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东麓,河北大平原,为何是千年水患地?

如果说我国历史上哪片地域的水患最为频繁,最为集中,那么非黄泛区莫属。这里的黄泛区,并非狭义上民国时期花园口决堤后的黄泛区,而是指历史上黄河下游泛滥所扫过的区域,它西止太行山、秦岭,北至海河,南到淮河,东到大海,除了鲁中山区及山东半岛外,几乎扫了个遍,可以说,一条黄河就扫遍了整个华北平原。

黄泛区

有史料记载以来,黄河泛滥决口的次数高达1500多次,大的改道有二三十次,重大改道六次。

黄河泛滥如此频繁,历史上黄泛区内民不聊生,无数次农民起义都是在这里爆发。

其中,这片黄泛区今天又可以以黄河下游河道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以北是河北大平原,以南是豫东、鲁西南、皖苏北部平原,南北两部分虽说历史上都曾遭受过黄河的反复蹂躏,但从更长的时间尺度上来看,其实黄河以北的河北平原才是黄河的老家。

河北平原连同渤海周围又称渤海湾盆地,是中生代时期的一个短陷盆地,本就是一个大湾,在河流的冲积下渐渐成陆,地势相对较低,水往低处流,成为主要的河流通道。

这是一张黄河流域原始社会晚期的遗址图,

原始社会晚期遗址分布图

可见黄河下游一带遗址主要分布在太行山东麓和秦岭山脉东麓,再就是山东中部一带,而太行山、秦岭和山东中部山区之间则是一片稀疏,特别是今天的黄河以北、河北平原的腹地,更是一片空白,这片空白区域,正是黄河故道所在。

最早记载的黄河故道是上古时期的禹河故道,也就是大禹治水之后的河道,在河南荥阳一带北流,贴太行山东侧北行,最终在天津一带入海,之后的数千年间,黄河虽然屡屡改道,但总体都是在河北平原上流淌,在渤海入海。

周朝至春秋战国时,由于人口较少,对土地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黄河处于肆意流淌状态,没有大堤拦截,河道常常达数十公里之宽,到了西汉之后,由于人口暴增,对耕地的需求也大了起来,开始加筑河堤,将河道束缚在数公里之内,黄河也就变得更加暴躁起来,经常决堤,在河北和山东之间反复游荡。

终于,又一千年以后,公元1128年的南宋时期,为了阻止金兵南下,宋将杜充在河南滑县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黄河冲破大堤南下,夺泗入淮,开启了南流的历史。

当然,南流的河道并不稳定,经过明清时期的不断筑坝引导,河道才最终稳定了下来,成为明清故道。

但南流六百多年以后,1855年,黄河再次改道,回归北流。也就是说,黄河南流历史加起来也就七百多年,其余的几千年都是北流,北流的主要区域就是河北平原。

今天的河北平原,北界燕山,西至太行山,南抵黄河,东至渤海, 包括了京津平原,冀南平原,鲁西北和豫北平原。

黄河流域水系图,下游几无支流

但令人唏嘘的是,河北平原虽然曾经是黄河故道,今天依然以黄河为界,但因为黄河是地上悬河,这个区域内的黄河支流屈指可数,仅有寥寥的三四条。黄河下游成了孤河,全靠中上游补水。下游无水可补,以至于常常出现黄河断流的情况。

有流无域,也就是说,今天的黄河,对河北平原的水系基本没什么影响,影响最大的,还是海河流域。

海河流域

上面是一张海河流域的河流地图,可见,万千河流都入了渤海湾。

从这张图上我们还可以发现,河北平原的大城市大部分都位于太行山东麓,比如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安阳、鹤壁、新乡、焦作等,这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原因还是太行山东麓地势高亢,受河流泛滥的影响比较小,这也与原始社会遗址的分布一致,一些千年都城基本上都分布在这一带,除了北京之外,还有商朝都城安阳、赵国都城邯郸、六朝都城邺城等等。

当然,今年的情况是例外,太行山东麓反倒成了降雨受灾最严重的地区,主要还是因为本次降雨水汽从海上而来,西进碰到太行山,在抬升过程中降了大雨,也可以理解成地形雨,北京、保定、石家庄、邢台等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灾,所以任何事情都是一体两面。

今天的河北平原如果发生河流泛滥,那肯定是海河水系了,但相比与水量巨大的黄河,海河流域的水系相对都比较短促,且分散成了许多大的支流水系,如滦河水系、徒骇马颊河水系、潮白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子牙河水系、大清河水系等,每个水系只影响一小片区域,相当于河流分了流,所产生的灾害自然就没有那么大了。

海河流域水系支流分布

建国后,我国又在河流上游修了水库,划定了许多蓄滞洪区,修建了不少泄洪河道,把自然灾害产生的影响更是降到了最低。

没有了黄河的影响,又有了现代水利工程的防护,河北平原,这个千年水患地,总归是平静了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河北   山东   太行山   海河   北流   平原   太行   水患   黄河   水系   河道   河流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