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践悟《资治通鉴》(110)战略战术的选择取决于形势研判


【出处】资治通鉴周纪四

【原文】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帅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乐毅还秦、韩之师,分魏师以略宋地,部赵师以收河间。身率燕师,长驱逐北。剧辛曰:“齐大而燕小,赖诸侯之助以破其军,宜及时攻取其边城以自益,此长久之利也。今过而不攻,以深入为名,无损于齐,无益于燕而结深怨,后必悔之。”乐毅曰:“齐王伐功矜能,谋不逮下,废黜贤良,信任谄谀,政令戾虐,百姓怨怼。今军皆破亡,若因而乘之,其民必叛,祸乱内作,则齐可图也。若不遂乘之,待彼悔前之非,改过恤下而抚其民,则难虑也。”遂进军深入。齐人果大乱失度,王出走。乐毅入临淄,取宝物、祭器,输之于燕。燕王亲至济上劳军,行赏飨士;封乐毅为昌国君,遂使留徇齐城之未下者。


【译文】燕王调动全部兵力,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国尉斯离率军队与韩、赵、魏联军也前来会合。随后,赵王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由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发动进攻。齐王集中国内全部人力进行抵御,双方在济水西岸大战。齐国军队大败。乐毅便退回秦国、韩国军队,令魏国军队分兵进攻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去收复河间。自己率领燕军,由北长驱直入齐国。剧辛劝说道:“齐国大,燕国小,依靠各国的帮助我们才打败齐军,应该及时地攻取边境城市充实燕国领土,这才是长久的利益。现在大军过城不攻,一味深入,既无损于齐国又无益于燕国,只能结下深怨,日后必定要后悔。”乐毅说:“齐王好大喜功,刚愎自用,不与下属商议,又罢黜贤良人士,专门信任谀谄小人,政令贪虐暴戾,百姓十分怨愤。现在齐国军队已溃不成军,如果我们乘胜追击,齐国百姓必然反叛,内部发生动乱,齐国就可以收拾了。如果不抓住时机,等到齐王痛改前非,体贴臣下而抚恤百姓,我们就难办了。”于是下令进军深入齐国。齐国果然大乱,失去常度,齐王出逃。乐毅率军进入齐都临淄,搜刮宝物和祭祀重器,运回燕国。燕王亲自到济水上游去慰劳军队,颁行奖赏,犒劳将士;燕王封乐为昌国君,让他留在齐国进攻其余未克的城市。

【解读】在公元前284年,燕赵秦韩魏五国合纵,共同伐齐。“燕王悉起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秦尉斯离率师与三晋之师会之。赵王以相国印授乐毅,乐毅并将秦、魏、韩、赵之兵以伐齐。齐愍王悉国中之众以拒之,战于济西,齐师大败。”意思是说,燕昭王调动全部的兵力,任命乐毅担当上将军,秦国尉斯离也率领军队与韩、赵、魏联军前来会合。同时,赵惠文王还把相国大印授给乐毅,由乐毅统一指挥秦、魏、韩、赵大军讨伐齐国。面对五国气势汹汹的联合伐齐,齐国当然也要精心准备、沉着应战。齐湣王立即派大将触子率领齐国精锐,在济上(今山东省济宁市)迎战五国联军。大将触子原本依靠本土作战的优势,通过长时间的对峙消耗对方,或许不长时间,五国联军耗不起就退了。可是,齐湣王又开始了作死节奏,希望能一战击溃五国联军,便派人命令触子,“如果你不出战的话,我不但要杀死你的全家,而且要挖掉你的祖坟!”触子被逼无奈,决定干脆故意让齐军失败,在齐军出战、两军相接的时候,突然鸣金收兵,齐军不知怎么回事,还以为被打败了,赶紧掉头就跑,五国联军趁势追赶,齐军大败,触子不知所踪,齐愍王的天子之梦瞬间变成灭顶之灾。然而,诸侯列国对是乘胜追击还是适可而止意见不一,乐毅便退回了秦国、韩国的军队,命令魏国军队分兵进攻宋国旧地,部署赵国军队前去收复河间,自己则率领燕军长驱直入齐国。乐毅率领燕军深入齐国时,齐国果然大乱,失去常度,齐愍王也深知大势已去,立即选择了逃亡,以至“燕师乘胜长驱,齐城皆望风奔溃”。


