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天蜡烛”,欧阳修与商丘的历史传奇

商丘,北宋时期为南京,应天府,是北宋龙兴之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南京命名的城市。北宋时期的商丘,位于南北交汇处,交通便利发达,繁荣富庶,隋唐大运河横穿东西,是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经济贸易主要商品集散地,使得南京应天府成为北宋时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经济中心。

彼时南京应天府富庶繁华,人文荟萃,以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和文化内蕴吸引无数文人雅士慕名而来,商丘已然成为风流雅韵的文化之都。北宋时期有很多历史人物都曾来到过商丘,比如,宴殊、范仲淹、苏轼、苏辙兄弟、欧阳修等名人,他们的到来无疑为商丘的历史增添了亮丽的文化色彩,也成为可以记载于册的历史大事。

一、北宋文坛领袖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庐陵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善工于诗、词、散文,所作文章,为世所重,是当时文坛领袖。

欧阳修是北宋中后期集学者、文人、官员于一身的综合型历史人物,其在史学、文学、经学等领域成就卓越,其爱才之心,求才之意,寻才之举,荐才之为使得一大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大宋王朝的朝廷栋梁,深深影响了北宋王朝政局的演变。

欧阳修一生坎坷,屡遭挫折,然而他不折不挠,奋发有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欧阳修的一生是励志的一生,奋发图强的一生,逆改命运的一生。真应了那句话“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公元1007年,北宋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欧阳修出生于四川绵州,当时其父56岁欧阳观任绵州军事推官。

北宋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欧阳修四岁时其父去世。他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前往湖北随州投奔欧阳修的叔叔欧阳晔。欧阳晔在随州任推官二十五年,为人正直,尤以廉洁自恃,家庭也不富裕。欧阳修母亲郑氏夫人出身江南名门望族,知书识理,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这就是历史典故“画荻教子”的由来。

欧阳修自幼好学,家中没有什么藏书,就到别人家借书来抄,常常书还没抄完,已经基本能背诵了。欧阳修10岁时,已将《左传》《昌黎先生文集》等书烂熟于心,所作诗赋文字,更是下笔已如成人。欧阳晔兴奋地对他母亲说:孩子如此聪明好学,一定能光耀门楣,扬名天下。

欧阳修的科举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挫折和坎坷。欧阳修从十七岁就参加科举考试,因种种原因先后两次名落孙山。

后来由胥偃保举,就试开封府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年轻的欧阳修在国子学的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

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欧阳修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殿试中,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从此年轻的欧阳修开始了他的仕途之路。

进入仕途的欧阳修为人刚正不阿,敢于仗义执言,因此很受仁宗皇帝赏识,但是也因此仕途屡遭挫折,被贬外放,欧阳修一生的政治抱负未曾施展,抱憾终身,说起来也是令人惋惜的事情。

北宋仁宗时期,北宋建国已经八十多年,社会承平日久,积弊丛生,各级官员日益腐败,大小衙门人浮于事,官僚作风严重,社会土地逐渐兼并在大小地主手里,普通百姓的生活负担逐渐加重,北宋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逐渐凸出。随着社会危机和宋朝财政危机的加深,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士大夫阶层当中有志之士要求变革的声音也变得非常迫切。而欧阳修就是其中的一员。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当时欧阳修任右正言,知制诰,积极参与革新之中,成为革新派主要骨干,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虽说庆历新政的改革措施巩固了北宋王朝的统治,缓解了社会矛盾,改善了普通民众的民生问题。但因触碰侵犯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庆历新政受到了一些既得利益集团和守旧势力的强力反对。他们攻击范仲淹,欧阳修,富弼等人为朋党,对他们采用各种手段进行诋毁污蔑抹黑,在众多的反对声音和攻击之下,优柔寡断的宋仁宗内心承受不住巨大的舆论压力,逐渐失去了对这些改革者的信任和支持。

