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父母早亡,依靠刘全勉强生存,18岁娶总督孙女后青云直上

2001年,在美国有过一个专辑,评选近一千年中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中国有6人上榜,其中就有清朝的和珅。

提起和珅,你的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浮现出怎样的形象?

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想起《铁齿铜牙纪晓岚》中的王刚老师,毕竟王老师在对和珅的演绎上,已经可以说到达了“已臻化境”的程度,以至于如果你在街上看到王刚老师,第一反应大概率是:“这不是和中堂吗?”

其实这就是影视作品给人带来的误导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和珅跟王刚老师所扮演的形象比起来,不能是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

那么真正的和珅,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人呢?

一、凄惨又努力的少年

乾隆十五年,这年乾隆皇帝已近不惑,正是一个男人的事业巅峰期,打算摩拳擦掌干点业绩,也就是这一点,和珅出生了。

不过刚出生的和珅,并没有拿到什么“主角剧本”,他的父亲钮祜禄常保,是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满洲都统,而且还是副的,二把手。

这种家庭在当时的清朝旗人社会来看,也仅仅是比下有余了,甚至连“比上不足”的指标都达不到。

更惨的是,和珅三岁的时候,亲妈就没了,只留下他和他弟弟和琳,而人一旦倒霉,喝凉水都塞牙,到了九岁的时候,和珅的亲爹常保也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重病死了。

这下子和珅、和琳两兄弟,就有罪受了。

因为常保生前给和珅以及和琳两人找了一个后妈,俗话说得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后妈看着和珅、和琳兄弟两个是怎么都不顺眼,生怕这两小子抢自己孩子的财产,所以千方百计想把这兄弟俩撵出家门。

这时候多亏了和珅的贴身忠仆,也是和珅一辈子最信任的人刘全的百般维护,和珅、和琳才能在家里继续住下去。

这段日子可以说是和珅生命里最惨的一段时光,每天活的胆战心惊且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被后妈用什么理由撵出家门。

如果你这个时候来看和珅,只会觉得这人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但是自古大奸大恶,必然有大智大勇,要不然也不可能有机会成为大奸大恶。

和珅也不例外,他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智商很高,当时的北京有一个官办学校叫“咸安宫”。

专门招收满蒙汉八旗子弟的教学场所,和珅以高分考了进去,并且在里面熟读经史子集,更兼学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放今天绝对是高智商外语人才。

没有任何一个老师会不喜欢爱学习的学生,和珅的老师吴省兰和吴省钦也不例外,他们是怎么看和珅都觉得这小伙在棒极了,而中国的长辈在表达对晚辈的欣赏上,最惯用的方式就是给对方介绍对象。

于是乎在两位老师的撮合下,1768年,18岁的和珅娶了直隶总督英廉的孙女冯氏,有了这层关系,和珅开始了他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少贫无藉,为文生员。乾隆三十四年,承袭三等轻车都尉。

二、意气风发的开始

人不是非黑即白的,哪怕和珅也是如此,你很难想象,和珅在年轻的时候,对用关系为自己谋福利这个事情嗤之以鼻,跟后来的自己可以说判若两人。

例如在他娶了直隶总督的孙女后,明明可以靠老婆娘家的势力一步登天,但和珅却坚持自己必须继续参加科举,谋取一个正经的出身。

这时候的他不但不是后来的那个大贪官形象,反倒还是堂堂正正的书生意气。

只可惜事与愿违,和珅第一次考科举名落孙山,这也不是什么大事,本来无非是再准备一年,但没想到弟弟和琳也要去咸安宫读书,家里的开支一下子进了起来,和珅又不想用自己老婆家的资助。

所以这时候和珅的选择是入宫当了一名侍卫,侍卫这个活呢,说好不好,说坏也不坏,说它不好是因为侍卫毕竟属于出力的打工仔,每天站岗执勤,很难得到一般朝廷重臣的尊重。

说他不坏呢,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侍卫是最容易接触皇帝的一波人,所谓“距离权力的中心远近,掌握权力的可能就越大”,而皇帝就是权力的中心。

果然,和珅当了侍卫后,机会马上就来了。

某次乾隆皇帝打算出巡,按说周围伺候皇帝的人,应该把皇帝出巡的一系列物品都准备好,比如龙辇、华盖和仪仗等等,但这次非常意外,东西迟迟没有准备好。

乾隆皇帝看到这种情况,嘴里说了一句话: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中,是谁之过与?”