横扫齐国的决胜时刻,是见好就收,还是继续扩大战果,剧辛和乐毅产生了分歧。剧辛认为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如果太过冒险,弄不好连吃到肚子里的都要吐出来。而乐毅反倒认为,现在局势非常好,机会很多,还能再搏一把。这就像很多人炒股,买了低位遇到一波主升浪,吃的满嘴流油,然而问题也出现了,是立马止盈获利了结,还是等一等再看。现实情况很复杂,有的立马止盈了,结果股票又继续暴涨,气的要死。也有人贪心想头尾都吃到,结果直接掉头向下,不但盈利都没有了,还出现了亏损。所以说股票是世界上疯狂的游戏,它不但能够让你从傻B变成牛逼,还能让你从牛逼变成傻B,更能让你不断的在牛逼与傻B之间来回变动。那么,剧辛、乐毅到底谁更有理?

首先,来分析下剧辛的理解。一是五国分兵。五国联军在济西打败齐国主力后,乐毅作为联军统帅立即分兵,让赵国攻略河间(河北沧州西部),让魏国攻略宋地(今河南商丘一带),而秦国、韩国则撤兵回国。此时,五国联军不但分兵,其实早已分散,单凭最弱的燕家绝对没有完全取胜受伤齐国的能力。二是齐国潜力。齐国虽然主力大败,但根基并没太大受损,只要时间足够,还是可以动员出一只军队继续作战。此时,五国分兵已成,齐国可以集中力量以多打少、逐个歼灭。而作为发起方的燕国,极有可能会当作第一个收拾的对象。三是孤军深入,后防不稳。燕国弱小兵也少,如果一个城一个城的打,不但损失太大,而且就算打下来,仍然需要分兵防守,负责进攻的部队就会越来越少。如果不打,绕过直接攻打临淄,这些城池都在燕军的后面,一旦齐国完成动员集结,又能迅速切断并包围突进的燕军。剧辛的考虑绝不能说错,但同样也有其他的问题。譬如,一旦采取落袋为安,停止攻势,齐国就有了喘息时间,既可以迅速动员国内后备力量,也可以说服其他诸侯停战,并争取楚国的出兵帮助。

那么,乐毅又是怎么想的?一是力量对比,齐国主力被打崩溃,一定时间内齐国难以阻止有效抵抗燕军进攻,而燕国可以肆意妄为。二是士气对比,连战连胜燕国军队士气旺盛,反观经过大败齐国,不但军队成建制被消灭,而且士气也不振。招兵、训练、装备都好办,唯独士气的提升不好弄。何况,在其他国家眼里,齐国本身就是个不尚武的国度,军队比较弱。第二次围魏救赵,孙膑就说过:“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可见齐军的确不行,而且当时孙膑正在为齐国效力。三是赌性格,俗话说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对比齐愍王之前意气风发、灭宋之后志得意满,经过五国伐齐主力大败,多半是懵逼的。就像一个一直非常自信的人,突然某天遭受打击,所仰仗、自傲的东西全都被击碎,他的价值观、世界观瞬间崩塌,整个人肯定会懵掉。此时的齐愍王尚未缓过劲来,一旦燕军兵临城下,多半会不知所措选择逃避,只要齐愍王逃跑了,齐国也注定会陷入大规模的混乱,就为燕国占领齐国提供了基础。其实,乐毅也在赌一把,赌齐愍王绝不可能马上稳定心神,进而实施以快打乱战略。

但是,剧辛说的也有道理,所以乐毅策略也有针对性。一是打齐愍王不打齐国人,和举着红旗反红旗差不多,把齐愍王与齐国、齐国人民进行切割。意思就是说,咱们燕军打的是齐愍王,不会打其他齐国人,你们继续饭照吃、歌照唱、舞照跳。进而使其他齐国人觉得,这次战争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并不会伤害到他的利益。大多数情况,人都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要燕军约束军纪,那些没被燕国攻占的齐国城池,哪怕燕军绕城而过,也不会遭到敌视,最起码不会主动攻打燕军。二是以快打慢,齐国需要时间,燕国更需要时间,所以乐毅过城不打,直接攻打齐国首都临淄,只要把国都打下来,基本上齐国就传檄而定。因此,趁着齐国没有准备好,快速突进就是最好的选择。三是直取关键,齐愍王是关键,只要抓住了齐愍王,就等于控制了齐国,甚至可以例数齐王暴行、杀掉齐王,废掉他制定的那些政策,以此收买人心,和齐国过去进行切割。

