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访谈-叠变:鸦片、枪炮与文明进程中的近代中国

“叠变”,就是本该的变化没有顺势发生,人为扭曲、延迟,不断叠压,终致后来愈发失去坦然的节奏,衍生出我们看到的许多问题。

说到中国近代史,就必然提到鸦片战争。它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这场战争重新打开中国大门,从那时起,中国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和世界接触,至今一百八十多年了。再过十几年,到2040年,就满二百年了。两百年来,特别是清帝国终结后的一百多年,近代中国早期历史研究已有很大进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我们可以说,早期近代中国资料基本上都开放了,特别是我们“新清史”工程,更是将1840年以来的档案史料、报刊史料、民间史料,近乎竭泽而渔。大量资料集中出版,我们还没有来得及消化。

△浮雕《虎门销烟》,艾中信绘,曾竹韶雕刻,位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东面。 图片来源:“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关于近代中国的讨论不仅让我们的读者感到可信,而且应该让与这个时代有关联的各国学者相信,建立各国学者的普遍共识,毕竟近代中国的转型并不只是中国内部因素作用的结果,它具有前所未有的世界性。

这段历史现在还能引起讨论,引起人们思考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这段历史并没有结束。这段历史还在延续过程中。我们今天讲百年未有之变局,讲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其实讲的就是这段历史,至少从中国主体部分讲,中国还处在一个变动状态,还没有走完这段路。我们既没有转型为一个完全现代国家,也没有停留在原来的传统中国。

其实,我们回头去看这一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变化,特别是早期政治变化,公平而言,变化还是很大的。

1840年的中国,是典型的君主专制体制。之后,开始洋务新政。1895年开始维新,开始政治变革。

1901年,政治变革加速,开始新政。

1905年,政治改革再加速,预备立宪,进入宪政改革。

1911年,宪政改革遇到困难,中国从君主立宪转换为民主共和,创建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中华民国,主权在民,不再延续帝制。

△“万年清”号 图片来源: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

其实,中国的政治架构,在甲午战争之前就是家天下。这是中国政治的传统,也是历史事实。甲午战争一方面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耻辱,另一方面也让中国人有了公天下的意识,这个意识的出现,也同样表明近代中国急剧的变化,两千年的传统意识,说破就破了。

“叠变”是近代中国的突出特征,当十八世纪中国经济鼎盛时,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但是中国由于强盛,所以虚骄;由于虚骄,就不知道外部世界,甚至不知道彻底改变人类历史的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运动。这是十八世纪最重大的三件事情,其后果至今尚未完全消化。中国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错过。所以,研究近代中国的问题就从这里展开。

十九世纪初,欧洲在法国大革命之后陷入持续性的混乱,全球实际上进入一个全新的重组过程。中国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更不愿与西方进行贸易之外的交往,中国躲过了大混乱,但也错过了世界秩序的最佳时机,没有与世界同步。

△从景山俯瞰故宫。陈一年 摄 图片来源:CTPphoto

直至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生,世界新秩序建立。中国因贸易失衡,顺差不再,经济从辉煌跌入谷底,中国人无法照旧生活下去,终于爆发了太平天国起义。清帝国统治者至此恍然觉醒,开始调整,重建与世界的关系,开始了自己的工业革命。

请注意,中国的工业革命与英国相比,整整晚了一百年。一百年,经历了乾隆皇帝、嘉庆皇帝、道光皇帝、咸丰皇帝、同治皇帝,共五代人。后来中国的变革之所以困难重重,犹如悬崖独步,一步三回首,步步惊心,其实都能从1860年之前的一百年中找到原因。


本文节选自《领导文萃》2023年9月下“高端访谈”栏目《叠变:理解近代中国的一个思路——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

本文作者 |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

特约记者 | 京雨

责任编辑 | 简一

微信编辑 | 九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甲午战争   中国社会科学院   近代中国   工业革命   枪炮   英国   史料   鸦片   中国   进程   政治   历史   世界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