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皇帝”刘邦,即兴创作的2首诗,却碾压乾隆4万首认真之作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胡一舸

编辑|胡一舸

前言

能够成为皇帝的人,基本上都是名门望族之后,因为他们从小就能够接受最好的文化教育,可以了解到最先进的思想观念。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古代诞生了许多,如“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瘦金体的创始人宋徽宗赵佶、琴棋书画,文经史学样样精通的梁武帝萧衍,等文化造诣非常高的帝王的原因。

但是在这其中,汉高祖刘邦的形象就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他甚至在后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差生”代表,和明太祖朱元璋一起,被认为是草根逆袭的经典范例。

不过就是刘邦这么一个“流氓”、“文盲”,随口念出的两首诗,竟一直流传到今日,被千古传颂,反观“十全老人”乾隆,一生写了4万多首诗,却没有一首为人所知,反差不可谓不大。

那么问题就来了,刘邦真的没有文化吗?他所作的两首诗又好在了哪里?乾隆爷4万首诗能否挑得出精品?

有文化,人缘好,只是素质低

人们一提起刘邦,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可能就是大大咧咧的“泗水亭长”,但是实际上,刘邦一家也只是到了父亲这一辈,才因为社会动荡不安,政权更替,变为了平民。

刘邦的爷爷曾经是丰县县令,刘邦自己虽然只是个亭长,但那也是通过国家考核,正式入编的公务员啊,这样的人,可能没有文化吗?

《史记》中有记载,刘邦和卢绾同一天出生,两个人是发小,关系非常要好,“及高祖、卢绾壮,俱学书。”意思是,两个好朋友在长大后,曾一起去学校学习过文化知识。

所以结合这两点就能够确定,刘邦在年轻时,便已经接受过系统的教育,而且人家还能考上公务员,说明文化水平也已经超过了当时的大多数人。

沛县地处魏、楚两国交界处,受到两国文化的熏陶,刘邦既喜欢唱楚地特色民歌,还把“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当做偶像。

那为什么刘邦会给人留下一种没文化的印象呢?这就与他的性格有关了,刘邦做事过于洒脱、不拘小节,与各种人都有来往,还经常做出一些素质低的举动。

在《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中曾记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

刘邦非常看不起儒生,凡是有客人带着儒冠来拜访,刘邦就会将对方的帽子解下来,然后往里面撒尿!

而且刘邦和其他读书人讲话也不一样,别人都是温文尔雅,开口之乎者也,刘邦却是骂骂咧咧,不仅喜欢骂别人是“竖子”,还喜欢自称为“乃公”,意思是“你爸爸”。

还有一次,在接见合作伙伴魏豹的时候,刘邦“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意思是不管是大臣还是各路诸侯,刘邦都把他们骂的连奴才还不如。

魏豹在下面战战兢兢,回去后心中非常不是滋味儿,顿感老脸有点挂不住,然后留下一句“老子不跟没素质的人玩”之后,竟然直接叛变了。

以上这些事情,确实很难让人将刘邦与文化人联系起来,大家都认为,但凡读过几天书,也不会没素质到尿别人帽子里吧!

不过刘邦也并不一直是这样,在刚称帝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事,并且在这件事后,放纵不羁的刘邦开始做出了改变。

公元前202年,已经成为楚汉之争胜利者的汉王刘邦,被各地诸侯王推举为皇帝,刘邦一上位,就将秦朝的各种礼法废除,想要减轻群臣的心理负担,解放思想。

但让刘邦没想到的是,一没有了束缚,大臣和将军们竟然在宴会上放肆饮酒,喝醉后又是大吼又是争吵,甚至还有人拔出剑去砍柱子。

刘邦瞬间警醒,第二天就找来叔孙通,让他带领一批儒生,开始总结建立本朝的礼仪规范,并且感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大风起兮云飞扬

意识到文化和礼仪重要性的刘邦,不仅不再认为诗书无用,而且还在陆贾进言后,开始自己重新学习文化知识。

公元前196年,淮南王英布造反,晚年的刘邦不得不再次御驾亲征,这次战斗虽然取得了胜利,刘邦却在期间被流矢射中,受了比较重的伤。

在班师回朝的过程中,大军刚好途径沛县。终于又回到了家乡,伤还没完全好,身体依旧虚弱的刘邦,见到曾经的朋友和父老乡亲,心中难得的获得了一丝安慰与欣喜。

于是刘邦一连在村子里办了十几天的宴席,一天,脑海中万千情绪袭来,刘邦借着酒意,一边击筑,一边唱着自己即兴创作的《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全诗只有短短三句,读起来却让人感觉到无尽的豪迈与雄壮,还有一点的悲凉。正在歌唱的刘邦,心中可能既有回归乡里的热情和胜利的喜悦,又有对国家未来的希冀与担忧。

首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开篇就用风卷残云的意象,营造出了战场肃杀的氛围,反而比直接描写战斗的惨烈更有韵味。

接着写了现在的状况——“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如今得胜归来,威震四海,宾服天下,刘邦的帝王气概,仅从一个“威”字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是他并没有沉溺于胜利之中,在正是情绪最高点的时候,突然问出了一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早在平定英布前,藏荼、韩王信、陈豨等人就已经逐个起兵造反,虽然他们都倒在了大汉的铁骑之下。

