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御史”是个啥官职,相当于现代的什么职务

“御史”过去的官方职位是什么,现在的官方职位是什么?就是其中之一。 《说文解字》中的“御”字是“造马”的意思,有控制或操作的意思。从字面上看,御史应该是记录、整理历史和档案的官员。

事实上,周朝刚设立御史官的时候,其实就被视为史官了。 《史记·滑稽列传》表示,国君上台时,“执法部门在一边,御史在后面”。御史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书记员和秘书的角色。

当然,成为书记员或秘书在今天并不值得骄傲,但与过去不同。那时候没有纸笔,都是在竹片上刻字。阅读和写作尤其困难。那时的他有足够的知识来记录历史,现在他并不比专家和教授更好。再加上每天都被国君包围,所以御史的地位特别高。



御史不仅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而且有很高的人格。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崔杼自杀。太史官不畏强权,正确列出“崔杼弑其君”。崔杼知道后,杀了太史官。继任太史官仍如故。崔杼又杀了他,三史仍不屈服。

许多外国史学家听说齐国处决历史学家的消息后,纷纷拿着竹签逃到齐国。他必须记录崔杼的自杀行为,仿佛他决心与邪恶势力斗争到底。最终,崔珠珠只能让历史学家记录这件事。

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学家来说,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已经超越了他们的工作范围,成为了一种生活信仰。如果历史被歪曲,历史学家就会将其视为人们生活的污点。为了让后人能够读到真实的历史,他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文化程度高,道德素质高,记录历史,说出自己的想法。当这些优点结合在一起时,会发生什么化学反应?唐太宗说,以史为镜,可以定潮汐。这些能说真话、敢于说真话的历史学家就是监督官就好了。随着社会的发展,御史复兴,成为秦汉时期的御史。

成为监察员后,御史的官署更名为御史台。御史台又名兰台、Xantai。明清时期更名为都察院。站长叫御史医生,副官叫御史中城,工作人员叫御史。御史台的名字虽然屡改,但从秦初到清末,御史都是御史。御史除了负责监察所有官员贪污腐败、徇私舞弊之外,还加入了唐宋时期的奏章官员。合并后,御史和关健成为台湾健,能够批评和监督国家政策。

总的来说,御史泰监督数百名官员的职能与现在的纪委类似。哪些官员腐败,哪些部长裙带关系,哪些知府、太守不能很好地执行命令,都在御史的监督范围之内。


在御史刚刚脱离历史体系的秦汉时期,御史被任命为宰相,御史为郎中、副宰相。博士。御史与宰相、太尉合称三公,为政府首脑。由于是宰相领导,御史无法独立监督秦汉时期的行政体制。

西汉末年,博士。御史改名大司空。忠诚带领御史建立了自己的衙门。至此,御史泰才逐渐摆脱了行政系统的控制。隋唐时期,中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的权力日益强大,宰相的权力减弱。为了拥有足够的监察权,强化的皇权让御史泰挂帅。

现代管理学认为,只有监督的力量与管理的力量相结合,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如果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既负责管理又负责监督,那么这个部门或个人自身的问题肯定不属于监督范围。在这种情况下,监控就成为一句空话,或者成为攻击异见人士的工具。

完全脱离行政系统的控制后,御史泰不需要对行政首长或总理负责,对政务盈亏没有利益,真正做到了客观中立。感觉。



唐宋独立后,御史台的组织架构得到加强,御史的人数不断增加。扩建后的御史书院由太院、典院、茶院组成。太原人御史,字石耀明,主管刑事诉讼、监狱。元宫的御史,称为御史管家,掌管礼仪;监察院的御史被称为监察员御史,主要负责检查全体官员的作风。

从组织结构上看,由皇帝直接领导的御史泰已经成为现代意义上的监察机构。除了给予台湾御史独立之外,御史在唐朝的地位也被刻意提升。虽然御史的官职只是五品,没有普通的县判那么高,但是御史却拥有其他五品官员所没有的朝会权力,能够将皇帝奉在面前。数百名官员。



唐宋时期御史泰的特点之一就是“御史没有老板”。虽然博士。御史领导御史泰的工作,御史只对皇帝负责。御史的工作内容根本没有报告给御史医生,御史医生也没有向他报告。

一方面,御史参与弹劾的权力很大,但另一方面,他的官职却很少。可以说,御史不能放弃,也不能受到惩罚。没有降级、没有处罚,也不是政府行政系统的一把手,御史上班的时候不用担心。就算他是王朝宰相,被御史抓住也不会错。

唐朝神龙年间,御史的太医李成甲在被指控之前没有向部下报告自己的不满。御史和肖志忠说:御史没有长官,御史是皇帝的耳目。如果你需要获得弹劾某人的许可,如果有一天你想被弹劾,你会怎么做?



比赋予御史名人地位更有力的保障是倾听权和报道权。传闻就是传闻,类似于现代的匿名报道。御史拥有举报谣言的权力,不需要为自己所说的话承担责任,可以调查所有可疑案件。这不仅保护了举报人,也增强了监控系统的威慑作用。

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张宗昌收受贿赂,触犯法律。御史和宋景行听说他们有权在法庭上指控两人。如果弹劾需要签名,谁敢向御史台举报女王的男宠?如果查不出什么结果,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御史谁敢去责怪张氏兄弟呢?

隋唐时期形成的监察制度虽然具有现代监察制度的雏形,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御史台的结构逐渐显得不合时宜。由于国家权力更加集中于皇帝,明代监察制度遭受重大挫折。



朱元璋罢相后,亲自掌管六部,监察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明朝时期,御史泰被废黜,检察院的地位得到提高,设立都察院。端正官员工作作风成为监察系统的主要职责,监控政策成败一直是困扰六部门的难题。

明代,都察院由左右副都督御史、左右副都督御史组成。此外,还有主管御史,他是六个部门的相应官员。

从组织上看,明清时期的都察院比隋唐时期的御史台规模更大、更全面,监督能力也有待提高。但扩建后的监察体制却面临着与秦汉时期同样的不独立的问题。

唐宋时期的监视制度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主要原因是监察体制与行政体制分离的制度优势。宰相作为政府首脑负责行政管理,天皇作为国家元首负责监督。在御史泰手下任职的御史,与政府系统没有利益冲突,起诉官员时也不怕遭到报复。



胡惟庸案后,朱元璋罢免宰相,专心行政监察。说到底,一切问题都是皇帝自己的问题,监督最终都会追溯到皇帝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监控系统肯定会成为一句空话。

没有了制度的保护,御史就成了帝国打击异己、消灭政敌的工具。明代的宦官刘瑾、奸臣严嵩,清代的贪官和珅,都因皇帝的刻意保护而免于监察系统的调查。而奸臣失宠后,御史的举报信就如雪花般飞向了皇帝。如果监察权能够与政权分开,明清时期的官逆和国家受损的情况就可以避免。



御史出身历史学家,凭借其独特的道德品质,发展成为审查员。从秦朝到清朝,御史的作用没有改变。中国古代的监视制度在唐宋时期达到顶峰,明清时期达到低谷。一路走来,御史的道德操守和勇敢精神受到了官员的称赞。他的地位虽然卑微,但说话却很大声。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值得我们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思考。

文:刘步成

参考:《说文解字》《史记·滑稽列传》

文字由历史大学团队创作,插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御史   都察院   御史台   历史学家   宰相   官职   职务   官员   皇帝   时期   古代   制度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