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首次北伐时,失去了11位大将,仅看名单就知道他败得有多惨

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名号至今仍如雷贯耳,他在战场上设了很多有名的计策,其中却有一场精心策划的战役,却让诸葛亮一败涂地,最后不得已设下空城计,才安然脱身。

事后诸葛亮回忆起这场战事,也是无限感慨。当初仅仅是一步之差,就可以实现“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了。

偏偏因为一个失误,害的诸葛亮满盘皆输,蜀军因此元气大伤,这给汉室的衰落埋下伏笔。

按理说,以诸葛亮的聪明才智,就算是吃了败仗,也能让大军很快恢复生机,为什么汉军会开始一蹶不振了呢?到底是怎样的一场战争,让蜀军付出如此大的代价?

第一次北伐,战局堪忧

这一场战争诸葛亮做了万全的准备,可以说是举全国之力,只为一次性攻进长安,恢复汉室对中原的绝对统治地位。

而且也是在早早就瞄准时机的,那时候曹魏大军正和东吴纠缠,一时之间找不出像样的军队来抵御蜀军的来势汹汹。

对于一场相当于豪赌的战役,诸葛亮极其重视,特地派出身经百战的赵云和和邓芝打头阵,自己率领主力军攻击陇西。

蜀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南安、无水和安定三郡,只要控制住陇西五郡,胜利便指日可待。

此时诸葛亮更加不敢有半分懈怠,白天也是亲自前去鼓舞三军,他振奋人心的誓言回荡在每个士兵的心间,诸葛亮说:“为汉室鞠躬尽瘁,万死不悔。”

汉军士气高涨,很快就攻入曹魏的腹地。再加上这个时候,曹丕刚去世不久,新帝曹睿尚未稳定政局,暂时没有大量的精力来对付蜀军。

因此,曹军最大限度也只是和诸葛亮周旋,此刻就看谁能先一步占领先机了。偏偏在这紧要关头,街亭失守了。

这个消息犹如一道晴天霹雳,诸葛亮脑袋翁文作响,他的脑子里出现一个声音:完了,一切全完了。街亭失守,意味着曹军强悍的支援也会随后赶到。

当初中国领土共分十三个州,曹魏独占九州,汉室仅有一州,兵力也只有曹军的五分之一左右。现在曹军调整好了,直往蜀军这边扑来。

双方兵力悬殊,诸葛亮毫无悬念的败了。更要命的是,他自己也深陷险境。一时之间,曹军士气大振,大有要把诸葛亮军队全部歼灭的气焰。

走投无路之下,诸葛亮决定保留实力,退回蜀地。一招空城计,让诸葛亮全身而退。但是回到蜀地的诸葛亮满面忧愁,几年的心血就这样轻而易举的毁于一旦了。

诸葛亮不是不能接受失败,当年刘备几乎把七十万大军送上绝路,他也能坦然面对,因为那个时候,主力军还在,主将也还在。

可是第一次北伐和以往的每一次战争都不同,细数一番,诸葛亮折损了十一名大将。

这些人是看着汉室一步步成长起来的,个个是有功之臣,而且影响力极大。失去他们,汉军的战斗力必将大打折扣。

诸葛亮本人也已经老了,没有从前的精力。况且想要组建一支强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曹魏原本的态度就是要耗死诸葛亮,现在汉室要花费时间去休养生息,而且还不一定能恢复到从前的模样。

等汉军缓过气来,曹魏早就处理好了烂摊子,战争的主动权又到了曹魏手中。

无论怎么看,第一次北伐的损失都是不可挽回的,尤其是逝去的大将,对汉室来说绝对是一场重大打击。

诸葛亮用冰冷的眼神凝视苍天,似乎在诘问,也可能在悲伤。死在第一次北伐战争的大将究竟是何方神圣,能让诸葛亮感受到一瞬间的心灰意冷?