这话出自于《论语季氏》,用在这里的意思是说,为啥我身为皇帝,想出去玩玩,各种东西都准备不好,应该是谁的过错呢?

乾隆是想借着个由头去批评一下负责给他准备各种外出装备的人没有尽职尽责,但是他又一向喜欢卖弄学问,所以就随口说了一句古文,结果没想到在场一个能回答的人都没有。

也没办法,毕竟这群人学问水平确实不怎么高,甚至可能根本没看过《论语》,这一下子尴尬了,全场气氛很不融洽。

正在这时,和珅的声音响了起来:

“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

乾隆一听,心情好多了,心想:原来自己重用的八旗子弟也不都是废物,还是有能拿得出手的,龙心大悦,马上把和珅招上前来亲自面试,结果和珅跟乾隆说,自己在咸安宫学堂里读了好几年书。

乾隆一想,这种人才还当侍卫那太委屈了,于是马上下旨,把和珅调到自己的仪仗队里干活。

就此和珅的人生实现了一个阶层的飞跃,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和珅的官位一年比一年大,到了1777年,和珅已经成为了户部右侍郎,掌握大清朝相当一部分财权。

三、从清正廉明到逐步堕落

和珅掌握了财政大权,似乎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大家都能想到了。

然而事情总有一个转变的过程,和珅早年间,是以清廉正直发家的。

在他刚刚担任户部侍郎的时候,有一个叫做安明的笔帖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秘书,来找和珅送礼,希望和珅能帮他升升官,和珅的表现是严词拒绝,让安明把自己带的礼物收回去。

但同时和珅又很欣赏安明这个人的才能,于是跟安明说,我会举荐你,结果没想到安明在升官以后,因为隐瞒自己父亲的死不肯回家奔丧,结果被人举报了。

在古代,“不孝”的罪名那可是太大了,甚至可以说谁粘上谁这辈子就要倒霉。

安明既然是被和珅举荐的,那么和珅也要连带负一个“看人不准”的责任。

乾隆知道了这个事,下令直接将安明凌迟处死,但是对和珅则“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贬了两级官,然后继续让和珅留任查看。

或许和珅就是从这件事上开始性情大变:既然我没贪污受贿,也照样被收拾,那我还不如贪污受贿呢,至少我还能挣到钱。

到了1780年,云贵总督李侍尧被举报贪污受贿,乾隆皇帝专门派出和珅前往调查,在这个过程中,和珅开了眼界,李侍尧的大量珠宝财富还有奇珍古玩差点晃瞎了和珅的眼。

按理说贪污了这么多钱,李侍尧应该是必死无疑了,可和珅摸透了乾隆的心思,那就是李侍尧历年在民间搜刮的钱财,一大部分都给了乾隆上供,自己留下来的只是小部分,这样一个“捞钱高手”,乾隆根本不舍得杀。

于是和珅给乾隆上书,笔锋一转,说李侍尧对大清还是有功劳的,这么杀了很容易让不少人寒心,所以建议乾隆留下李侍尧一命,将功赎罪。

乾隆看了和珅的奏折,不禁感叹:还是自己亲手提拔上来的人知冷知热啊!于是给了和珅一个大奖励: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十格格,嫁给了和珅的独生子丰绅殷德。

见此情况,和珅也放心大胆地吞掉了李侍尧的一部分财产,开始了自己的“巨贪权奸”之路。

四、反派不见得是废物

贪归贪,坏归坏,但和珅绝对不是一个无能之人。

首先,和珅颜值很高,民间曾经流传过这么一个说法,说乾隆喜欢和珅,是因为和珅长得很像乾隆的结发妻子,也是他的一生挚爱富察皇后,也就说乾隆皇帝对和珅有一种“移情”。

这个说法没经过考证,咱们也不知道真假,但乾隆这个人是个颜控,这件事在历史上可是有各种记载的,如果和珅真的非常丑,大概率乾隆是不会重用他的。

其次,和神这个人非常善于理财,这个能力可太重要了,要知道乾隆统治的中后期,经常要对外打仗,什么征讨大小金川、平定台湾林爽文、还有击溃来犯的廓尔喀等等,打仗可是需要钱的,如果没有一个能帮助自己理财的人,为自己填满钱袋子,这仗还怎么打呢?

