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世纪宗教节庆的世俗化来说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麻烦您能在百忙之中抽空点一下“关注”,方便与您讨论和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前进的最大动力,谢谢!

中世纪的欧洲是信仰的时代。为强化信徒对上帝、基督、圣经的信仰与崇拜,形成了许多节日。大大小小的宗教节日,林林总总几乎就串连成了一整年,有所谓的礼仪年之说。

礼仪年主要由两个节期和圣徒纪念日组成,一是以圣诞节为核心的圣诞节期,从基督降临节(Advent)到圣诞节、主显节(Epiphany)后的主日;另一个是以复活节为核心的复活节期,包括四旬斋开始的圣灰礼仪星期三(Ash Wednesday)、复活节、祈祷日 (Rogation)、耶稣升天节(Ascension),圣灵降临节(Whitsun)、三一主日 (trinity Sunday)、基督圣体节。

此外教会还规定了许多圣徒纪念日,诸如:4 月23 日为英国守护神圣乔治日,6 月 24 日为施洗者约翰节,6 月 29 日是圣彼得和圣保罗节。除公共性节日外,还有一些地方性的宗教节日,一般多为纪念当地圣徒,如达勒姆有圣奥斯瓦尔德节(8 月 5日)圣巴特罗缪节(8 月24 日)。

如果把基督教的节日比作一本书,那么这本书就是耶稣和圣徒的故事汇编。对于基督徒来说,他们参与宗教节日庆典活动,仿佛身临其境,就是走向基督,走向圣徒的过程,沉浸在基督救赎的伟大和圣徒行神迹的奇妙之中。由于地理位置,风俗习惯的不同,在英国的不同城市,不同的堂区里,节日庆祝方式也不尽相同。

宗教节庆的世俗化

节庆主办者的改变

基督教,像其他许多宗教一样,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纪念日。在这些宗教节日庆典中,通常都有游行活动,通过如此神圣、隆重而热烈的集体行为,人们可以坚定其属灵的信念,又可以增加其对教会组织的认同感、归宿感。Procession就是一个表达宗教游行的英文单词,它有列队前进之意,主要是指基督徒排列成长队向前行进。

为了消除一切危险和灾祸,以免乐极生悲,教会除了规定每个人在复活节期内禁食外,还要求列队前进,以便从上帝和他的圣徒那里得到帮助可见,中世纪游行活动的意义,主要在于祈祷和纪念。在英国,游行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罗马不列颠以前的盎格鲁撒克逊时代,那里人们通过这项活动来庆祝春天的到来。

随着基督教传入英国后,这项古老的仪式也被赋予新的涵义,加入了较多的娱乐内容,渐渐变成一种纯粹的公民活动。

中世纪初期,游行作为节日庆祝的重要环节之一,整个过程由堂区神职人员来组织和安排,前进的路线范围仅限于教区教堂。塞勒姆仪式(Sarum Rite)中曾提到,对于没有圣坛走廊的教堂,游行队伍将从圣坛西侧门出发,沿着南侧廊,走中殿的中央通道,沿着北通道走,再返回中殿通道。如果只有一条中殿通道的教堂,那么游行的路径则是绕着洗礼池走,再返回中殿 。

在游行队伍中,有堂区神父、唱诗班,以及部分民众,他们手里拿着旗帜、十字架、圣水、蜡烛等等必备之物。很明显,游行的路线和教堂的大小息息相关,而这也决定参加游行的人数。

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的复苏和行会的发展,不仅游行成为几乎所有节日庆典的重要环节,游行活动本身也日益走向世俗化,主要表现如下:第一,节庆游行活动的主办权发生转移,就是由教堂转移到了市议会 ;

游行范围也从堂区扩大到了整个城市;第三,游行方式也愈加多样,不只是列队前进,其间还有行会成员进行戏剧表演:第四,在不同的节日里,游行活动的主题也不样,因而人们的庆祝方式也大相径庭。

14 世纪修道士米尔克在其布道集《节日》中,就描述了游行活动嘈杂而喧闹的场面。举例来说,“乔治之骑”是圣乔治节游行活动的主题。在每年的圣乔治节这一天,城中大部分行会成员要身着盛装参加活动。