庆历五年(1045年)随着范、韩、富等相继被贬,庆历新政失败。欧阳修上书分辩,其年八月,宋仁宗罢免了欧阳修的原有官职,贬为滁州知州。欧阳修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外放生涯。在滁州任上欧阳修写出了著名代表作《醉翁亭记》,时年欧阳修三十九岁。

几经贬谪沉浮之后,宋仁宗并没有忘记这个始终刚直敢言、行事果敢的欧阳修。公元1054年,欧阳修被提拔为翰林院学士,成为皇帝的近侍之臣。

欧阳修上任伊始,恰好遇上御史台弹劾宰相陈执中,于是上疏请求罢其官职。仁宗皇帝非常宠爱陈执中,所以想袒护陈执中,甚至公开说即便言官集体上书也不会妥协。

欧阳修于是再次上疏道:“夫为人主者,拒忠臣而信邪佞,天下无不乱,人主无不昏也……”欧阳修把批评的矛头直指仁宗皇帝。他直言不讳地批评宋仁宋多疑多虑、意气用事、固执已见。并指出,如果亲小人、远贤臣,天下将大乱,皇帝也将变昏君。宋仁宗看到非常恼火,但又无可奈何,在强大舆论压力下,九天后,陈执中终于被罢免。敢于直言的欧阳修这次不但没有被罢黜官职,还被时人誉为“真翰林”。欧阳修后来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欧阳修出身寒门,他用自己的努力逆袭了人生,成绩斐然,还慧眼识珠地举荐了一大批青年才俊。后来有人高度概括了欧阳修的求才之渴、爱才之切、识才之准、举才之功,把他称之为“一代伯乐”。《宋史·欧阳修传》就说他“奖引后进,如恐不及, 赏识之下,率为闻人。”

欧阳修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唐宋八大家”,宋代五人均出自他的门下,而且都是以布衣之身被他相中、提携而名扬天下。宋代著名词人秦观赞扬欧阳修说:“惟我文忠,一世之师……如天有斗,如岁有春,四方以正,万物以新。”

欧阳修以文章名冠天下,一生诗文成果颇丰,成绩斐然。被尊为“一代文宗”。以《欧阳修全集》统计,其诗今存八百八十二首,散文有两千两百二十篇,“文章一出,天下士皆向慕,学之犹恐不及,使得一时文风大变”,对北宋文坛,及后世的文风和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欧阳修作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带头人,领导了诗文革新运动,在文坛上独领风骚,开创了一代文风。苏轼评价其文说:“论大道似韩愈,论本似陆贽,纪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欧阳修为北宋时期当之无愧的文坛领袖。

欧阳修的文学成就不仅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坛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早在14世纪中叶,欧阳修的作品传入周边邻国,日本、朝鲜等国开始翻译研究其诗文,大受欢迎。19世纪后期,欧阳修的诗文传入西方,先后被译成英、德、法等国文字,散文《醉翁亭记》收入世界文学简史丛书,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

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六十六岁的欧阳修在家中逝世,八月获赠太子太师,谥号文忠,一代政治文学的巨星从此陨落。宋神宗御题赞其为“功名事业三朝相,道德文章百世师”。这应该是对于欧阳修的最高评价。

纵观欧阳修一生的所做所为,其出身贫寒,奋然有为,历经挫折,不折不挠,刚正不阿,仗义执言,其品格,其言行,其道德文章无不让人高山仰止,肃然起敬。我们从他身上可以看到一颗正义凛然的胸怀家国之心,感受到一名传统士大夫拳拳报国为民之心,这就是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

二、欧阳修,一名被商丘人誉为照天蜡烛的历史名人

公元1050年,宋仁宗皇祐二年七月,欧阳修写《醉翁亭记》后的第五年,时年44岁的欧阳修接到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的诏令。七月二十四日到任应天府,从此欧阳修与商丘有了一段历史相逢的情缘。

《庐陵欧阳文忠公年谱》记载:“皇佑二年,庚寅,公44岁。七月丙戌,改知应天府兼南京留守司事。己酉至府。十月己未,明堂覃恩,转吏部侍郎加轻车都尉。”