而和珅就是一个极度擅长理财的人,举个例子,他掌管内务府之前,整个内务府就呈现出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基本上是年年赔钱。

但和珅掌管内务府刚刚两年,内务府竟然扭亏为盈,开始有盈余了。

而内务府正是皇家的小金库,里面负责皇家所有开支,衣食住行。

扪心自问,乾隆看了,心里肯定也只有开心和喜悦。

所以后来和珅一步一步掌握了清朝的财政大权,握住了乾隆的钱袋子,这中间的理由,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第三,语言学习能力很强,一个人能掌握多种语言,而这就属于天然的外交人才。例如当年马戛尔尼来清朝访问的时候,就是和珅负责接待的,连马戛尔尼这种对清朝极尽歧视的人,都不得不承认和珅在外交事务上的优秀和出色。

实际上乾隆一朝的中后期,无论是跟西藏亦或是蒙古打交道,主要靠着也都是和珅手下的理藩院做的。

所以,一个能搞钱,会外交,而且看着还赏心悦目的下属,如果你是老板,你也必然会喜欢。

只不过,和珅这种“优秀员工”,就像一种特效药,作用很好,副作用同样很大。

五、一个真正的“贪污之神”

和珅在整个乾隆朝,贪污的门类之多,数量之广,堪称是绝无仅有了。

著名的“议罪银”制度就是他发明的,而他本人也从各种犯罪的官员手中收钱,再帮他们消灾避祸。

可以说到了乾隆的后期,和珅在朝廷上只手遮天,各地方官员和各等级官员,年年对和珅的孝敬,已经达到了一个天文数字。

而和珅贪污的方式也非常简单粗暴,在地方上看到珍宝财富,会通过威胁、绑架甚至暗杀的手段拿到手中,然后在朝堂上结党营私,把所有反对自己的人清理掉,剩下的就都是自己的应声虫了。

而且他自己还会公开经营各种店铺,利用自己在朝廷上的权势来搞垄断,把所有跟自己竞争的对手铲平。

可以说和珅贪污的手段真正做到了从各个环节入手,解决各种问题,实现金钱的最大收益。

嘉庆四年正月,太上皇乾隆病逝,刚处理完乾隆的丧事,正月十五,嘉庆皇帝就用二十条大罪送和珅下狱。

当然正常人都知道,嘉庆这么做,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把和珅这个老爹留给他的“大礼包”开了。果然事实不负嘉庆“厚望”,和珅的全部家产共有八亿两白银,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收入。

但这个钱其实还是保守了,因为这些只计算了和珅拥有的真金白银,而没计算和珅的田产、投资、矿业等等,如果加上这些,和珅的财富,在中国历史上的富豪中“保三争一”,没有什么太大悬念。

不过嘉庆也没有给和珅赶紧杀绝,首先他让和珅自尽,算是给了和珅一个“体面”,其次也让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活了下来,也让和珅家留了后,当然这跟丰绅殷德是驸马爷有很大的关系。

算起来,尽管是贪官,和珅的下场也算是历朝历代的“同行”相对比较舒服的了,只不过他贪污的最终结果,是把大清王朝带入了一条绝路。

和珅的死也没有挽救清朝的吏治,这个老大帝国,终将在多年以后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并且一败涂地。

对和珅家产有兴趣的,可以查一查《和珅犯罪全案档》中的名录,其中房产、金银、玉器、珠宝、金银器皿、古董等等珍奇,其括览之多古今罕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总督   嘉庆   满洲   乾隆   青云直上   后妈   侍卫   孙女   朝廷   清朝   皇帝   勉强   父母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