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中国脑梗患者这么多,很多都是高血压导致的,可是血压跟什么有关呢?

一直以来,大家都不得不忽视一个问题,那就是脑卒中。

只要你愿意打听,相信你身边很多人都在上了岁数之后出现脑卒中,无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

这么多患者,大家甚至已经习以为常,很多人都觉得这就是老年病,上了岁数的人都会出现心脑血管的问题,这一点也不奇怪。

可是真的是这样吗?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在一份关于中国卒中疾病相关的研究当中发现,我国40岁以上人群当中,脑卒中的标准患病率已经上升至2.19%,而在2012年这个数值还是1.89%。

什么意思呢?感觉这两个数值并没有差太多呀。

但其实我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是逐年上升的,而且这种趋势仍然很强。

而根据我国缺血性脑卒中的调查报告显示,每年发病率正以8.7%的速率在增长。

可是我们国家人口基数大,脑卒中又是老年病,患者多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国外不也是一样吗?

并不是。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翻一下以前的文献,不难发现,在美国的脑卒中发病率早就逐渐下降了

而且不但如此,在2019年发布的文章当中显示,全球的平均终身脑卒中发生风险已经达到了24.9%,也就是说差不多每4个人里就有一个人会发生脑卒中。

但是注意这个数据是全球的,如果单纯说中国发生卒中风险,甚至可以高达40%。

这么一看,差了将近一倍。

为什么我们国家卒中患者这么多呢?其实很多都是高血压导致的。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一、高血压为什么这么多?

其实脑卒中的原因很多,可是对大多数患者来说,高血压一直被认为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毫无疑问,我们国家的脑卒中患者,一直被高血压牵着鼻子走。

甚至有学者提出,只要控制好大家的血压,我国的卒中患者一定会显著下降。

高血压患者有多少呢?

业务研究表明,在18岁以上的人群当中,高血压的发病率甚至可以高达27.9%,差不多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高血压患者。

当然这是18岁以上的人群,换算一下,我国差不多有2.45亿高血压患者。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可是更为可怕的是很多人即使有了高血压的问题,但自己却并不知道我国的高血压知晓率只有52%,也就是说有48%的人并不知道自己高血压已经存在了。

而知道自己有血压问题的人当中,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有效地控制好血压的问题,控制率只有17%。

这就很严重了,这么多人有高血压,而且血压问题已经严重地影响到大家的健康问题。

为什么我们国家高血压发病率这么高呢?

其实不光是大家想问,很多专家学者也在探讨这个问题,不过根据最近的研究发现我们国家人群高血压这么多,很可能是普遍缺乏叶酸导致的。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由于叶酸的缺乏,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随之升高,这也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如果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很高(大于10μmol/L),会被视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由于开头字母是H,所以很多学者也称之为H型高血压。

目前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被视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因素,这个观点被很多人认可。

曾有研究表明,血浆中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是显著相关的,同型半胱氨酸每升高5μmol/L,那么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风险就会升高32%。

与此相比,脑卒中的发病风险就更高了,甚至可以升高59%。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换句话说,同型半胱氨酸越高生病的可能性越大,那么如果同型半胱氨酸降低呢?

类似的研究也有,如果同型半胱氨酸可以降低3μmol/L,那么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可以降低16%,而脑卒中风险甚至可以降低24%。

而更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如果合并了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大于10μmol/L),那么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甚至可以高10倍以上。

看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高同学们谷氨酸血症和高血压是密切相关的,而且都可以增加血管性疾病的风险。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但是这个物质的增高和高血压确实有关,但是相关率有多大呢?

这类研究也进行过,有学者检测过,发现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当中,75%都是H型高血压,当然这也是脑卒中高发的重要原因。

曾有学者研究过我们国家高血压人群的叶酸平均水平只有8.1μg/L,这可比美国人群要低得多,只有人家的一半。

二、补叶酸不就行了。

说了这么多,你可能对同型半胱氨酸有了一个坏影响,那么如何降低同型半胱氨酸呢?

是不是可以吃药呢?

