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教纪念馆见闻

王教纪念馆见闻


石广东


在天香公园暨周村区廉洁文化主题公园的沿湖路旁,放置着一块块清官廉吏宣传牌。人工湖西北侧一块“历史上的清官廉吏l王教”的宣传牌引起我浓厚兴趣。

宣传牌上介绍:王教(1540—1604),淄博市周村区王村镇苏李村人,历任吏部文选和考功两司,掌管铨选与考核大权,严肃法纪,整治奸吏、以“清廉耿介”闻名京城,被评“近代典铨推正直不阿者,必以王公为首”。王教去世后,明光宗皇帝赐谕葬,题墓道言:“清风垂百世,正气著千秋”。

后来游豹岩观,知是王教三兄弟所建,于是兴趣更浓。

日前,我与润心书屋班主任邵祺昌、淄博市作家协会会员沈秀云,在苏李王氏后裔王宗岳先生带领下,前往苏李村王教纪念馆(王氏宗祠)参观。通过王氏后裔王宗岳、王孔秀等老师介绍,对王教及其家族有了初步了解:

苏李王氏自始祖友亮迄今六百余年,其家族文化的形成,源于五世王教,完善于七世王永荫,现存二十四字族训和为人要则。明末清初时期,王氏俊才辈出,科甲连第,清廉知名,耀于当世。

王教,字子修,号秋澄,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举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历任户部主事、吏部考功主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万历二十年(1592)辞朝还乡,续修《淄川县志》,终因积劳成疾而病逝。

在王氏宗祠门旁,有“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与“淄博市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块石碑。

我们看到:门把右侧挂着黑底金字“明太常寺少卿吏部考功文选司郎中王教纪念馆”木牌,左侧挂有“苏李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木牌,大门贴有“典祀千年重 绵延百世昌”,门框是“先代贻谋由德泽 后人继述在书香”横批为“光前裕后”的红色对联。

迎门影壁中间一个大大的“根”字,遒劲有力,格外醒目。

据介绍:王氏祠堂由王教于明万历十四年创建,占地714.45平方米,是明代古建筑艺术的载体与宗族祭祀、文化教育、祖训家规的传承。虽经数百年沧桑,依然可见其雕梁画栋、富丽堂皇、砖石木雕,形态各异、古朴端庄,还有那“勾心斗角”,“神兽齐全”,尽显大家气派。

苏李村乡村记忆博物馆,文图并茂的图版详细介绍苏李村的基本情况、历史起源、大事记、姓氏的来源和家风家训及蒲松龄与苏李村的渊源。还有自明代就酿酒、做粉、榨油、制作豆腐干、油条子挂面、植桑养蚕、织布、染坊,制作毡帽、烧制砖瓦等传统手工艺特色的展板;有村民各时期使用过的生活用品、生产农具、农业机械等一并实物展示。博物馆记载了苏李村通过改革开放与乡村振兴,挖掘乡村记忆、继承传统文化,建设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的努力与成就。

移步“时思堂”,门框对联:“一代天骄忠魂永存,千古颂扬孝悌可鉴 ,功德无量。”迎门是王家始迁祖的铜铸全身坐像。我们虔诚地行三鞠躬礼,一一 瞻仰了王教先祖及“一门三进士”的塑像;吏部文选郎中王教塑像旁有“清风垂百世 正气著千秋”的挂轴。还有苏李王家的明朝户部主事王珏、奉训大夫王所须、顺治进士王鼎胤等7位王家英杰栩栩如生的铜像。


王孔秀老师指着室内的横梁,让我们仔细察看,他说:当年这项工程耗时两年,四梁八柱的祠堂,顶部全用黄色釉瓦覆盖,巨大花砖并排脊梁,内里则是邀请苏州画匠精心雕琢而成,不管是“金线缠枝牡丹”还是“云头护顶”无不彰显了当时极高的艺术价值,这在全国都颇为罕见。故宫博物院的专家来这里看过以后,颇为惊叹:数百年祠堂保存的如此完好,一再叮嘱我们要原汁原味不加修饰的妥善保存。

“山左望族”展室的玻璃柜内陈列着由王教主持编修并撰写序言的《淄川县志》1630年版,有清户部尚书毕自严、文翔凤手书集成的《王先生铨部文集》《吏部三爷诗集》《王氏家训》《时文纳污集》等传世佳作以及载有王氏家族人物介绍的书刊。还有王氏后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育成事迹简介及与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举行婚礼的照片,方知道“铁榔头”郎平就是苏李王家的媳妇。

