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无意间发现的两封信,揭露了明朝灭亡的真实原因

作者-云梦

编辑-云梦

前言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相信大部分中国人都知道。明朝,这个充满争议的朝代,他们巅峰时期拥有领先世界的火器,但是衰弱的时候城门却被游牧民族的钢刀劈开。

加上明朝正好碰上了小冰河时期,这不由得让人怀疑难道真的有所谓的气运吗,大明真的是已经气运尽失了吗。


崇祯的努力

崇祯皇帝和李煜在都是很难评价的两人,崇祯皇帝在政事方面做的很好,他在位期间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其中最为著名便是他抹除了魏忠贤,将皇权再次拿回到皇室手中。

但是崇祯也有自己优柔寡断的一面。若是一个朝代未处于灭亡之际,这种性格其实并不致命,但是崇祯却生于这个明朝即将灭亡的时刻。


此时的明军内部已经腐朽不堪,加上明朝的国库因为各种问题几乎弹尽粮绝,现在的明朝再怎么想办法面对八旗军也是节节败退。

而这个时期,明朝与海外的一些国家已经有了一些交流。其中之一便是葡萄牙

澳门

但是和葡萄牙的交流却是耻辱的。

因为此时的澳门已经被葡萄牙侵占。而从葡萄牙的收藏里中我们发现一个事实,明朝曾经确实有过希望,但是却希望却被崇祯皇帝和东林党一手葬送。

八旗军,这支在世界战争史上都充满传奇色彩的军队在明朝和以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带领的后金大军的战争中展现了自己强大的一面,明军面对八旗军屡战屡败。

有人会疑惑,明朝的军事力量为什么这么弱了。要知道曾经明朝也是继唐朝之后再次实现大一统的王朝。

这是因为土木堡之战,明朝的武将集团伤亡惨重,军方的顶梁柱例如英国公等人几乎全部葬身于此战,精锐军队也损失殆尽。

此战直接影响到了明朝的国运。本身武将的培养要比文官更难,加上1449年的“土木堡之战”。

文官趁此机会大肆打压武将,到了后来武将甚至要对文官点头哈腰,毫无尊严可言。

文官在盛世时期作用很大,但是在乱世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将集团的国家就是一口肥肉,谁都想上去咬一口。


寻求外援

徐光启这个人,他不仅才华出众,而且知道一些西方的武器和事迹。

早在1621年的时候,他就给崇祯帝谏言,说希望能够使用西方的武器,并且招募现在占据澳门的蛮夷也就是现在的葡萄牙人为明朝而战。

五月,葡萄牙派来了一些人来援助明朝,但是一个国家必然有一些守旧人,而且这些人很多都占据高位,葡萄牙的援兵没有训练几天就被这些人给赶走

但是经过训练的将士大显神威,更是将努尔哈赤炸死。清朝建立后将火炮“打入冷宫”。

有资料记载,清朝的一处藏宝之地里面有大量的火炮,若是清朝在被西方列强侵略的时候使用不一定会败,但却因为历史原因不愿使用。这也使得中国被世界潮流所抛弃,中国军事力量远弱于西方各国。

火炮和炮手在宁远之战的大显神威为徐光启提供了底气,徐光启继续上奏崇祯皇帝希望继续得到葡萄牙的帮助。

崇祯最终决定再次借助葡萄牙人的力量,葡萄牙也没有让崇祯失望,又一次援助了明朝。

而当这些人到了之后,没有让崇祯和徐光启失望,他们带给八旗的是无尽的梦魇。在西方火炮的打击下,八旗军四散而逃,明军趁此机会连续收回领土。

这些葡萄牙人证明了他们能力,为徐光启再次进谏提供了有力的条件。至于保守党为主的官员在这些战果下只能偃旗息鼓,等待新的机会。

徐光启眼见时机已到,再次上朝谏言,按照徐光启的设想只要之后明朝内部有了足够的人才就不需要再借助葡萄牙的力量了。

崇祯自缢

那时崇祯若是想要收回全部领土也是轻而易举,甚至到时可以将满族大军全部抹杀。

徐光启认为只要能够完成这军事方面的变革,之后的内部政治改革可以慢慢进行,若是按照徐光启的设想,明朝将来会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改革。

看到这里或许认为崇祯皇帝真的是一位明君,但是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个人的努力改变轨道。明朝真的已经走到了他的终点。

