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美国人100多年前关于中美关系的预言!

毕大费/编撰


【1】

一个世纪以前,美国社会学家、威斯康辛大学教授E.A.罗斯来到中国,进行了为期六个月考察,行程期间,一边记录一边思考,回国后写了一本书,从身体素质、民族性格、生存现状、工业发展、禁烟运动、中国女性、宗教信仰、西部中国和教育方式等九个层面记叙并分析了晚清末期中国社会生活状态,该书于1911年出版,书名为《变化中的中国人》。罗斯教授在中国是在辛亥革命之前,本书出版则在辛亥革命之后。书中看到,东西文化在中国社会有着明显的冲突痕迹。

一个世纪之前的手稿,现在读起来依然栩栩如生,丝毫没有陈词滥调的感觉,相反,罗斯教授以其独特的专业背景和比较客观中立的态度,加上详实具体的描写,以及他作为社会学家独到的个人洞见观察与分析问题,很多中国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情,在罗斯教授看来却是另一番情景,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因此,这部访问笔记也被人称为“中国人认识自我的一面镜子”。

阅读此书,从中也能找到美国“仇中”的“病根”,对于妥善处理中美关系,或有指导意义。

【2】

该书第7章“工业发展现状”中,罗斯教授引用了西方人将中国人对白种人构成的威胁称为“黄祸”的原由,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的臆测:

第一,在经济领域,“如果中国人在掌握了西方的知识以后,将其运用到人力资源的开发和节约,就会影响到西方经济的持续增长,也会使西方人的高收入受到威胁。到时候,西方国家的人们就很难像现在这样过着闲适的生活了。要阻止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西方国家就一定要联合起来,在统一方针的指导下采取一致的行动。”

第二,在军事领域,“东方如拿破仑·波拿巴式的军事领袖,将带领黄种人的现代化军队向西方列强宣战,毫无疑问,胜利的一方必定是这支规模巨大、武器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甚至,他们还会迅速向整个欧洲进发。“

第三,在工业领域,“东方人将战胜西方。中国人口众多,人民又勤劳又有智慧,生活水平低,有人以此推断,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成为一个工业大国,那些物廉价美的中国制造,如钢铁、轮船、机器、家具及纺织品等将源源不断地涌入中立国家,然后将西方国家挤出那里的商品市场。同时,一番激烈的争斗、对立和磨合也将在中国工厂主和白人劳工之间发生。最后,为了保住饭碗,白人劳工将被迫接受中国人拟定的工资。对那些西方工业强国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致命的打击,但他们却对此束手无策,无论是实施限额移民,还是启动关税壁垒,都无法使本国利益得到有效的保护。”


【3】

罗斯教授根据自己的实地考察,仔细剖析和驳斥了西方人的谬误观点,他认为:

其一,西方人关于中国军事方面的猜想之谬误,“显然过于理想化,一些来中国考察过的人,或是对中国社会的真实状况有所了解的人并不这样认为。西欧人好斗、崇尚武力,但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看不到这些特征,年轻人之间发生冲突,不会随便动手和人比试,而是像女人般用脏话来攻击对方,就算打斗起来,他们肯定不会向对方的要害处下手。苦力们一旦争吵起来,极少使用暴力,多半互相谩骂一阵便作罢。”“如果认为中国人胆小软弱,就有些草率了。事实上,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勇敢无畏的精神,他们之所以选择委曲求全,只是因为他们认为动武是一种愚笨的行为,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只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同时,罗斯教授还对比了中国人与日本人的区别,他认为东方人,日本人更具尚武精神。值得说明的是,罗斯教授的论断,早在日本发动大规模侵略战争的20年之前,非常难得可贵。

罗斯教授举例说,“新加坡为了避免传染病的扩散,对三千名中国人和三百名日本人进行一次隔离检疫。隔离期间,日本人常常滋生事端,比如,吃饭时,日本人要求排在中国人的前面,显然,中国人只要稍加反对,就能让日本人打消这个无理的念头,但他们却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同意了日本人的要求。”

