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萧何遇到的职场霸凌


汉三年里的某一天,萧何与往常一样在关中大后方做他的后勤工作,却收到了来自前线汉王刘邦的慰问,萧何对此有些感动,毕竟此时的汉王正在前线跟项羽对峙。

接下来的日子里,前来慰问的使者又来了好几次,萧何在接受完慰问后也没多想,继续自己的工作,这时,有个叫鲍生的人出来跟他说:

“汉王在前方打仗,风餐露宿,却不断派使者来慰劳您,这是对您有所怀疑的表现。为您考虑,您不如将您族中能打仗的子孙兄弟都送到军中效力,这样汉王肯定会更加信任您。”

萧何似乎猜到了什么,没多问就照着鲍生的话做了,刘邦因此十分高兴。



类似的事情在汉十一年又发生了一次,这一年年初,淮阴侯韩信被吕后以谋反的罪名诛杀,远在邯郸前线征讨陈豨的刘邦听到消息后,便派使者来长安提拔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还派了五百名士兵和一名都尉给他做护卫。

萧何升官发财,很多人都前来祝贺他,但是偏偏只有一个叫召平的人对此表示哀悼:

“您的灾难从此要开始了。皇上在外征战而您在大后方镇守,您没有军功却得到加封和护卫,这是因为淮阴侯的事而怀疑您啊。设置护卫保护您并不是因为宠信您,希望您推辞掉这些加封不要接受,再把家财都拿出来资助军用,这样皇上就会高兴了。”

萧何这次也没多问就照着召平的话去做了,刘邦这次也十分高兴。



到了汉十二年,这样的故事又上演了一遍。这一年秋天,英布在东南地区举兵造反,刘邦不得已,再度带兵前往征讨。萧何根据去年的经验,在关中安抚百姓,并拿出所有的家产来资助军用,然而刘邦还是不停派使者来探问萧何在做什么。

这时候又有一个人站出来对萧何说:

“您恐怕不久后就要被灭族了。您现在已经贵为相国,在功臣里排行第一了,还能再封赏您什么呢?您在关中十几年,深得民心,现在仍然勤勤恳恳地干活,与百姓关系和谐,深受百姓爱戴。皇上之所以多次派人来询问您在做什么,是害怕您控制关中动摇大汉的基业啊!您为什么不多买点田地,用压价赊借的方式来败坏自己的名声呢?这样皇上才会安心啊。”

萧何这次还是二话不说就照着做了,刘邦又高兴了一回。



这三件事稍微审视一下便不难发现,它们的情节基本一致,都是以刘邦的特殊动作作为开端,接着便会跳出一个人来告诉萧何这是什么意思,要怎么做才能安全避祸,然后萧何一律照办,最后都以刘邦十分高兴作为结局。

再稍微深入思考一下,我们就会发现其中的诡异之处,每次都刚好有个人跳出来告诉萧何刘邦的用意,并且这个人都刚好能猜到刘邦想要什么,这三个人为什么这么能耐,别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就他们知道?萧何的表现也显得傻乎乎的,他为什么那么听这些人的话?他不怕被这些人误导吗?

这三个人如果作为普通的路人,那他们确实显得很可疑,但如果他们就是刘邦派来的人呢?那这一切就显得合理多了,正因为他们是刘邦派来的人,所以他们很清楚刘邦的想法,而萧何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会对这些人言听计从。

那么,问题又来了,如此故弄玄虚,刘邦又有什么目的?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他每次都提些什么要求,第一次刘邦跟萧何要了族中能打仗的人,第二次让萧何捐钱,第三次则是让萧何自污。

这其实让人有些不明所以,萧何的族人最多也就几十号人,家产跟国家的军费比起来也不过九牛一毛,刘邦打仗真的缺那点人和那点钱吗?最后的要求更离谱,竟然要萧何自污来避嫌,实际上在关中有吕后镇守的情况下,没有军功的萧何根本就造不了刘邦的反。

这三件事情里,与其说刘邦在试探萧何的忠诚,倒不如说是在试探萧何的底线,说白了就是三次隐蔽的霸凌,萧何就像个遇上了流氓无赖的小学生一样,今天被勒索了零食,明天被勒索了玩具,后天则被逼吃屎。



故事还没结束,刘邦平定了英布之乱后回来,一堆百姓挡在路上给刘邦上书,曝光萧何强行贱买百姓田宅的行为。

刘邦把百姓的上书都收了下来,然后来到宫中,这时萧何也来谒见,刘邦笑嘻嘻地说:“你这个相国竟然强买百姓的田宅来让自己获利。”说完把百姓的上书都丢给萧何,说:“你自己去跟百姓谢罪吧!”

没想到萧何却趁机为民请命,说:“长安土地狭小,而上林苑中有很多空地废弃没有使用,希望可以让百姓进去耕作,然后留下的秸秆可以作为鸟兽的饲料。”

刘邦一听直接火了:“你自己收受商人的财物,现在又为他们来请占我的上林苑!”然后就让廷尉把萧何收监,戴上镣铐扔到监狱里去。

原本想看的萧何在百姓面前出糗的戏码没了,他还给自己来了一出为民请命,此时刘邦就像一个遇到反抗的流氓一样气得不行,而且这个反抗自己的还是一向任自己拿捏的绵羊。



过了几天,一名姓王的卫尉来侍奉刘邦,他很奇怪地询问刘邦:“相国是犯了什么大罪,让陛下您突然把他关起来了?”

刘邦振振有词地回答说:“我听说李斯当丞相辅佐秦朝的皇帝,好名声都让给君主,过错全都自己承担,如今相国收了奸商不少钱还为民众请求使用我的上林苑,妄图以此来讨好百姓,所以我把他铐起来治罪。”

没想到王卫尉怼他说:“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只有有利于民众的事便为他们请求,这是宰相的分内之事啊,陛下怎么能因此怀疑相国收了商人的钱呢!而且陛下常年在外征战,相国镇守关中,只要他立场稍微动摇一下这函谷关以西的土地就不归陛下了,相国不趁那时图谋割据,现在反而贪起商人那点金钱?更何况秦朝是因为阻塞言路,听不到自己过错而丢了天下,李斯那样自己承担过错的做法又有什么值得效法的呢!陛下怎么会这么肤浅地怀疑自己的宰相呢!”

刘邦听了很不高兴,但又拿不出话来反驳,兴致全无,当天便让人把萧何放了。这一幕就如同一个流氓正在向别人炫耀他欺负老实人的成果,结果被别人的正义发言喷到心虚,落荒而逃。


萧何被放出来之后,光着脚就跑来向刘邦谢罪,刘邦看了看他,有些过意不去:“相国不用这样,你为百姓请求使用我的上林苑,我没有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昏君罢了,而你确实是位贤相。我故意把你关起来,是想让百姓知道这是我的过错。”这场闹剧最终以刘邦的致歉告终,萧何算是平安落地了。说起来萧何得感谢一下那位王卫尉,要不是他的仗义执言,萧何不知道还要被关多久。

站在萧何的角度再来回顾这场闹剧,他遭受牢狱之灾的根源其实在于他的软弱,面对刘邦不合理的要求,他没有及时拒绝,助长了刘邦的霸凌欲望,在刘邦心里的某个角落,萧何逐渐矮化成他的玩具了,以致于到最后想反抗一下却激怒了刘邦,给自己惹来大祸。

一百多年后,王吉在《奏疏戒昌邑王》里写道:“行宜敏,骨宜刚”,或许这正是萧何所欠缺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汉王   关中   淮阴   相国   林苑   刘邦   陛下   皇上   过错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