,这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紧密关系同时也意味着,在疾病的调护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一方的功能来促进另一方的疾病好转痊愈。

比如:脾胃功能失调累及心脏功能,很容易诱发心悸、心绞痛等心脏疾病,所以调节脾胃对于心脏疾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意义。

因此,在病人既有心神失调又有脾胃运化失常的症状时,我们必须将二者联系起来进行辩证诊断和治疗,千万不可以将二者割裂开来。

“心胃相关”理论的提出为中医学治疗心系神志疾病及脾胃消化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胃与心,子与母:为什么说胃和心脏是母子般的亲密关系?

三、“心胃相关”理论的应用

1. 在脾胃病方面的应用

既然是心胃相关,那么讲完心脏疾病的治疗,当然就轮到了脾胃疾病。

对一些脾胃疾病,尤其是伴有神志异常症状的胃肠病,我们都可以从心与脾胃的关系出发,通过“调心、安神、和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比如: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以肝郁脾虚为主要,常常伴有心烦易怒、失眠多梦、精神抑郁等表现,单纯地针对疏肝健脾进行干预治疗,疗效往往不怎么理想,但是从心胃相关理论出发,通过调心安神来调理肠胃,却总是效果显著。

胃与心,子与母:为什么说胃和心脏是母子般的亲密关系?

2. 在神志疾病方面的应用

“心胃相关”理论在神志疾病方面的应用也很常见,对一些心系情志的疾病我们也常常从心胃相关理论出发进行治疗,比如:失眠。

如果是由于食滞胃肠、胃气失和而引起的失眠,我们就可以通过健脾消食、和胃安神进行治疗;如果是因为心脾不足而引起的失眠,则可以通过“健脾、养心、安神”进行治疗。

再比如:精神错乱、哭笑无常、语无伦次、或者常常痛苦呻吟的癫症,也多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痰湿内聚,风痰扰心,最终导致心神失常,治疗时我们十分有必要从“心胃相关”理论出发,以健脾和胃、熄风化痰为重要疗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心脏   都会   胃部   脾胃   神志   综合征   胃肠   心神   失常   母子   常见   疾病   理论   精神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