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外放总督算不算降级贬官?


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小编将持续更新,感谢您的支持

标题:清代尚书外放总督:权威与特例

导语:

清代,一个充满着政治变革和地方管理调整的历史时期。在这段时间里,尚书外放总督成为一种特殊现象,反映了皇权与地方权力的博弈,以及特殊情况下的政治调动。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背后原因,并分析其在清代政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清代的总督:权力的地方化

自乾隆以后,开始有了各部尚书外放总督的做法。


按照官制定例,总督缺出,由都察院左都御史、各部侍郎以及各省巡抚升任。这一现象在清代政治体系中引起了不小的关注。总督一职在清初时期通常由八旗高级武将或旗人亲贵担任,但随着国家的统一,总督开始普遍设立,至康熙初年每个省都设有总督,且以文官为主。

尚书与总督:地位的对比

在清代,尚书是堂官,尚书的地位相对较高,尤其在清初时期,尚书的地位高于总督。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总督的地位逐渐提高,兼衔也逐渐增多。


康熙一朝,总督的地位并不很高,只兼侍郎和右都御史衔,属于二品的范畴。但随着乾隆朝时代的到来,总督的地位得以抬升,兵部尚书的兼衔也开始出现。这一调整使得总督的身价大幅提升,理论上可以与各部尚书平起平坐,至少在官职等级上差距不再明显。

尚书外放总督:特殊情况下的人事调动

尚书外放总督是一种特殊的人事调动,不属于常态。通常情况下,皇帝才会根据特殊需要下旨,让尚书出任总督。


这种调动通常发生在国家用兵、各省出现重大贪污、亏空或吏治问题的情况下。因此,以尚书出任总督的性质与钦差大臣相似,这类总督通常任期较短,任务结束后会返回京城。

尚书与总督的工作性质差异

尚书与总督的工作性质有着明显的差异。尚书通常是专管官,而总督是全能官。让总督来执行尚书的职责通常不会出现大的问题,除非涉及到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部门,例如刑部。而让尚书来担任总督的职责则较为困难,因为尚书通常是在京城的翰林官升上来的,他们缺乏最基层的工作经验,委以封疆重任常常显得勉强。


总督的权威与地方管理

太平天国运动被平定之后,地方总督获得了财权、人事权、军权,地位已经远超各部尚书。为了提升总督的权威,往往都会以大学士兼任总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都属于此类。这种做法旨在确保总督能够有效地管理地方事务,特别是在战乱之后需要恢复秩序和稳定局势的情况下。

结语

清代尚书外放总督是一个反映政治权力博弈和特殊情况下的政治调动的现象。尽管这一现象属于特例,但它揭示了清代政治体系中权威和地方管理的复杂关系。


总督的地位在清代逐渐上升,使其在地方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尚书外放总督则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政治调动,反映了皇帝对特定任务的信任和依赖。清代的政治体系是一个充满变革和调整的历史时期,尚书外放总督是这一时期政治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总督   尚书   乾隆   清代   地位   现象   体系   政治   权威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