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真相往往让我们意想不到:诸葛亮危害蜀汉五宗罪

诸葛亮由于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思想,被历代封为楷模。在明小说家罗贯中的眼里,也是被重点拔高的对象。可以说,整部《三国演义》诸葛亮才是男一号。然而,历史真相往往让人大跌眼镜。诸葛亮一生之中竟然有五大损害蜀汉政权的罪状。

兴师问罪

其一:纵容关羽骄横

所谓关羽大意失荆州其实根本不存在的,关羽在湘水划界后仅领有荆州三郡地盘,而且南郡还缺少了江北地盘,其他二郡原本湘水以东的地盘也被划入了东吴管辖。在这样的情况下,关羽军号称3万,实际上有没有三万是很值得怀疑的。关羽在失去益州后方支持的情况下,面对东吴和曹魏两大势力的绞杀,失败是必然的,不失败才是叫人不可思议的。

关羽失荆州尽管是在实力面前什么阴谋诡计都改变不了大局,但诸葛亮在这一过程中没起什么好作用。关羽本人的性格是傲上而不辱下,也就是在地位比他高的人面前绝对不卑躬屈膝,也不在地位不如他的人面前骄横跋扈。

诸葛亮明知关羽性格如此,在马超归降后,关羽去信问马超是怎样的人,诸葛亮却故意贬低马超,抬高关羽。说马超只能跟张飞争个高低,马超跟你(关羽)没有可比性。《三国志-蜀书-关羽传》原文“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

马超是何等人物,马超先祖是汉伏波将军马援,马超家族累世公侯。马超渭水之战曾大败曹操,汉末能给曹操造成重大伤害的,也就赤壁遇周瑜、汉中遇刘备与法正。所以,马超绝对是当时的人杰,而且身份显贵。作为草根出身的关羽,虽贵为蜀汉集团二把手,但内心可能还是有点自卑,不然不会去出身高贵的当世名将马超争高论低。

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关羽本身就傲,有了诸葛亮说马超这么牛逼的人物都不如你的话,关羽更是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了。所以关羽看东吴谁都是鼠辈,甚至孙权说想跟关羽结个亲,关羽张口就是“虎女不配犬子”。在孙权看来,你占着我的南郡不还也就算了,还骂我,“我誓杀汝”。

其二:有谏不为,放任内部分裂

刘备入川得到了法正之后,几乎天天跟法正泡在一起。法正得到刘备赏识,在诸葛亮面前上演了以前给与诸葛亮的“如鱼得水”之恩。我们不揣度诸葛亮是否感到落寞和嫉妒,我们只按照《三国志-蜀书-法正传》来客观描述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法正得刘备尊崇,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授法正尚书令、护军将军。这个职位已经比诸葛亮和庞统的军师中郎将高出不少了。法正这个人,也不知道是因为得宠而骄还是本性如此,反正在川中骄横跋扈,擅自杀人。荆州派那些元老们都看不惯法正,很有可能被杀的人中有荆州派的人,但《三国志-法正传》没有明言。于是荆州派那些人纷纷找到诸葛亮说,你跟主公说说,压一压法正,别让他太过分。

诸葛亮是咋说的,说法正现在是主公的左膀右臂,他现在犹如鲲鹏翱翔,即便是我也没办法制止他了。这就是说,法正干违法的事,我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们都洗洗睡吧。《三国志-蜀书-法正传》原文:

刘备与法正形影不离

(先主)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已者数人。或为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幡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也!

法正病亡,刘备接连哭了很多天。《法正传》原文:“(法正)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从法正受宠于刘备可知,法正的才能高于诸葛亮,《法正传》原文也有“亮每奇正智术”。因之,诸葛亮是否嫉妒法正,才放任法正“太纵横”,以等法正恶贯满盈而亡,我们只能这样去猜度。但诸葛亮有谏却不沟通,放任法正放浪,让荆州派心生不满,从而蜀汉集团内部离心离德,这些关节诸葛亮绝对不会不知道。知道,但却不作为,任由蜀汉内部分裂,这难道不是诸葛亮的罪过吗。

其三:反对刘备收复荆州

孙权一方坚定不移地执行先夺荆州,后下益州,统一江南,再逐鹿中原的战略。因之,数次偷袭荆州,最终在建安二十四年夺取了汉江以南荆州全土。关羽兵败身死,丧师失地,丢失了荆州,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成为了泡影。

诸葛亮与赵云反对伐吴

为了能够继续执行隆中对大战略,刘备决定以为关羽复仇为名,出动全军收复荆州,甚至灭吴,统一江南。结果,诸葛亮却是自打嘴巴,第一个跳出来反对刘备收复荆州。诸葛亮甚至带领众臣一起反对刘备收复荆州,关键是收复荆州既不是刘备被仇恨淹没心智,更不是违背隆中对大战略,不知道诸葛亮反哪门子的对。甚至刘备夷陵战败后,诸葛亮感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刘备伐吴

