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妃嫔来了“月事”,皇帝此时要求侍寝怎么办?古人脑洞大开

前言

周天子六宫三千,汉武帝后宫佳丽无数。他们拥有的妃嫔,远远超过一个男人的需求。妃嫔们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得到皇帝的临幸,以此维持自己的地位,获得尊贵的名分。

然而,女性的身体结构注定了她们每月都有几天无法与男性亲密。一旦遇到皇帝有意取悦自己,却又正值经期,无论是拒绝皇帝的宠幸还是隐瞒真相接受宠幸,对妃嫔来说都极为为难。为化解这一尴尬局面,古人设法想出了应对之策。

一、天时不可违,周人立制度以慎其节

在周朝时期,人们十分强调阴阳五行之说,认为一切事物都必须符合天时。皇帝是太阳,妃嫔是月亮,妃嫔的侍寝必须遵循月相的变化——月初到月半逐渐增多,月半到月末逐渐减少。

为了配合这一原则,周朝设立了专职的女官。女官的工作之一,就是在妃嫔来月事时,安排她们暂时退出侍寝,避免出现失礼天时的场面。

周代社会等级森严,皇权神圣不容侵犯。如果妃嫔在经期仍侍寝皇帝,会被视为玷污了皇权的尊严。女官的设置,恰到好处地化解了这一敏感问题。

女官们出身贵族世家,从小受过良好教育,知书达理。她们聪慧过人,既能安排后宫侍寝有序进行,又能细致入微地关照每位妃嫔的身心健康。妃嫔们对她们既敬且爱,将她们视如知心姐妹。

每逢月事来临之时,妃嫔们也不再难为情,只需简单地告知女官,就能全身心放松,抚慰身心。女官们更会绘制星象、推算日程,提前为她们规划好侍寝的顺序,避开生理期的尴尬。

清朝沿袭了这一做法,设立了“敬事房”,专门处理妃嫔侍寝的事务。敬事房的太监们手握“翻牌子”大权,能随意决定哪些妃嫔进入皇帝的宠幸序列。妃嫔们都要想方设法讨好他们,以换取侍寝的机会。

敬事房的太监们收到妃嫔来例假的禀报后,会立刻从皇帝面前的银盘里移走她的签牌,这样,皇上翻牌时就不会点到她的名字,避免了失礼的可能。

二、妃嫔慧心妙解,汉代趣味盎然

汉武大帝年仅十三岁便登基,一生喜好美色,收了无数佳丽入宫侍寝。为了表示身份和地位,每位妃嫔都会配发一枚金戒指。她们如果正值经期,就戴上金戒指见皇帝,以示“经戒止”,皇帝见了就知晓她们暂时无法侍寝的原因。

史书上也记载了汉代妃嫔们使用丹朱在脸上作记号的方法。女官一见妃嫔脸上有朱砂点,就知她来了例假,需要暂时退出侍寝。这种方式一时风靡汉宫,深受妃嫔们喜爱。平日打扮华丽的她们,也不介意在脸上点上一点艳丽的朱红,既美观又实用。

汉代社会已经十分富裕,妃嫔们生活无忧,有余力注重生活品味。她们聪明绝顶,善于以轻松的方式处理繁文缛节的宫廷礼制。

妃嫔们使用朱砂点脸的举动,在当时颇为新鲜又趣味盎然。她们平日里服饰华贵、妆容精致,突然间在脸上点上一个醒目的红点,极富喜剧效果,让人忍俊不禁。这种略带戏谑的做法,使宫廷的氛围变得不再沉闷、严肃。

妃嫔们也乐在其中,她们并不真的在乎是否能每晚受到皇帝的召幸。来了月事,也就轻松解脱几日,反而开心。她们更享受这种嬉笑怒骂中打破僵化礼法的快意,暂时忘却了后宫的竞争。

于是,朱砂红点成了妃嫔们的新潮信号,她们乐此不疲地传递着,宫中瞬时弥漫着快乐的气息。其乐融融之中,皇帝察觉不出她们的小伎俩,反倒也感染到她们的欢乐,他的龙颜也时常露出喜色。

