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4大罪臣之首,被李自成酷刑折磨5天5夜,最终脑裂而亡

从我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节点来看,奴隶制社会以兼并战争为主,而封建社会则以改朝换代的取缔战争为主,从其原因来看,历朝历代的兴衰从来不是皇帝一个人的原因,之所以兴盛,不仅需要有贤德之君王,还需要有才能的朝臣进行辅佐。

而一个国家的衰亡,大都不只是因为皇帝的昏庸,因为在那个家天下的时代,任何皇帝都想要坐稳自己的江山,而导致其最终灭亡的,多数是朝臣内部所进行的分化瓦解,比如大明王朝最后的倾覆,基本都是在罪臣的破坏之下。

而后随着李自成攻克北京城和崇祯皇帝的以死殉国,大明灭亡,其中有不少罪臣被一一问罪,有一人罪责之严重,堪称明朝四大罪臣之首,被李自成残忍折磨五天五夜,最终脑裂而亡。

大明朝命运的悲剧

明朝虽然前后经历了十几个皇帝,但从他们的经历和作为来看,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将明朝向灭亡的道路上推进,早从第一个皇帝朱元璋开始,就以残酷的反腐手段处理了绝大多数官员,在行为上有些偏激,不少有能力的政治人才被处理,导致后代无官可用。

从此后继位的大明皇帝可以说是碌碌无为,漏洞百出,不是发动内战自我消耗,就是贪图享乐荒废政治,甚至还有死于御医误诊的荒谬情况,这些种种情况都是在为明朝的灭亡推波助澜,到了朱由校时期,朝廷基本被宦官掌控。

因为轻信了太监魏忠贤,导致其把控朝政,在内部结党营私,开始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扶持自己的势力,等到崇祯皇帝朱由检继位的时候,朝野上下都是其党羽和眼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魏忠贤的阉党集团彻底剿除。

这次剿除行动虽然让崇祯皇帝掌握了权力,但已经无法挽回大明朝倾覆的局面。从崇祯皇帝本身而言,他已经做了最大的努力,为了挽回局面,他既不喝酒也不沉迷女色,全天操劳于政事,但受到此前阉党的影响,他的控制欲较强。

任何事情的处理都过度自信于自己的个人能力,对手下朝臣十分怀疑,这便让一些正确的决策不能及时实施在朝廷之中,而这些种种,只是大明朝灭亡的次要原因。

朱由检隔绝百官,刚愎自用的行政体系造成了朝廷内部党争的出现,尤其是在进行多次的首辅更换之后,官僚的管理成本飞速增加,但却不能做到各司其职,这就会造成国家财政的大量浪费,在这种情况下对民间的进一步索取,就会进一步激化矛盾。

再加上各地出现的旱灾等自然因素,农民起义在四处频繁爆发,政局出现动荡,而因为崇祯皇帝的刚愎自用,朝中贪官继续在他不知情的情况下暗箱操作,府库空虚之后,竟然直接将魔爪伸向了军队,军饷军粮被大肆侵吞。

这些种种行为造成了大明朝国家内外的大混乱,之后,农民反叛的代表李自成崛起,随着大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从客观因素上看,崇祯皇帝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他自己也曾说过,社稷倾覆,乃是百官之祸,因为自己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官员的贯彻和支持。

魏藻德的罪状

随着崇祯皇帝的上吊自杀,明朝不少大臣成了李自成的俘虏,部分被留用,但也有一部分被定义为导致亡国的罪臣,其中一位叫魏藻德的,被定义为四大罪臣之首,后面还受尽了酷刑折磨。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魏藻德不同于其他的宦官,他从不将自己的坏表现在明面上,而是先通过隐忍和“笑面虎”的外表来骗取皇帝的信任,之后再通过自己出色的表现获得重用,这种善于蛰伏的奸臣往往是朝廷最后的致命大患。

魏藻德是顺天人,也算是都城的坐地户,典型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他在明朝后期发奋读书,凭借过人的才华在崇祯十三年考中状元,还参加了殿试,即皇帝亲自组织的考试,崇祯皇帝欣赏其文采,便有意将他留在身边重用。

之后便将包括魏藻德在内的一行考生,用报仇雪恨的问题对几人进行了小测试,其余人等都提出了复仇的具体措施,这些显然不是朱由检想要的答案,目前明朝的现状根本不适合外出打仗,唯独魏藻德提出要想复仇,必须先解决自身的问题。