其一,关羽败亡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刘备登基称制是在公元221年,中间距离关羽败亡过去了一年多了,最仇恨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所以,刘备出兵收复荆州的决定是冷静思考后的结果。其二,丢失荆州之后,蜀汉政权成了三国之中实力最弱的一方,北伐岂是一日之功。若能借为关羽复仇,拿回荆州甚至灭吴,那么刘备手里的筹码绝对会比只有益州更大。

反观东吴的大战略,从孙策时代,鲁肃就提出过统一江南,再逐鹿中原的战略。但孙策认为西进太拖沓,不如直捣黄龙,举行北伐。就在孙策准备北伐的时候,却突然遇刺身亡。到了孙权时代,曹魏势大,并非轻易可以撼动。于是鲁肃的廓清江南,再逐鹿中原的战略被孙权采纳。也就是说,东吴攻打荆州与什么借荆州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借了半个南郡,就要侵夺人家整个荆州江南全土吗?

所以,诸葛亮反对刘备收复荆州,不但是违背了草庐对“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帅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的大战略,打脸自己。同时,诸葛亮反对收复荆州,客观上形成了东吴侵略蜀汉,蜀汉不能还手只能攻击曹魏的错误认知。

没了荆州,蜀汉只能坐等待亡

表面上,刘备夷陵之战是因为刘备指挥不当造成的,实际上根本原因是诸葛亮为首的群臣与刘备执行隆中对战略离心离德造成的。试想一下,军中主要将领认为诸葛亮说的对,那还有谁是铁了心的伐吴呢。有人说是刘备准备不足,这完全是胡扯。如果关羽败亡当年刘备伐吴叫准备不足,事隔一年多,刘备登基称帝,准备了一年多了,怎么叫准备不足?所以结论是夷陵之战惨败是君臣离心离德,臣不效命导致的。就连诸葛亮自己都承认,如果法正在,伐吴绝对不会大败,至少是势均力敌。

其四:独断专行,不听人言

大家都在骂董卓、曹操架空皇帝,独断专行,很少有人说诸葛亮独断专行架空刘禅。不过,历史上还是有这样的声音,认为蜀汉只知有丞相不知有皇上。诸葛亮开府理事,犹如君主立宪制的国会,蜀汉大小事务皆有诸葛亮一人裁决。诸葛亮的所作所为,与董卓、曹操有什么分别。诸葛亮听不听别人的话完全看人,马谡说啥诸葛都听,魏延说啥都是放屁。

魏延子午奇谋

第一次北伐,魏延说丞相你带领大军出祁山吸引魏军主力,给我五千精兵,我走子午谷直取长安。魏延甘冒风险偷袭长安,诸葛亮认为不行,就直接拒绝了。实际上并不是魏延的子午奇谋不行,历代军事行动主要看执行力,而不一定是你的战略谋略多牛逼。同样是偷袭,孙吴派吕蒙白衣渡江骗过关羽水军,不照样成功了么。再说,吕蒙白衣渡江的难度可比子午谷偷袭难度大多了,因为湘江太窄很容易发现。

马谡守街亭

第一次北伐,关于让谁守街亭,诸将都认为应该让魏延或者王平去守街亭。结果诸葛亮力排众议,让一个从没有实战带兵经验的生瓜蛋子马谡前往。军中打15军棍的刑罚,都必须由诸葛亮来裁决,其他人不得自作主张。你试想一下,魏延的前军有人犯错了,要打30军棍,魏延不能当场决定,要经过半个月往返,得了诸葛亮的指示才能决定打还是不打,这不但严重影响了将领在军中的威信,也大大降低了军队治理的效率。

诸葛亮的独断专行还产生了一个对蜀汉政权极其有害的结果,那就是由于诸葛亮独断专行,手下将领和幕僚得不到应有的锻炼,使得蜀汉人才凋零。如果刘备夷陵战败断送了蜀汉一大批人才的话,那么诸葛亮的行为等同于不培养人才。你把低级官员的工作都给做完了,人家还怎么锻炼,怎么累积经验?