说到这里就要了解一下同型半胱氨酸是怎么来的。

如果身体中的叶酸缺乏了,或者由于在同型半胱氨酸和叶酸的代谢途径中有关键酶的缺陷,甚至基因突变,这些都会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增高。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当然具体机制十分复杂的,在文献中有过介绍,不过太难以理解,只需要记住结论就行了。

叶酸少了,同型半胱氨酸就多了。

但是话说回来,叶酸少了我们该怎么补呢?

很简单,药补不如食补,想吃药的话不如先掌握好怎么通过食物吃回来。

可是哪些东西含有叶酸呢?

先看看它的名字,叶酸和叶子肯定有关。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事实上也是这样的,很多植物中都是含有大量叶酸的。

特别是绿颜色的植物,叶酸的含量可能会更丰富。

不过需要注意一个重点原则,那就是叶酸可能会在煮沸的时候大量损失。

有研究显示在食物中的叶酸经过烹调之后,可能会损失50%~90%。

比如马铃薯和洋白菜在煮沸的时候就会损失90%的叶酸。

换句话说,如果一不小心做熟了,叶酸差不多就全没了。

所以吃青菜的话,生吃也不是坏事。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其实除了青菜,很多动植物食品中叶酸的含量都很丰富的。

1.猪肝236μg/100g。

2.猪肾50μg/100g。

3.鸡蛋75μg/100g。

4.豌豆83μg/100g。

5.菠菜347μg/100g。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根据目前的指南建议叶酸的食用量最好控制在每天0.4毫克。

但是对于高同性半胱氨酸血症的患者来说,增加叶酸摄入量是好手段,所以提高叶酸摄入量是最佳选择,那么高到多少呢?

建议提高到每天0.8毫克。

当然很多研究都支持这一结论,0.8毫克的叶酸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特别是超过三年,降低脑卒中风险会更好。

总结。

脑卒中患者为什么这么多?其实是因为高血压控制得不好。

那高血压的“七寸”在哪里呢?

对于我们国家的人群来说,叶酸是个大问题。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之前大家对叶酸的理解并不够,认为只有在哺乳期和孕期的妇女才应该补充,但其实很多人都应该日常补充。

食补这一方面,药补也并不是不行。

最后一定要说一下,并不是食补就可以保证叶酸摄入,很多人吃进肚子的叶酸并不会完全被利用。

很多欧洲的学者都持有这样的观点,在食物中想提高叶酸摄入是很难的,所以会建议这类人群通过药物补充。

另外,目前也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补充叶酸是对人体有害的。

所以在使用食补的同时,也会建议大家少量药补。

希望大家更加重视叶酸的问题,不要让脑卒中发生之后才追悔莫及。

@头条健康#谣零零计划##哆咔医生超能团##高血压#

参考文献

[1]邵丽华,王莉.粮食及果蔬中叶酸含量分析[J].食品科学,2014,35(24):290-294.

[2]张思玮. 高血压防治的“中国方案”[N]. 中国科学报,2021-06-25(003).

[3]李建平,卢新政,霍勇,李南方,宋雷,孙英贤,施仲伟,王滨燕,杨新春,谢良地,赵连友,雷寒,孙宁玲.H型高血压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24(02):123-127.

[4]Stroke is More Common than Myocardial Infarction in Hypertension: Analysis based on 11 Major Randomized Intervention Trials[J] . Sverre E. Kjeldsen,Stevo Julius,Thomas Hedner,Lennart Hansson. Blood Pressure . 2001 (4)


美国脑梗越来越少,中国却逐渐增多?医生建议:别忽视绿叶蔬菜

医院测血压高,回家就正常?医生:老年人高血压,3个问题很重要

血压控制不好,大脑会受伤?医生:70%的脑卒中,和高血压有关

科普丨左右两胳膊血压不一样?给你个机会,让你比别人更懂高血压

腔梗是因为血压控制不好?医生:高血压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中国   绿叶   半胱氨酸   药补   缺血性   叶酸   高血压   发病率   美国   血压   患者   蔬菜   人群   医生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