但是曾经的伙伴和功臣,都一个个背叛自己,不禁让刘邦发出叩问:“有谁能替我守住这片天下呢?”这既是担忧,又是一种渴求,刘邦希望能够有衷心的猛士守卫四方,安定国家。

同时,这又是一种自信,想要看看天下还有谁,能够与自己为敌,既然我刘邦能够创下一番伟业,就一定也可以守住这份基业!这是何等的气概啊。

三句诗,一句写过去,一句写今日,一句写未来,结构严密,情绪复杂却又清晰,千古名篇,名不虚传。

除了这首《大风歌》,刘邦还有另外一首不是那么为人所知的作品,内容却同样十分精彩,名为《鸿鹄歌》

鸿鹄之志难阻挡

公元前195年,本来就年老的刘邦,因为平定英布时受到箭伤,一回到长安就病倒了,并且日渐沉重,知道自己即将不久于人世,他更换刘如意为太子的想法就越发强烈。

但是这个想法最后也被“商山四皓”的出山所阻挡了,如意的母亲戚夫人痛哭不已,刘邦也无奈摇头,只能有感而发,唱起了这首《鸿鹄歌》,用来宽慰戚夫人

全诗内容为:“鸿鹄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鸿鹄高飞,一举千里。”“鸿鹄”二字分别是大雁和天鹅,在一起就代指飞的极高的鸟类,刘邦在开篇就将太子刘盈比作高飞的鸟。

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为吕后所生,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刘邦刚称帝的时候,就将刘盈立为了太子。

但是刘盈生性仁弱,不被父亲喜爱,刘邦觉得刘盈与自己差距有点大,就很怕他没有能力继承大位。

然而对于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刘邦则颇为喜爱,认为如意聪明伶俐,乖巧可人,又加之戚夫人的请求,刘邦逐渐产生了换太子的想法。

但自古废嫡立庶,废长立幼都是不被允许的事情,刘邦自己不敢随意就下决定,便询问大臣的意见,结果张良、叔孙通等臣都极力反对,刘邦虽有想法,却一直没能做出实质性的举动。

所以刘邦说刘盈就像“鸿鹄”一样,早就飞的很高了,大臣没有一个同意我去更换太子,我怎么能去做天下都反对的事情呢?

接着刘邦又说——“羽翼已就,横绝四海。”依旧是说刘盈,这只大鸟不仅可以飞的高,而且羽翼也已经丰满,可以翱翔四海之上了。

整日只会哭哭啼啼的戚夫人,怎么可能是富有心机、无比坚强的吕后的对手?吕后在知道刘邦换太子的想法后,就一直在采取行动,寻找办法,力求保住儿子的皇位。

她让弟弟将张良抓起来,逼迫他教给自己计谋,张良无奈,只能提议,让吕后请出“商山四皓”帮忙。

“商山四皓”就是隐居在商山里的四位年长名士,刘邦曾经多次去请他们做官,都无法实现,如果这四个人能够出现在太子身旁,刘邦还不得对刘盈刮目相看吗?

让吕后也没想到的是,四位老者在接到邀请后,竟然欣然同意,终于到了集会的日子,刘邦看着太子身后站着四个老头,很疑惑,就询问是何人。

当听到“四皓”自报家门后,刘邦感到十分惊讶,也明白了太子已经颇得人心,换太子的事情绝对不能再提了。所以刘邦在后四句唱道:“横绝四海,又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意思是:太子这只大鸟,已经可以飞的又高又远了,我还能怎么办呢?就算拥有弓弩,也无法将他射下来了。

刘邦绝不会做出适得其反的事情,所以他向戚夫人表达出了自己爱莫能助的无奈心情。《鸿鹄歌》就是讲了这么一件事——不能再废太子。

这首诗,既有不能换太子的无可奈何,又有对太子成长之快的惊讶和欣喜,还有作为帝王判断一件事情的果断与坚决,在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上,都有不可抹去的作用。

飞入芦花都不见

在刘邦之后将近两千年的清朝,有一位皇帝,作诗数量冠绝华夏,书画名篇上几乎都有他的藏印和题跋,他就是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也是实际掌权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对文学艺术的热情,从他所写的四万多首诗就能够感受到。

不过热情终究难抵人间阅历和天赋异禀,从出生就锦衣玉食的乾隆,确实不失为一位合格的皇帝,但是从民间走来的刘邦,显然比他多了更多的坚韧与气魄。

刘邦即兴所做的两首诗,都成为了千古名篇,乾隆帝作诗四万,却只有一首《飞雪》成为幼儿的启蒙读物: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简单的一首小诗,却充满雅趣,形象无比。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的人,无数的诗篇都“飞入芦花看不见”了,但也总有一些闪亮的名字,即使是“大风起兮”也无法吹散。

参考文献:

1.《史记》

2.《汉书》

3.《资治通鉴》

4.《乾隆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乾隆   刘邦   沛县   史记   皇帝   猛士   鸿鹄   草根   太子   夫人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