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前不久,浙江台州民警看监控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男孩一直在路上游走。


他们觉得很奇怪,便将男孩带回警察局,询问他为什么离家出走。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谁知竟然是因为掉了一张公交卡,担心回家会被爸爸打!


民警接着又问他:“现在愿不愿意见爸爸?”男孩摇头说:“不敢。”


尽管民警小姐姐多番耐心劝解,表示有他们在,不会让爸爸妈妈打他,可他还是不敢。


后来他父母双双赶来,直接怒骂孩子,没有人关心他这几天是如何安全度过的。


爸爸还表示:此前男孩也多次离家出走,但都会自己回去,可这一次是一连好几天都找不到。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从父母和男孩的交流氛围中也能感觉到,他们教育、沟通的方式十分欠妥,父母对孩子缺少耐心,孩子对于父母没有依赖,更多的是恐惧。


无论选择怎样的教育方式,如果只能让孩子感受到恐惧而感受不到爱,是为人父母最大的失败。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01. 父母最大的“残忍”,

是将家变成让孩子畏惧的地方


7岁的孩子,正值快乐无忧的年纪。


可这个女孩的7岁,正在和妈妈进行“殊死搏斗”。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因为父母离婚,她跟着妈妈一起生活,不仅要自己上下学,回家还要承担家务,在家更是连床都没有睡过。


不仅如此,还要遭受妈妈的暴打,最终因为身体无法承受,只得向法官求救。


让人无比心疼!


古人云:虎毒尚不食子。


但一些父母的做法让人心寒。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同样,前不久,一个7岁女孩因学业问题被妈妈暴打。


据孩子爸爸表示:


女儿作业没写好或者别的没学好,妻子就把女儿关在家里打。


刚开始他以为是妻子脾气暴躁,但后来这样的事常常发生,也经常看到女儿脸上以及身上的淤青疤痕,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此外,妻子还经常在女儿弹钢琴的时候用手戳女儿的脸部头部,更过分的是,还3次拳打脚踢将女儿打趴在客厅。


有的时候真不敢相信,这是一个亲生母亲能做出来的事。


理解作为父母的不易,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望,也理解父母在大环境下的被迫焦虑。


但是无论如何,孩子都不应该成为父母暴力的承受者、情绪的发泄口。


而作为父母最大的“残忍”,便是将爱的港湾变成一个让孩子闻之胆寒的地方。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02.“为什么孩子长大后

不会对家有所眷恋?”


知乎上有一个话题是:“为什么中国很多孩子都不会去考虑家长的感受?”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一位匿名网友的回答详细却又精准地说出了扎心的真相。


这位网友表示:从小,妈妈最擅长对她进行道德绑架,暴力行为,很少温柔以待。


她初中毕业的时候,妈妈更年期到了,没有丝毫征兆,就将抽屉里所有的纸质东西剪碎。


其中就有她小时候和朋友一起的照片,独此一份,可妈妈却狠心将它们全部毁了。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她上高中时,妈妈对她的暴力升级,她脸上常常挂着红印。


有时候妈妈气上来了,会薅着她的头发把她拽在地上骂她是畜生。


这些不可名状的虐待和委屈,导致她后来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可妈妈却觉得她是装的,还在亲戚朋友面前故意表演她发病时候的样子,引发大家的哄堂大笑。



后来,她被父母送去英国待了8年,奇怪的是,虽然她在学校被种族歧视、排挤,甚至一个人在公寓大哭,可她却感觉幸福。


因为不再被威胁和掌控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原本她不想回国,可是一时心软答应父母回来,如今依然想着逃离。


每一个童年经历太过悲惨的人,都会从在心理上甚至生理上畏惧家、畏惧父母。


即便是长大成人之后,也无法摆脱长年累月的阴影。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03. 父母如何做,

才能更好修复彼此的裂痕?


父母和孩子之间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孩子也天然爱着父母。


可一些父母却总是在无意识的行为中,不断做着伤害孩子的事,导致孩子和父母之间产生了巨大的鸿沟。


那么如何做才能更好修复彼此之间的鸿沟呢?


1. 把家经营成孩子的避风港,而不是避之不及的地方


家是孩子唯一能够栖息和放松的地方了,如果父母不能够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被接纳的地方,那么孩子就真的变成了一个被迫漂泊的“孤儿”了。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孩子并不是对家没有依恋感,也并不是生来就想要逃离,只不过是家庭的氛围让他的内心不再感到温暖。


一定程度上,父母决定了家的温度,决定了孩子是不是将家看成是自己的避风港,而不是充满暴风雨的“礁岸”。


2. 做孩子最坚实的后盾,孩子遇事才会主动告诉你


黄磊曾说过一句深刻警醒的话:“最可怕的不是孩子在外面做了什么,而是你不知道他在外面做了什么。他做了什么不重要,他会不会告诉你,最重要。”


《小舍得》里面的欢欢,无论在学校发生什么事,都会回家告诉父母,不管是好的坏的。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因为她知道,无论自己在外面如何,父母都是能给她力量,给她爱的支持,让她放下心防的人。


许多孩子之所以遇事不愿告诉父母,无非是因为父母再也不是那个可以信任、可以让他放下心防、甘愿坦露伤疤的人。


3. 孩子犯错别先指责,给自己时间了解始末


“他就是这样的,你不要太在意。”


“他从小就是如此,每次说的话,都不听。”


“之前就跟你说过很多次了,这种事情不要去做,不要去做!”


相信这些“先入为主”的说法和预判,是不少父母耳熟能详的话语。


“先入为主”是不少父母在孩子犯错后的第一反应,却不知道这样会伤了孩子的心,更会打击孩子说出事件缘由的积极性。


因此,在孩子犯错后,先别着急代入自己的刻板想法,给自己一个缓冲的时间,了解孩子犯错前后的始末以及背后的真相。


“男孩因丢公交卡不敢回家”:让孩子恐惧,是家长做过最失败的事


一个充满温度、氛围和谐的家,才是孩子的避风港,是孩子受委屈后寻求庇护的地方。


而这个家的温度以及和谐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孩子犯错后,父母有怎样的态度,孩子就会做出怎样的反馈。


作为家庭的建设者,父母最大的成就,便是给孩子一个安全有爱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男孩   都会   先入为主   始末   避风港   鸿沟   畏惧   民警   氛围   恐惧   爸爸   家长   父母   女儿   公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