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流传极广的孙中山遗嘱,究竟如何产生?

本文内容来自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相符或存在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本文仅在今日头条首发,请勿搬运。


自由平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目标。在他的四十年革命历程中,他深知要实现这一理念,必须唤起民众,与世界平等民族共同奋斗。然而,他的政治生涯并未走到终点,而是在北平的一次政变中戛然而止。这次政变是由冯玉祥于1924年10月发动的,他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是。于是,孙中山踏上了北上之路,经过香港、上海,绕道日本,最终抵达北平。



然而,这段旅途对他来说并非轻松之事。一路劳累使他在未抵达北平之前就已病倒。北平的治疗并没有让孙中山的病情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人们开始为他的后事着想,希望他能留下遗嘱。于是,孙中山确实留下了三份遗嘱:《政治遗嘱》、《家事遗嘱》和《致苏联政府遗书》。关于这些遗嘱的产生过程,有不同的说法。有一说是事先为他准备好了稿子,征得他同意后签字;另一说是由别人在病床前整理而成的。然而,从当时孙中山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来看,很可能这些文件是事先准备好的,征得他同意并签字。



遗嘱的起草者是汪精卫,经过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决议通过。1925年2月24日,孙中山病危。汪精卫、孙科等人前来,宋庆龄暂时离开病房。汪精卫婉转地询问同志们是否要求孙中山留下一些教诲之言,以便遵照执行。孙中山认为他们面临很大的危险,担心敌人软化他们。然而,这些同志表示他们不怕危险,也不怕被敌人软化。于是,汪精卫开始念给孙中山听准备好的遗嘱稿子。孙中山听后表示满意,签字,并嘱咐死后立即公布。这一时刻,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随着孙中山的病情逐渐加重,他的遗体于1925年3月11日抬走。遗嘱定稿后,原本准备让孙中山签字的汪精卫等人被劝说先收起来。而孙中山在遗言中也表示,自己还有几天生命。然而,到了3月11日,孙中山的眼睛已经开始散光。何香凝提醒汪精卫,现在必须请先生签字。于是,孙中山的儿子孙科将钢笔递给他,但由于孙中山握笔困难,宋庆龄用手托住他的手腕,让他签字。孙中山在《政治遗嘱》和《家事遗嘱》上签下了“孙文,3月11日补签”的字样。这一刻,是中国历史的交汇点。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3

标签:遗嘱   北平   家事   稿子   病情   本文   同志   努力   政治   作者   内容   网络   孙中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