一幅介绍王宗年的展板引起我特别关注。王宗年,苏李王氏第17世孙,1954年农历7月生于北京,北京奥林天成商贸公司董事长。他传承传统文化理念,恪守诚信,遵法守德,热心公益,颇具儒商风范;且事业风生水起,生意兴隆发达,为多方称道。王氏续修族谱、修葺宗祠、塑先祖铜像九尊,王宗年慷慨捐款100多万元;为弘扬祖训家规,他特请中国当代书画大师范曾为王氏宗祠撰文题字,请皇族后裔爱心觉罗·启襄先生书写,将祖上名贤王八垓命题,特聘蒲松龄撰写的“为人要则”一篇镶嵌于宗祠南墙。凡是宗祠工程,他事必躬亲,辛劳无计;其赤子之心,为家族忠孝典范,后世学习榜样。令我等肃然起敬。

院子西侧,有两尊蒲松龄与王永印雕塑石像,分坐在茶几两侧品茗交流坐而论道。

在“聊斋始源”展室,迎门悬挂着蒲松龄先生画像,对联是“肝胆昆仑 执戟郎中烹羊夜”和“山水清音 吹笙王子序寿时”。并排是王永印画像,还有蒲松龄印章图。室内的展板、资料都展示着蒲松龄与王永印的关系匪浅。

蒲松龄科举蹉跎,创作困顿之时,遇王永印收留且宠爱有加。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王永印80岁时,蒲松龄满怀感激撰写了《为王公八垓八十大寿序》的一篇文章,从中看出他的满腹才华,更看出两人在文学、艺术、世界观的高度默契。在文章开头,蒲松龄这样写道:“王公八垓,昔与余垂髫相戏,每见肝胆廓落,辄以倾倒。”可以看出蒲松龄少年就与王永印相识。

资料显示:康熙四年1665年起,蒲松龄开始游学的第一站就是在王永印家坐馆四年,为王永印写过“为人要则”。王永印兄弟十人,有三人中进士,王永印却以岁贡生终老田亩。

蒲松龄不少诗词与王永印有关,其中《八垓烹羊见招,阻雪不果,因忆去年阻约,戏作烹羊歌》足见两人关系密切。故有《聊斋志异》滥觞之地为苏李庄之说。

蒲松龄画像左边是山东大学袁世硕教授研究蒲松龄与王永印关系的文章。

室外的南墙大理石碑,刻有范曾题名的《为人要则》与《祖德家范》。

祠堂东邻是王教创建的族学塾馆,他捐出几十亩地作为教学费用,供王氏子孙家贫者免费上学。王教罢归后在塾内著书授课,现有《王教铨部文集》和《吏部三爷诗集》行世。他以经史督课子侄,侄子王所须,进士,曾任知县、知州;王所须三子连中进士,就是人们所说的“一家三进士”。王教和王村毕自严的父亲毕木是同学,户部尚书毕自严、吏部尚书张至发、兵部尚书孙之獬、工部尚书张延登、浙江巡抚高举等均从学于王教,得其言传身教。王教博览群书,工诗能文,被称为“淄西文学第一人”。

苏李王氏自五世始,六代中出过五名进士、五名举人,生员一百多人,“兄弟三进士”传为佳话。

参观结束,我为王氏宗祠保存的如此完好感到震撼,王孔秀老师语重心长地说道:“祠堂、塾馆等古建筑能完好保存下来,也与这里一直延续作为学校教书之用有着很大关系。”

出门后,我们向西边的古槐树走去。王孔秀老师又讲起老槐树的故事。来到树下,看到山东省人民政府编号为37030600002一级保护的铭牌,显示树龄为约500年;树高25米,胸围5.5米,至今仍枝繁叶盛,遮天蔽日。

在苏李,“王氏家训”与“为人要则”仍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尊老敬贤,知书达礼、文明礼貌,和谐共处,风清气正。

徜徉在旧貌新颜的苏李村,街道整齐,村容干净,古宅、古屋、古巷、古树……整个苏李村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气息;每个人都那么温文尔雅,热情厚道,连墙上的宣传画都那么有特色。

不虚苏李之行,我受益匪浅。无不感觉到王氏文化的厚重与传承,深深植根于苏李人的心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9

标签:百世   淄博市   要则   李村   宗祠   吏部   户部   祠堂   进士   尚书   纪念馆   见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