罗斯教授针对中国人与日本人的不同反应进行分析,“在日本农民身上,能看到军人般的英勇气魄,而在中国士兵那里,只有农民的顺从和忍耐。中国人之所以缺乏尚武精神,和他们思想里的一种坚不可摧的信念有关:在中国人看来,公理或天理是胜于强权的,无论遇到什么问题,‘理’会帮助人们抚平一切。所以,中国人在面对欺辱时,只要还能看到一丝和平的希望,他们就会竭尽全力地维系;而在富国方面,中国人更愿意依靠自身的努力使国家变得富强,也不要用武力使他人屈服来实现这个愿望。如果要重新激发起中国人的尚武精神,就必须让他们经历一连串大的触动,从而撼动这些信念。

其二,西方人关于中国工业方面猜想之谬误,“毫无疑问,没有哪个国家的工厂主可以抗拒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廉价劳动力。在上海,缫丝厂女工每天干十一小时的活,领到的日薪只有八到十一美分……与之相比,那些在美国南芝加哥钢铁厂工作的斯拉夫人,则要幸福多了,虽然他们还是新手,却拿着十倍于前者的月薪。”“二十年来,四十六个缫丝厂在中国拔地而起,仅上海一地就拥有三十八个……这些生机勃勃的工业景象让(西方)一部分人觉得,中国工业迅猛发展的时期要来临了。……抛开浮于表面的东西并进一步探究其本质,就会发现,起码还要经过几代人的打拼,中国才会成为工业大国。因此,现在中国工业不会再出现突飞猛进的发展。那么,是什么原因阻碍了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呢?”

首先,“中国国内商品供需还未达到平衡之前,中国企业就不会向国际市场进发。如今(指1911年本书出版时),中国人的平均购买力还不到美国人的百分之十四,因此,中国市场比美国的商品市场大一倍多,假如把中国人每年需要的棉织品铺成一条毯子,其长度绝对可以达到月球,而宽度也有六十英尺!另外,东亚商品市场扩大后,中国国内市场对那些廉价商品,如纺织品、服装、餐具、钟表以及梳妆用品的需求更加旺盛,于是,他们会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发展民族工业上。所以,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白人都不必为中国制造品席卷南美洲和非洲市场,并对白人国家的贸易形成威胁而忧心忡忡。”

其次,“由于劳工的技能和素质有限,中国商品价格和劳工工价之间的悬殊一直存在,通常是商品价格越高,劳工工价越低。而中国劳工要达到德国及美国劳工那样的技术水平,还需在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不间断地学习知识,掌握技术,并习惯工厂的环境,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罗斯教授举例说,“虽然中国劳工的工价只有比利时劳工的百分之二十,但从比利时进口一架铁桥的价格,远低于中国人自己建造所需的花销,也就是说,现在,把五个中国工人的价值加起来,都比不上一个比例是钢铁工人的价值。由此不难看出,至少要在几十年后,中国劳工的水平才有可能追上现代西方人。”

罗斯教授预测说,“在交通方面,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都有极好的发展前景,这完全得益于中国高密度的人口和集约型农业。所以,只要善于经营,高于现在十倍的铁路历程一旦建成,其产生的高额利润一定会令投资者振奋不已。进一步说,只要中国能将国内多余的资金集中起来,加大铁路建设的力度,不出三十年,就能建成一个初具规模的铁路网,实现供需平衡。铁路建设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在当今中国扮演着重要的时代角色。”

罗斯教授还深入分析了清朝末年极其艰难的营商环境,“一个新加坡的承包商退休回国后,听说广东汕头的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果他过于轻率,不假思索地便到那里投资开矿,会是怎样的情况呢?事实上,开采工作困难重重。首先,他不得不应付当地客家人的纠缠,用钱财将他们打发后,还得贿赂当地官员;接着,他还要给“厘金”官员一些好处,这样进口机器才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然后,为了确保无障碍通行,在产品运往港口的路上,还得分别向经过地区的行政官员缴纳“过路费”;最后,由于人们相信鬼神之说,认为矿井作业会给人带来霉运,惊扰地龙,所以在经营期间,他还要随时做好被迫停工的准备。怪不得我曾听一位政府高官说,所有官方企业都是有旧势力保护的。”

前段时间看电视剧《狂飙》,内地一些城市的营商环境,距罗斯教授出版该书已过了110多年,不知变化了多少?


