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载黄巢和姬妾之死,差别如同简版讣告和长篇小说

#头条创作挑战赛#一时枭雄黄巢穷途末路时,史书的记载很有玄机:对黄巢本人只有区区26字,而对其姬妾被杀的记叙却有125字,这大概不是简单的文字游戏和数字多少

《资治通鉴》对黄巢之死的记载是:(黄)巢众殆尽,走至狼虎谷,丙午,(黄)巢甥林言斩巢兄弟妻子首

对黄巢被押送到成都的姬妾的行刑场面却描述得极富画面感和故事性:(陈敬)宣问姬妾:“汝曹皆勋贵子女,世受国恩,何为从贼?”其居首者对曰:“狂贼凶逆,国家以百万之众,失守宗祧,播迁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贼责一女子,置公卿将帅于何地乎!”上不复问,皆戮之于市。人争与之酒,其余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独不饮不泣,至于就刑,神色肃然

黄巢之死,记述得简单之‬极‬:跑到泰山附近狼虎谷后被外甥林言所杀。

姬妾被杀,却鲜活得如同一篇小说,本来可以杀得比黄巢还干脆,却偏偏在杀人之前还要多此一举地官方问话;

问便问了,按说应该吓得屁滚尿流、花容失色的弱女子却有话要说;

说便说了,还说得理直气壮、大义凛然,把官员和皇帝驳得无言以对;

驳便驳了,还不动手行刑,还有人要给她们酒喝;

喝便喝了,有人喝也有人不喝;

喝了的人烂醉如泥,没喝的人却神色自若、慷慨赴死。

陈敬宣喝问的女子大概是皇家宗室、朝廷重臣的女儿,所以才说是“勋贵子女,世受国恩”,才被逼问得如同‬真理在握。

刑场上有没有这样的女子,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历史是事实的记录,大概率是有的。

这个女子说没说过这样的话、有没有这样的表现,也可能是有的。

但是,试想一下,黄巢作为纵横天下、把唐王朝打得七零八落、还曾经在长安称帝的义军首领,他在临死之前,会不会说过一些话、做过一些事?想来也是一定的。

他说过的话、做过的事,是不是就如同项羽当年在乌江的结局一样,实在应该在史书上留下详细而悲壮的一笔?读读《史记》,想来也是应该的。

为什么《资治通鉴》颠覆了中国古代历史历来重男轻女的叙事模式,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这个不知名的女子不惜笔墨,篇幅远超过黄巢本尊,而且是以绝对正面的形象示人?难道黄巢竟然不如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女子重要?

也许,在这里,司马光就是这样认为的。

历史以事实说话,但从来就不是事实本身。

选择或舍弃哪些事实,详写或略写哪些人或事,都蕴含着著史者的价值观和意图。

司马光编《资治通鉴》,现实的原因是被王安石逼退官场,更宏大的目标是给皇帝做好皇帝、官员做好官员、普通人做好人提供活生生的历史镜鉴

具体到黄巢和他的姬妾之死,一详一略的处理,他是要通过一个女子之口说出司马光想说的话:

国家板荡、贼寇肆虐,就如平地掀起了大风大浪,从来没有自主权的弱女子就如同一片飘零的叶子,这时候生与死、从贼还是守节,都不能自己说了算。

而能说了算、能做得了事的,正是那些一副道貌岸然、满嘴仁义道德的皇帝和官员,而有能力、有权力、有势力的他们却不去做事,反过来却怪罪女流之辈。

和黄巢姬妾的正气凛然相比,是日薄西山的唐朝皇帝僖宗和官员们的哑口无言、窘态百出,他们能杀死这些女子,却挽救不了覆灭的命运。

而这些没有说出来的话,正是《资治通鉴》要说的话,读通鉴也能感悟到的话。

它是在批评这些昏庸的皇帝和官员,提醒他们不好好履职做事,也会有同样的命运。

《资治通鉴》这么处理这段历史,其目的正像五代后蜀国花蕊夫人批评国王孟昶而写的《述国亡诗》:

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国家治乱,朝廷更替,都是你们男人的事,不要怪到我们女人身上,要骂就骂你们自己吧。


文中图片都来自网络,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讣告   黄巢   贵子   资治通鉴   史书   长篇小说   朝廷   官员   差别   皇帝   事实   女子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