三、妃嫔直言极谏,唐人彼此开诚布公

唐代,社会已经十分繁荣富裕,人们也更为直爽开放。唐朝对妃嫔侍寝制定了复杂和严格的规定,每个妃嫔的侍寝次数和顺序都事先规定好了。

一旦遇到特殊时期,唐代的妃嫔也不再暗示,而是直接向皇帝请示,表示身体原因,请求暂缓侍寝。她优雅地退出了那一夜的宠幸,皇上也会宽容地同意,临幸下一位妃嫔。

唐代皇帝和妃嫔之间已然建立了一种平等、信任的关系。妃嫔敢于直言极谏,皇帝也能开明地接受建议。他们之间不存在高高在上的君权和谄媚奴才,而是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尊重。

这主要得益于当时社会思想开明、教育发达。妃嫔们或出身名门望族,或天资聪颖,个个才貌双全。她们深谙大义,见识广博,不仅能妙曼生辉,也能妙言谏諫,是皇帝近身的贤内助。

唐太宗昭陵妃子,言辞婉转,让皇帝省悟;武则天强势有度,助唐玄宗平定战乱。妃嫔们忠谏建言,辅佐皇帝明察秋毫、垂拱而治。

每当她们直言自己来了月事,不能侍寝时,皇帝也从不勉强,大方地让出妃嫔本该享有的休养时日。他明白这是人之常情,也信任妃嫔的为人。彼此坦诚相待,后宫之中少了许多弯弯绕绕。

四、古代妃嫔求生存,方寸间展智谋

古代后宫竞争激烈,妃嫔们视皇帝的宠幸为生命中最珍贵的机遇。即使身体来了月事,也极不甘心放弃与皇上亲热的机会。

于是,有的妃嫔会在经期暂时找人替身。她慎重选择自己最信任的贴身侍女,冒充自己的名义侍寝皇帝。皇帝面对众多妃嫔,也分辨不出每一个人,所以这种替身的做法屡试不爽。

做替身的宫女冒着被皇上宠幸怀孕的风险,但她明白,这是自己侍奉主子的天职。她甘愿代主子受孕,将来的皇子皇女也仍旧是主子的骨肉。

还有的妃嫔选择在房门口挂一盏红灯笼,或在腰间系一根红绳,暗示自己来了例假。宫女和太监们看到这些记号就立刻知会皇上,皇帝也会避开她们不去召幸。

妃嫔们想方设法,只是为了在后宫立足。她们明白,皇帝的宠幸直接决定了她们的地位和待遇。即使策略看似卑劣,也在所不惜,因为那关乎她们的存亡。

妃嫔和她的侍女如影随形,早已建立起沉甸甸的主仆情谊,彼此信任,无话不谈。她们心里明镜似的,皇帝的宠幸不过权宜之计,她们真正在乎的,是自己的未来。

古代妇女地位低下,她们别无选择,只能靠皇帝的恩宠维生。后宫千人一面,她们必须醒目行事,方能在九死一生中保全自己。我们不应嘲笑她们的手段,而要为她们博得的微小自由喝彩。

五、反思女性,选择自由开创幸福

古代后宫佳丽辈出,但能得幸于皇帝的寥寥无几。大部分妃嫔此生终老宫中,从未受过皇帝的临幸。

她们启程时怀揣荣华梦想,终归都被皇权的现实磨灭。. 年华易逝,不复少女心事。妃嫔们为了争夺皇帝微不足道的恩宠,竟耗费心思想方设法,即使月事期间也要设法取悦,实在荒谬可笑。

皇帝需要的只是龙种,并不在意对象是谁。妃嫔之于他们,就像公牛之于母牛,仅仅是延续子嗣的工具。

结语

我们不应嘲笑古人处理经期的稀奇手段,而要反思女性在当时恶劣的环境下所受的压迫。没有人应该成为别人追逐梦想的工具。

当我们终于获得了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时,应当更加珍惜,不辜负前人的牺牲与奋斗。

我们要为古代妇女无法享有的爱情自由而感恩,也要为已经得到的一切继续前行。

当下这个时代,已经有太多的可能。我们如果还局限在旧观念中,那就是对奋斗的背叛。

不管你我,都要为心中所爱 行动。在充满未知数的人生旅途中,有爱为伴,我们就不怕迷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月事   妃嫔   直言极谏   敬事   皇帝   例假   皇权   人脑   后宫   皇上   经期   古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