朱由检对这个建议十分满意,当时尚且不知道他是否为真心,鉴于当时人才凋零,便直接对魏藻德委托重任,魏藻德有了皇帝的支持以后,在朝中逐渐拥有了崇高的地位,此时的他并没有想为国家出力,而是开始利用职务之便中饱私囊。

朝臣见到魏藻德地位甚高,纷纷依附寻求庇护,然而少不了的就是钱财贿赂,之后便与百官勾结,让手下的鹰犬爪牙在崇祯皇帝面前吹耳边风,魏藻德的官职越做越大,但无论在哪些方面,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成绩。

而就在这时,农民起义的头领李自成率大军攻城略地,此时的崇祯皇帝依然还天真地相信魏藻德的“所谓能力”,直接赋予他兵权,外派驻守天津重地,自己则坐守都城,寻求脱身之法。

结果魏藻德猜到了崇祯皇帝的想法,就连殿后这件事情都束手无策,眼见大兵压境,崇祯皇帝已经十分着急,甚至有了委曲求全,共治天下的打算,于这种情况下询问魏藻德时,他依然表现出明显的慌乱,没有做出任何评价。

之后崇祯决定拼死一搏,但奈何朝中蛀虫遍布,国库空空如也,此时崇祯便召集群臣,想要他们拿出家资,支援战争,但其中最有钱的魏藻德,竟然直言自己家里没钱,拒绝了皇帝的请求,结果没用多久,李自成大军就围了北京城。

当时破城在即,情况十分危急,魏藻德却拦住了前去给皇上报告情况的大臣,还自称上天保佑大明江山,陛下与尔等自会安然无恙,结果当天晚上,就有顶不住压力的宦官外出投降了,随着开门献城,北京被李自成拿下。

罪臣的凄惨下场

随着崇祯皇帝的大义自尽,不少明朝大臣感其气节,纷纷以死明志,魏藻德作为当时的首辅大臣,国破家亡之际理当以死谢罪,但他却选择了苟且偷生,为了不引起风吹草动,魏藻德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一并隐瞒。

等到搜查的风声过去之后,才穿着平民的衣服再次返回家中,但李自成如今已经是高高在上的天子,根本不可能放走首辅这种前朝高官,即使是身死,也要找到其尸体,验明正身,所以没过多久,魏藻德就被农民军抓了。

在面对李自成时,魏藻德又一次露出了谄媚的样子,李自成自然不会吃他这一套骗术,甚至还故意调侃问他,身为朝廷重要官员,为何不随皇帝而去,也算留下忠臣之名?

此时的魏藻德也顾不得其他,顺杆爬似的说道,我之所以没有死,是为了给您尽忠啊,这时候的李自成见魏藻德为了活命还在口是心非,便再也忍不住了,破口大骂道:“明朝当时没有灭亡时你怎么不说?”,既受国恩便应当以死而报之,说的魏藻德哑口无言。

国家危亡之际不以国事为先,只考虑自己便是不忠,自当官之日起便为了一己私利笼络国家财政,闭塞圣上视听欺上瞒下,拒绝为国家出资,这些行为都是造成明朝崩塌的重要原因。

自此,李自成也懒得和他废话,直接将一行被判定为“罪臣”的明朝官员打入死牢,魏藻德作为其中罪大恶极的一位,自然是要受到一些特殊待遇。

通过对其过往的了解,得知魏藻德还藏了不少财产,连国家灭亡之时都没拿出来,所以便派遣官员对其严刑拷打,一是惩罚其前朝之中祸国殃民的所做作为,二是找到那笔不菲的隐藏财产。

而此时的魏藻德似乎已经将贪财刻在了骨子里,面对拷问始终坚称自己没钱,但负责审问的官员却一个字都不信,接下来的五天时间里,魏藻德遭受了各种残酷的刑罚折磨,浑身上下皮开肉绽。

魏藻德面临的最后一道酷刑,乃是夹棍上脑,对于这些国家的蛀虫,行刑官员没有丝毫怜悯,甚至还带着抱怨和鄙视,随着一声令下,魏藻德脑颅爆裂,当场去世。

结语

对于魏藻德来说,有这样的结局属于咎由自取,古人云各为其主,哪怕是国家危机,身为一朝臣子也应当为国家尽最后一份力,如果魏藻德一心为国,就算在明灭之后投靠李自成,也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而魏藻德却从身居高位开始就自私自利,对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所以即使到了新朝,也不会受到重用,如此残酷的死亡方式,也算是给崇祯皇帝一个交代。



#古籍里的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明朝   崇祯   大明   朝臣   宦官   酷刑   朝廷   大臣   官员   皇帝   国家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