【4】

如果说以上只是罗斯教授在经济社会结构层面的具体分析,那么接下来,罗斯教授对于当时清朝末期国民性的剖析,则让人神色凝重,略摘重点如下。

1、从宏观上来看,中国的工农业在各个地区都有发展,但大都是小农经济和作坊式的小型手工业,经济效益普遍不高。而在管理大型企业或股份公司时,中国商人明显缺乏相应的知识储备和有效的实战经验。此外,在社会上名望颇高的商人和银行家,还没有建立起应有的商业道德,中国商人间没有诚信可言。在中国,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没有道德方面的约束,他们只关心能否从中获利。中国人有一种极难撼动的思想观念,那就是:无论干什么都要从中收取点酬金,或者“得到点什么”,并且,这种观念会持续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一个在中国生活了三十年的外国海关职员,跟我(指罗斯教授)讲他对中国人的认识:“我刚来中国时,就发现仆人们有一个非常不好的习惯,他们总是占我的‘便宜’,为此我一度很烦恼,认为这是中国人对待外国人时特有的习惯。但后来,我和我的中国老师交谈过后才恍然大悟,她说:‘事实上,中国人也会对自己人有这种行为,我给老用人五个铜板,让她帮我买吃的,她肯定会悄悄扣下一个铜板;假如她从我这里只拿到一铜板买醋的钱,她还是想尽办法拿些好处,如果实在没办法私藏半个铜板,她就故意把醋洒一些到地上。’”

3、“中国是一个不讲诚信的国家”成了外国人公认的真理。也许,这样的评判有武断之嫌,但中国人在商业领域里所表现出来的收酬金、捞回扣的不良习气,在很大程度上促使了这一结论的形成。

4、西方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离开原生家庭,独自到社会上开创生活。中国人则不然,他们极其重视家庭,每个人都有义务帮助其他家庭成员,哪怕做不利于他人的事也在所不惜。其中,帮亲友谋份差事,便是他们认为的义务范畴内的事,而亲友能否胜任那份差事则无关紧要。一个人如果在省城有了一官半职,前去他家登门拜访的亲友一定会络绎不绝,哪怕是远亲也会赶来贺喜,最后来访者都会委托亲戚帮他们找份差事。中国人这种严密的家族关系网,就像病魔一样严重地毒化了社会的风气。

5、中国人已经自主经营京汉铁路两年,但在这条铁路线上,员工们个个都是关系户,这帮人拿工资混日子,没几个有真才实学的。在售票窗处,售票员忙着和人聊天,对那些购票者置之不理,买票的人也很无奈,只好站在窗口生闷气。某路段段长总是被迫雇佣总监的三亲六戚,尽管那些人根本无法胜任工作,对此他即便有些不满,又只能无奈地接受。

6、一所高校,教师总人数不过才二十五或三十人,设置了十个行政岗位,但实际上,其中五个职位都是不管事的闲职。一个在某工厂供职的外国专家发现,厂里养了三十六个领着高薪却只知吸水烟、不干活的闲人,他们中有木材采购员、燃料采购员和蒸汽装备材料保管员。

7、在中国,为一家公司的运营做出最大贡献的,往往不是那些职位颇高、能力出众的人,而是那些基层岗位的平庸之辈。以那些优秀的金融家为例,他们作为公司董事长,却认为那些经管工作是庸俗的,亲力亲为不符合自己高贵的身份,他们就吩咐下属去执行具体工作,而下属和他们有同样的思想,又把工作推给下级。正是这些自以为是、毫不务实的官员,严重阻碍了中国官办企业的发展。

(全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0

标签:罗斯   工价   中美关系   铜板   日本人   美国人   劳工   西方人   中国   教授   中国人   工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