其五:诛杀蜀汉硕果仅存的大将魏延

诸葛亮在军中压制魏延,如果说拒绝魏延子午奇谋是诸葛亮自己不敢冒险也不许魏延冒险的话,那么作为蜀汉后期硕果仅存的大将魏延,常常被诸葛亮派去做一些普通将领就能干的事,这就不得不怀疑诸葛亮是故意压制魏延了。

比如第一次北伐,让赵云做主将去吸引曹真主力。这个任务魏延最合适,道理很简单,因为吸引曹真主力成功,则诸葛亮能够乘虚而入顺利突入陇右,占领大片土地。如果吸引曹真主力失败,魏延完全可以将佯攻变成实攻,照样能打出一波高光战役。但诸葛亮偏偏让长期担任刘备警卫团团长的赵云担任这一重任,赵云作为刘备的卫队长,性格与诸葛亮一样属于谨慎型,过于谨慎根本不适合去佯攻诱敌。猛冲猛打,才能把佯攻打得像主力进攻。

诸葛亮将星陨落五丈原,死诸葛吓死活司马,但很多人不知道死诸葛害死蜀汉大将魏延。诸葛亮第五次北伐,驻军五丈原,这个时候魏延是军中仅次于诸葛亮的二号人物。诸葛亮假节钺,魏延假节。也就是说魏延处罚手下不需要向诸葛亮报告,也不需要向皇帝报告。诸葛亮病逝后,本应该由第一顺位的魏延主持军中大事,你看看诸葛亮是怎么安排的。

诸葛亮竟然让丞相府的府吏杨仪主持退军,杨仪是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他只不过是丞相府的长史(文书),是吏不是官,不是朝廷任命的。不知道有人是否还记得刘璋的别驾张松出使曹操的时候问杨修,以公之才在朝廷做个官,也不失封侯之位,干嘛给曹操做个府吏的问答。这么说你应该就明白了,诸葛亮把兵权交给府吏杨仪本身就是胡搞,是违制。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甚至详细描述了诸葛亮撇开军中二号人物魏延,给诸将开小会让杨仪接手兵权主持退军。我们但凡思维正常,即便你不把兵权交给魏延,交给王平等军中资历较老的将领也说得过去啊。却偏偏交给无论资历、军事才能还是其他能力、地位都拿不上台面的一个府吏杨仪手里。而诸葛亮深知杨仪与魏延素有矛盾,将兵权交给杨仪这样的小人,小人得志,魏延还能存活吗?

君子斗不过小人

事情的进展果然朝着诸葛亮生前希望的方向发展,诸葛亮违规把兵权交给一个府吏,作为军中二号,又有假节大权的魏延肯定是不服气的,于是就有了杨仪与魏延的矛盾激化。由于魏延长期镇守汉中,领汉中太守,所以魏延十分清楚秦岭前线到汉中一带的地形。魏延帅本部人马先行到达南谷口,据关禁止大军退回汉中。杨仪与姜维、王平等人联手绞杀了魏延父子,还诛灭魏延三族。

试想一下,魏延死后,蜀中再无大将。姜维北伐,只能用廖化做先锋。所以才有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说法,要知道魏延是刘备看重的人。刘备在三国是以知人善用闻名的,看人准确率比诸葛亮高很多。诸葛亮诛杀蜀汉大将魏延,不管怎么说都是损害了蜀汉的军事力量和人才。有人说魏延造反,尤其是《三国演义》说魏延脑后有反骨,这都是胡扯。《三国志-蜀书-魏延传》明确记载了魏延南谷口兵败向汉中方向逃跑,而不是去投魏国,证明魏延根本没有反心。但凡魏延有反心,诸葛亮遗命让魏延断后,魏延完全可以投魏。有人说魏延想称霸蜀汉,这更扯了。即便魏延回到汉中,阻挡得了杨仪大军回军,他能阻挡蜀汉朝廷平叛大军吗?内外夹攻,魏延有必胜的把握吗?

结语:

古人讲究为贤者隐,或者叫为贤者讳,一般不会写贤者的缺点和错误,或者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但诸葛亮的这五宗罪,对蜀汉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骄纵关羽致荆州沦陷,放任法正致蜀汉内部分裂(荆州派与益州派);反对伐吴致君臣离心离德、隆中对大战略化为泡影;独断专行致蜀人只知有丞相不知有皇帝,与此同时不培养人才致蜀汉人才凋零;诛杀蜀汉硕果仅存的大将魏延,致使汉中防线坍塌。

笔者注:魏延时期汉中防线滴水不漏。姜维掌握军权后,采取了兵力前置策略,也就是撤走了汉中防线的兵力,全部推到了秦岭前线,最大规模的兵力前置就是姜维率大军踏中屯田。兵力前置致汉中防线空虚,才让后来的邓艾偷渡阴平成功,直捣成都。

刘禅降魏

笔者感叹,世人只知疯狂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思想,却不知诸葛亮有此五大伤害蜀汉政权的罪状。人习惯了人云亦云,一旦先入为主,即便有人说穿,也不会有几个人认可。甚至有些人是口是心非,明明觉得诸葛亮不对,也要扯着脖颈子说,你诋毁诸葛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蜀汉   益州   东吴   汉中   离心离德   荆州   独断专行   兵权   子午   军中   意想不到   真相   历史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