欧阳修在南京应天府的事迹,正史上没有详细记载,其子欧阳发在《先公事迹》中对父亲履政商丘的记载如下:“南京素号要会,宾客往来无虚日,一失迎候,则议论锋起。先公在南京,虽贵臣权要,过者待之如一。由是造为语言,达于朝廷。时陈丞相升之安抚京东,因令审察是非,陈公阴访民间,得俚语谓公为‘照天蜡烛’。还而奏之。

欧阳修晚年曾经自我总结说:“我从政30多年了,遍历中央和地方,甚至做到三公,都是拿“遇事不敢忽 ”这句话来自励的。”

《宋史·欧阳修传》也曾记载欧阳修在地方任上“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

由此可见,欧阳修在应天府任上也一定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忠于职守,不敢有一丝懈怠,以民乐为己乐,公事从简,不扰民生。这样的作为,商丘民众理所当然会赋予他“照天蜡烛”的赞誉,这也是商丘人民对于欧阳修清正廉洁,勤政爱民的政绩肯定。

欧阳修任职商丘期间,与“睢阳五老”颇有交集,为“睢阳五老图”奉和题跋。此间,他以知己、同道、门生、故吏、知府、诗友的多重身份,与五老之一的杜衍往复唱和并结集。

欧阳修到南都任职不久,就为五老举办“庆老公宴”。时为南京留守推官的苏颂记载当时场景说:“某顷为南都从事,值故相杜公与王宾客焕、毕大卿世长、朱兵部贯、冯郎中平同时退居府中,作‘五老会’。一日大尹庐陵欧阳公作庆老公宴,而王、毕二公以病不赴,中座亦只四人,某时与诸僚同与席末。”由此可见,欧阳修对于睢阳五老的礼遇和尊敬。如果说睢阳五老的风流雅事是商丘历史上最为宏大的文化盛事,那么欧阳修的到来无疑就是锦上添花的神来之笔。

公元1052年,宋仁宗皇祐四年,欧阳修母亲郑氏夫人以73岁的高龄病逝于南京。欧阳修悲痛欲绝,扶灵护送母亲回故乡安葬,从此离开商丘。

从宋仁宗皇祐二年(1050)七月到皇祐四年(1052)三月,欧阳修在商丘任应天知府兼南京留守时间是一年零九个月。

欧阳修和商丘的故事不仅如此,欧阳修和商丘人杜衍,王尧臣,赵概,石延年,宋祁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是赵概,神宗熙宁年间,二人先致仕(退休),期间二人不时写信唱和。熙宁二年(1069年),赵概邀请欧阳修去他所在的应天府游玩,欧阳修以“病悴无堪、事多稽废”为由谢绝了。

又过两年,欧阳修身体每况愈下,于是希望赵概能来颍州(今安徽阜阳)与他相叙。此时赵概已年近八十,但还是不顾年老体衰,舟车劳顿来到颍州看望自己多年好友欧阳修。

此时,颍州知州吕公著也同来拜访。吕公著有感于二老相会为此堂题匾额日:“会老堂”。

故友重逢,欧阳修感慨万千,当即挥毫赋诗,留下《会老堂》诗三首。其中一句“金马玉堂三学士,清风明月两闲人”传唱至今,这无疑又是一段可以流传千古的风流佳话。

古老的商丘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欧阳修与商丘的故事只不过其漫长厚重历史的精彩片段而已。其璀璨的文化,厚重的历史永远都是我们取之不尽的宝藏。其代表的文化精神都会给我们崭新的启示,今天,我们重新思考和审视历史的内在视野,这既是对于当下时代的哲思和质询,也是对于未来岁月的一种叩问和展望。

(作者刘金芳系网商社科特约作者)


策划:赵继彬 陈月梅

审核:陈月梅

主编:谷雨

指导:商丘市委宣传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商丘   神宗   欧阳   王朝   南京   诗文   北宋   文坛   天府   公元   蜡烛   传奇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