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历史才知道:清朝老百姓比大明老百姓活得更像人一点

历史经不起细读,也经不起思考。一细读一思考你会发现历史有你认为的一面,也有你不知道的另一面。

一说到大清朝,观点出奇一致:中国社会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腐朽没落。正是因为清朝的无能懦弱让中国长久处于被帝国主义蹂躏的深渊。

清朝的腐朽没落是肯定的,换另一个朝应该也一样,在世界民主思想浪潮的席卷下封建制度走完了它的历史进程。

清朝之所以腐朽没落是因为其机制已经无法符合历史发展的逻辑需求。

清朝唯一有苟延残喘的机会就是立宪。

清朝刚开始也接受了立宪制并做了准备,但由于入关太久,清朝掌权者早就全面汉化了,君君臣臣帝王之道入骨太深,终究还是舍不得放手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清朝本身立国之初就得国不正,一个人口很少的外族通过汉族内部的大动荡趁虚而入,窃取了华夏九州。

清军在吴三桂带路入关时总兵力才14万人。

全部入关满族人口40万,真正的八旗人口才四万。

而此时关内的汉族达一亿之巨,各种明军残余、农民起义军等还有40多万。

如果不是崇祯太无能,清朝根本不可能入关存在。

清军入关后对汉族采取了边杀边抚的政策,一边是血腥屠城一边是施恩惠民。

全部清洗完成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陆续完成了对汉民族的一些惠民政策,与明朝相比,老百姓有了一些基本的民权。

到乾隆时期全国人口从康熙年的1943万激增到三亿一千三百万,人口激增的直接原因就是免除了封建时代千年相承的“人头税”,改为“摊丁入亩”以田产来确定税赋,大大激发了人们繁衍生息的热情。

在明朝及以前的封建王朝,农民担负了大量的政府规定的各种徭役和劳役,意思就是说,每月每个人必须去官府规定的劳动场所完成各种工作工时。

在乾隆时期,免除了农民的徭役和劳役,给官府干活开始算工钱了,在一定程度上给了农民更多一点的公平。

清朝还有一个非常大的民生改进政策,那就是废除了各种“贱籍”。

何谓“贱籍”?在明朝及以前的朝代,官府给老百姓定性了不同的明确的身份,你家是什么身份后代子孙就永远一直延续下去。

乐籍、疍户、伴当、世仆、丐户、娼妓等职业世代相传,不得改变,不得参加科举,不能做官,不许购置土地产业,不能和普通民众通婚,永世不得翻身。

当乐妓的出身就只能一直当乐妓,取悦他人谋生。做娼妓的家庭后世女子就只能一直做娼妓,以身体谋生。所以,从前唱戏的演员、烟花柳巷的妓女是一个层级,统称为“娼优”。

“丐户”,编户齐民时如果你家是乞丐,那么以后你家世代都只能是乞丐。

这是一种多么残暴的人口管理政策,将统治者的极端自私、极端丑陋、极端控制、极端懒惰表现到了极点。

清朝废除了汉人的“贱籍”人口管理政策,可以说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民权改变,普通老百姓有了更多一点的人身自由。

清朝在打破统治者的特权方面也做了重要改进。

以前的封建社会士族阶层和地主阶层享有特权,不用当差,不用纳粮,资源分配极不公平,虽然明朝人均粮食占有是清朝的1.5倍,但饥荒“人相食”的记载次数却是清朝的2倍。

清朝实行士绅一体当差纳粮,废除士族阶级特权,与农民承担共同义务,减少了农民底层的生存压力。

以前的封建社会皇姓藩王享有地方赋税权,他们领取朝廷供奉,掏空地方财政一切婚丧嫁娶由朝廷承担。有的藩王封地可占三省之多,一切都取自民间。清朝对皇室宗族严格管控,皇子不得出京城,不得私下结交官员,等级最高的亲王年俸不过1万两,而明朝的福王一顿饭就吃掉了30万两。

说这些,绝对不是为清朝“翻案”。清朝肯定是腐朽没落的也是昏庸无能的,封建制度这种违背人性的原始的设计已经走到了尽头。

我从生理上厌恶一切封建的东西,封建制度的设计从秦朝商鞅开始就是“弱民、贫民、疲民、辱民、愚民”五大驱民之术,两千多年从未变过。

在驱民之术下,无数的生命在统治者看来只是一堆牛马,随意摆布、鞭打、分分钟生杀予夺,本质上跟奴隶制度没有区别。

当时,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游历到中华大地感叹:全国就是几千万奴隶。

在人身民权方面,清朝的老百姓的确过得比大明的老百姓更像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清朝   惠民   乾隆   汉族   大明   明朝   娼妓   民权   封建   老百姓   人口   农民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