后来,大将达子收拾残兵准备继续对抗燕军,为了鼓舞士气,跟齐湣王报告能不能给参战士卒发点赏钱。齐湣王再次开启作死节奏,大怒说:“你们这些残兵败将,怎么还能给你们钱?”随后被燕军打败,达子战死。齐湣王出逃,齐国国都临淄门户大开,成了燕国将士的囊中之物。“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独唯聊、莒、即墨,其馀皆属燕,六岁。”整个齐国,除了聊城、莒还有即墨这几座城池,全部都被燕军攻下。

显然,乐毅的策略是对的,换你我处在乐毅的位置上,未必会有如此魄力,胆敢直接深入敌境攻击敌国国都,更多会像剧辛那样见好就收,落袋为安,就算有魄力有想法,也要步步为营,慢慢攻城拔寨。面对已经获得的利益,是落袋为安,还是贪婪一把?首先,资本保存。落袋为安很好理解,原有投入和获利都能保住。如果选择贪婪,那么获利是否能扩大反倒是其次,应该优先考虑事情突变如何保住原有的投入。毕竟利益没了就没了,以后还能再赚,如果本金资本没了,恐怕下次进场的资格都没有了,想翻盘都不可能。其次,他方反应。竞争是动态的过程,很多获利的巨大在于竞争者少,你能够把资源投入到扩张上面。一旦竞争者增多了,就难免动用资源去抵御其他竞争者的攻击。所以说,选择贪婪,还要看竞争者多不多,如果竞争多,甚至已经开始针对你采取行动,那么蓝海已经变红海,这个时候选择落袋为安就非常合适。如果说还没有竞争者,甚至竞争者很少,那就憋足了劲往里面干。这就像炒股一样,股价飙涨,很多时候是买方趁着空方没有反应过来,这个时候你可以大资金往里面干。如果,卖方空方反应过来,开始抛售,成交量扩大,就要考虑撤离了。再次,阻力大小。做一件事,要顺着助力最小的方向来推动。对于落袋为安,很大程度是你已经推不动了,到极限了,不要再勉强自己,懂得见好就收。如果说前方阻力很小,你还能施展一二,不妨贪婪一点往前再试探一下。当然,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对于是否贪婪,你的对手也会根据上面的要素来给你设坑,让你错误判断,在需要落袋为安的时候,故意让你看到机会,让你觉得阻力小而投入大量资源,最后反戈一击给你来一个狠。所以说,表面上谋略玩的资源运用,但归根结底都是玩的人性和人心。

从古至今,竞争总是残酷的。通过不懈努力战胜对手后,不少人就认为万事大吉,而高明的谋略家却不这样看。因为能不能实现“化敌为我”,将失败者的资源占为己有,从而胜敌而益强,这才决定着是否最终实现“圆满收官”的关键。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消化胜利果实呢?首先,客观环境。战胜对手后,胜利者往往会“填补”对方的位置,这就像汉朝取代秦朝后,秦朝面临的“外患”,汉朝也需要面对。因,了解失败者所处的环境信息,是胜利者兼并对方后,第一时间应展开的工作。前人讲:“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很多时候对手失败,真实原因并不是被我们击败,而是他们不能适应客观环境。下功夫收集客观环境方面的信息,可以避免我们也“重蹈覆辙”。其次,内部结构。在竞争的过程中,双方虽然交手不少,但大家可能并不清楚对方的所思所想,只是将对方作为一个“黑箱”去揣测。只有彻底战胜对手后,才可能撕开对手的“包装”,看到其内部的真实结构,搞清楚对方的运作机制。为什么要了解这一点呢?《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更清楚对方的内部结构,就相当于得到一份“标准答案”,印证我们当时运用谋略的正确性。其三,特殊资源。失败者虽然结局不好,但并不代表他们一无是处。他们能成为我们的对手,与我们争锋一时,必定会有某些“过人之处”。失败者身上的某些“东西”,也曾经让胜利者十分“忌惮”。因此,第一时间收集这些特殊资源的信息,不让其他人捷足先登,也是胜利者“圆满收官”的关键举措。二战后,美国人对德国火箭专家的争取,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作为胜利者最重要的,就是清楚自己胜利的真正原因。只有排除侥幸成分,赢得明明白白,才能将胜利的状态持续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魏国   秦国   河间   燕王   战略战术   相国   齐国   资治通鉴   联军   竞争者   胜利者   军队   形势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