走在游行队伍最前方的行会成员,手持一把雕有龙头的镀金宝剑,其余人则手持火把和圣乔治旗。在列队行进中,行会成员通常表演事先经过排练的戏剧。由于剧本内容多以圣乔治早年为救西莱镇百姓而与恶龙搏斗的故事为中心,因此,“龙”和“圣乔治”就成为游行队伍中的重要角色。

扮演龙的行会成员会扛一条用帆布和柳条制作而成的“龙身”,扮演圣乔治的成员,则会穿上昂贵而华丽的戏服。戏剧的高潮则是“圣乔治”与“龙”的搏斗。比如,在1408 年诺维奇市的圣乔治节游行活动中,行会演员就上演了了两者之间的搏斗

无疑,基督圣体节是中世纪后期最受欢迎的宗教节日之一,因而圣体节游行活动也成了很多城市的一大盛事。为了庆祝基督变形的奇迹,基督圣体(Host)是游行中的一项必备之物。圣体保存在一个精美的神龛(Shine) 之内,神龛外面罩着一层华盖(Canopy)。

圣体一般保存在城市的修道院,或较大的堂区教堂,如达勒姆市的圣体,就保存位于城市中心的圣尼古拉斯教堂(St Nicholas’s church)。游行伊始,神父们手持十字架和蜡烛,护送圣体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城市的官员、行会成员则随后跟着。

当圣体经过某个堂区时,围观的群众要脱帽致敬.游行停止时,由行会表演的大戏也拉开了序幕。圣体节戏剧的内容,一般与圣经上记载的创世纪、人类堕落、神对信徒的救赎、末日审判等主题有关。在一些大城市,游行队伍中还出现了专供戏剧表演的大型马车(Cart),这种用于表演的马车,最早在 1376 年的约克市出现 。

15 世纪,在贝弗利市游行活动中,还出现了长方形的“游车”(Pageant wagons)。车分上下两层,上层代表人世间,为行会成员的表演主场地;下层以帷幕遮挡,代表着魔鬼出没的地狱;而上层的顶端为天堂,代表着上帝及天使的居所。

演员的服装和装扮都十分鲜丽,且有代表性含义,魔鬼头戴面具,摇晃着长尾巴;得道的圣徒,则披着镀金的长发,长须飘浮在空中。由于游行过程十分喧闹,演员表演时,都要声嘶力竭地讲出对白,方能让更多的观众听见 。

戏剧表演丰富了游行的内容,吸引着更多市民的围观和参与。在盛况之下政府也为游行活动提供了很多支持。在布里奇沃特市(Bridgewater),城镇要为游行的群众提供食物和饮料,并向医院和住在镇上的方济各修士提供葡萄酒。

多年来,葡萄酒的需求一直在增加。1443 年,该镇只需要一加仑酒,但到 1462 年,达到了 5 加仑。这说明游行的队伍规模在逐渐扩大。1449 年,布利奇沃特市不仅为游行活动雇佣了风笛演奏者,还为参加游行的商人和来自其他市镇的客人举行了一场宴会。

虽然游行主办权已转移到了市政府手中,但是,堂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宗教单位,也以多种方式支持着这项全城性的盛事。1418 年,在该市的游行活动中,各堂区提前在游行队伍的必经之路上,撒上了灯心草,以防路滑有人摔倒。储存圣体的堂区教堂,每年都在修缮和装饰神龛,还为游行中护送神龛的神父们提供葡萄酒。

综上所言,游行从一项古老的盎格鲁撒克逊的仪式,逐渐转化成基督教的节日庆典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游行的宗教含义被不断发展和丰富,举办形式也愈加多样化。起初,游行组织权一直掌握在教区教堂,或者说在教会手中。

中世纪后期,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行会势力的增长,游行活动的主导权就由教会转移到了城市。这意味着,英格兰城市影响力在中世纪后已从政治、经济方面扩展到宗教领域,推动着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宗教改革的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中世纪   节庆   乔治   基督教   基督   宗教   行会   教堂   世俗   队伍   节日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