遗憾离世的十一位大将

后来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写道:“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

这些人全是汉军的中流砥柱,如果说蜀军兵士被灭,但这些在,想要东山再起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最终击垮诸葛亮的是赵云之死,从这里也可以窥见汉室气数已尽。连日的奔波彻底耗尽了赵云的生命力,这时候的赵云年事已高,若是汉军长驱直入,他身体或许还能抗住。

可是,蜀军被曹魏打得落花流水,只能仓皇逃脱,不知道比进攻累几倍。所以赵云的身体在会蜀地的途中,身体一步步衰弱下去,最后还是没有挺到回家的日子,死在了半路上。

赵云从一开始就跟着刘备打天下,战斗力是首屈一指的。赵云一辈子立下的战功,足以傲视任何强将。

当初赵云以一己之力从十万大军的手中救回刘备的儿子,从此之后,对方一听到赵云的名字都要瑟瑟发抖。这样的人存在,哪怕他无力出战,也足以稳定军心。

赵云一直是军中的一剂强心剂,默默的鼓舞着将士。赵云一死,弊端立刻显露出来。

可是人总要面对现实,回到蜀地后,就该秋后算账了。毕竟原本占尽先机的一场战役,就因为一个地方纰漏,最后被敌人打得狼狈不堪,损失惨重,总要有一个人来承担责任。

罪魁祸首马谡一定是不能放过的,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还下令杀了同样不服军令的张休和李为等人。但是这并不能挽回什么,因为人才的流失是致命的。

第一次北伐失败后,诸葛亮重整旗鼓,开始招兵买马。不过这时候的诸葛亮显然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再也不见羽扇纶巾的气势。取而代之的是整日忧心忡忡,愁眉苦脸。

有人来劝军师保重身体,诸葛亮挥挥手,叫退了来人,然后陷入更深的苦闷之中。这位身经百战的军师,其实在心中默默自责,千算万算最终还是被自己人破坏大计。

之后,诸葛亮还进行了另外几次北伐,不过全以失败告终,本人也死在了北伐的路上,汉室从此一蹶不振。

前后六次北伐战绩对比,其实最接近的是第一次北伐,如果那次没有那么一点美中不足的意外,三国可能早就统一了,诸葛亮也不至于含恨而终。

生命的最后关头,诸葛亮是遗憾的,他终究还是没有打进中原,实在有违刘备嘱托。不知道临终前,诸葛亮有没有想起坏他大计的马谡。

马谡是首次北伐失败的主要责任人,他到底干了什么?

自作聪明,败坏大事

诸葛亮在前面攻池掠地,但是有一个地方一定要牢牢守住,一定不能让曹魏有机可乘,这个地方就是街亭。只有掌握街亭,汉军的后方才有安全保障。

如果曹魏出兵支援,街亭是毕竟之路。诸葛亮很清楚,若援军不到,他很快就能击溃陇西,直挺长安。只要拿下都城,大局已定,剩下的曹军也就只能乖乖归顺。

还有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就是切断陇西与凉州联系。凉州有曹魏最大的养马场,战马是作战是重要工具,而且消耗很大,需要源源不断的供给。

一旦战马供给跟不上,那么曹魏的战就难打了,汉军离胜利便更进一步。

为了敲定街亭的守将,诸葛亮可谓是想破头脑。就在诸葛亮左右为难之时,诸葛亮的徒弟马谡自告奋勇地站出来,说:“我愿尽全力,守住街亭。”

诸葛亮素来了解自己的这个徒弟,平时理论知识学得不错,但作战经验比较少。

把街亭交给马谡是一个冒险的行为,但是奈何眼下无人可用,诸葛亮也只好退而求其次,答应马谡。走之前诸葛亮特意嘱托马谡,只要拖住他们前进的步伐就好。

可是这个马谡偏偏想立大功,带着部队就上了山,想要一举击退曹军。马谡完全没有认真观察街亭的地势,也没有思考诸葛亮的话,固执地实行着自己的战略。

不幸的是,马谡遇上的对手是曹魏名将张郃。张郃身经百战,一眼就看出街亭的破绽。

他的军队把马谡驻守的山给团团围住,并且切断了水源。

没有经验的马谡立刻就自乱阵脚,甚至人家张郃都还没有出手,马谡就带着军队逃之夭夭了。结果张郃就追在后面捡漏,差不多就把马谡带的那一队人马杀了个精光。

并且借此机会张郃还顺带着送给了诸葛亮一个措手不及,诸葛亮万万没想到自己临行前的特意嘱托却被当成了耳旁风。

马谡灰头土脸地逃回蜀地,气还没喘匀就被人押走了,实属罪有应得。诸葛亮恨铁不成钢的看着马谡,自己真是瞎了眼才收了马谡这么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徒弟。

马谡的死代表着第一次北伐落幕,往事不可追,失败不回头。就算诸葛亮只身一人,他也会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一个人守护汉室的兴亡,只要诸葛亮在一人,汉室就不能亡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陇西   大将   街亭   汉室   汉军   身经百战   徒弟   大军   军队   身体   名单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