但是或许是明朝真的气数已尽。崇祯皇帝下令让葡萄牙人帮助明朝训练火炮手,徐光启也派自己的弟子孙元化协助葡萄牙人。但是后来这位功臣弟子也没有得到善终。

吴桥兵变

这些军队在沿海地区,与满族大军相互对峙。后来,双方在东江皮岛地区展开激战,大败满族大军。但之后孙元化的属下孔有德的叛变却将明朝复兴的火种彻底掐灭。

17世纪30年代初,孔有德接到命令援助某处被满族军队攻打的城池,但路上遭遇天灾,受军部命令改道行军,孔有德带领部分精兵先行支援。

因为是急行军,孔有德等人携带的物资并不充足,原先孔有德认为他们是为了大明而战,沿途的民众应该不至于因为一些间隙对他们冷眼相待。

但是孔有德低估了人性的劣根。一路上他们的看到的是家家关门闭户,甚至有些人说着风凉话。将士们饿的眼冒金星。照这样下去即便到了支援地也没有挥刀的力气了。

到了吴桥附近,当地官员不顾国家安危继续刁难他们。有人实在受不了行了盗窃之事,偷了当地一个家族的家禽。

这下惹了大祸,这家的家主曾经的吏部官员。孔有德本不想将事情闹大一退再退,但是后来王象春的家仆蹬鼻子上脸羞辱士兵,激怒了其他士兵,将那家仆砍杀,放火烧了王家。

孔有德大势所趋之下只能选择叛变,史称“吴桥兵变”。孔有德在耿忠明的协助下攻破登州,自号“都元帅”。

明朝知道此事后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一些官员认为应当安抚孔有德并招降他,因为在他们看来孔有德的反叛并不是不可原谅的,事情起因和他无关。强硬派却说孔有德反叛了就必须杀,以证明朝威名。

在这种情况下应当尽快敲定章程,但是崇祯的迟疑不定给了孔有德发育时间,他将在皮岛的旧部重新收入麾下。有了强大的军队的孔有德的野心完全展现出来。

明朝眼见招降不成便派各路大军绞杀孔有德,过程中损失的都是明朝的国防力量,在这种情况下无疑是让明朝雪上加霜。最终孔有德投向了满族大军。

葡萄牙支援的士兵也死的死,伤的伤,这些人进入明朝三年有余,为明朝培养了数不胜数的炮手,最后没有死在满族手上,却死在了自己训练过的明军手上。

谁能想到这样一支王牌军队叛变的最开始的原因竟然是因为一只鸡。

加上在这之前明朝数位将军因为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死的死,关的关。本身就羸弱的明朝军方雪上加霜。就连徐光启的弟子孙元化也在政治斗争中被关入大牢。

此时葡萄牙是否愿意再次支援成了明朝最后的底牌,为了得到葡萄牙的支持徐启光甚至答应了数个无理的条件,可见此时明朝已经岌岌可危。

卢兆龙在这期间跳的最欢

葬送最后的机会

但是一位卢姓官员认为葡萄牙帮助明朝必然有自己的算盘,或许是为了实地考察明朝各处的地形。加上徐光启答应的条件极大地损害了他们这些世家大族的利益,这些人联合起来向崇光上奏反对。

再加上天朝上国的优越感让这些老人始终不愿意承认自己曾经为之自豪的国度的落后。

崇祯皇帝本身是和徐光启的站在一起,但是水滴石穿,最终被老人们说服,徐光启失去了崇祯的支持也难以为继。葡萄牙这一批援军还未抵达京城就被遣散。

在明清战争上,并未听闻有葡萄牙的士兵投降满族,但是身为汉族的明军却成批成批的向满族投降,当了汉奸。

但是即使这样,明朝的保守派仍然不信任他们,虽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但是若是葡萄牙的第三批援军抵达前线,在他们的帮助下或许有击败满族大军的可能,孔有德他们毕竟只接受了短时间的训练,不一定将他们的本领全都学会。

明朝最后的希望却被这样遣散,其实保守的官员们所说其实并不道理。

明清再怎么打都是内部战争,但是葡萄牙的参战就相当于明朝勾结外族,即使明朝最终获胜,朝廷和皇室的声望也会跌到谷底。

因此留给崇祯的可以说是一个死局。


总结

但是崇祯和世家的地位不同,京城被破他必死无疑,而世家大族却是新朝建立后需要仰仗的地头蛇,所以双方的根本利益并不相同。所以崇祯的失败有外部原因,但也有是他自身没有长远的眼光。

但是当时的明朝已经是风雨飘零,葡萄牙可以说是明朝最后的希望,结果却因为崇祯自己眼光的缺失,世家大族的蛊惑,最终让崇祯亲手放弃了这个生路。

但是不能全怪崇祯,在崇祯在位期间,为了惩治贪污官吏崇祯想尽了各种办法,但是都没有奏效,反而让这些官吏更加猖狂。

因此,崇祯很多事情都是亲自去做,这也间接导致了崇祯的可用之臣,可信之臣越来越少。


京城内部的明争暗斗层出不穷,到了后来大量世家暗中联系皇太极,闯王李自成二人。京城内部毫无秘密可言。整个明朝毫不遮掩的摆在二人眼中。

崇祯的失败我认为有他的原因,但更多的应该是时代原因。


而且先帝并未留给后人足够的底蕴和财富,先代帝皇留给他的却是魏忠贤这样的奸臣。

崇祯能够铲除他已经是尽了自己最大的力量,但是军备废弛,军力衰弱这些已经持续了数十年的事实不是崇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明朝的灭亡一样可以给我们带来经验,明朝的灭亡也离不开海禁的实施。


原先明朝是最早一批开始大航海的国家,若是赶上时代的潮流明朝或许能够存在到今天,但是后来国内的种种事情和朝堂内部的倾轧让明朝再无力进行大航海。

也因此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


封闭自我就意味着落后,在当今这个多元化,全球化的世界,通过研究过去的教训,经验使自己少走弯路,更好的面对未来的危机和挑战。

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历史,从中得到更多的先人的智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6

标签:明朝   葡萄牙   吴桥   崇祯   满族   京城   火炮   武将   大军   皇帝   原因   真实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