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从土匪到东北王,从保安到军政大臣,百姓:他拿钱会办事

1928年,一列从北京缓缓行驶至东北的火车,突然发生爆炸。顿时,火光冲天,列车被炸的气四分五裂,一股高达200多米的黑烟腾空而起。这一阵响彻黎明的爆炸声中,“南满铁路”吊桥的钢板下榻,将乘坐张作霖的火车沉沉地压在了下面。

剧烈的爆炸后,张作霖身负重伤,在乘车前往大帅府的途中,大骂道:“这是谁要害我?”

身旁的人一边治疗,一边回答:“除了日本人,还能有谁?”

张作霖听后,咬牙道“打!”

说完这个字后,张作霖彻底闭上了眼睛。至此,一代枭雄就此殒命。而纵观他的生平,始终贯穿这三个字:一曰赌,二曰混,三曰博。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

张作霖出身贫寒,早年靠土匪打家劫舍才得以立得住脚跟。这样的出身,在民国那些大大小小的军阀中,可以说是存在感最低的一个了。相比于他的老对手吴佩孚,他就又要低人一等了,好歹人家也是个秀才水平。一句人因落魄寻知己,诗写牢愁见性情。就足以秒杀东北王。

张作霖和吴佩孚,一个土匪,一个秀才。可真有点“秀才遇上兵,有理说不清”的感觉。

但在那个只看拳头的年代,张作霖摇身一变,妥妥的创业老总人物。

关于张作霖的祖籍到底是哪里?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河北,一说是山东。但无论是哪里,有一点永远不会变化:从他爷爷开始,就是闯山东的,传承到他这一代,也是个闯山东的。

说起闯山东,还有一番耐人寻味的来历。其实,关东一开始并不是闯出来的,而是出台政策主动吸引人去的。

满清入关后,东北的土地大量的荒废,造成了人多地少的现象。清政府为了让人们去东北开耕荒地,使用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像什么房子,车子,票子等东西,只要去就免费送,而且免费提供土地和粮食。然仅仅只有一个要求:加入当地的户口。

由于中国老百姓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经过了十余年的推广,直到康熙年间才被人们所认可,渐渐地,往东北的农民也就越来越多。

但人太多了也不好,这回轮到清政府干着急了。于是清廷赶紧废止招民开垦的政策,并严禁汉人迁入关外,来了个前后两重天。

这事直到嘉庆年间。发生了许多天灾人祸,闹旱灾,发大水,又有白莲教运动。在这种情况下,大批难民又重新流向了关东,史称“闯关东”

事实证明,虽然都是闯,但张作霖却是独具一格。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时甲午中日战争刚刚结束。辽西一块地方变得异常混乱,张作霖一看,这不机会来了吗?于是袖子一挽,开始了大展拳脚。

同时,他也用行动证明了:做土匪,也是需要天赋的。

很快,张作霖发辖区越来越大,最大时期好像是有24个村子左右。不仅如此,辖区的老百姓也渐渐意识到张作霖和其他土匪的不同,那就是:张土匪拿了钱,是真办事啊!这事个厚实人!

身处乱世之中,老百姓对“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深有体会,此后的日子内,不仅主动自愿来交保护费,而且还对张作霖称赞不已。说他们很守规矩,不仅遵章守纪,而且维护治安,比官府都强。

不过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很快,仇家就在背后阴了张作霖一手。死里逃生的张作霖去了一个叫做八角台的地方。八角台的人希望他能留下来给当地商会当团练(其实就是保安)

原来这张作霖虽然是胡子,但“盗亦有道”,他的好名声早已在那个乱世中传播了出去。土匪都做的有模有样,当保安就更不在话下。

社会上混,主打一口饭吃。这个道理张作霖是再明白不过了。于是毫不犹豫,当即就答应留下来做团练副职,也就是保安队的副队长。

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甲午战争结束后,社会经过几年的动乱后,开始稳定了下来。这对商户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于是,他们向市长写了举荐信推荐张作霖,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不清楚具体说了什么,但总之就是一顿夸。这要是换了别人,看都不会看,但这可是商会啊!

“有钱能使鬼推磨。”这个面子,商会必须的给。市长也有些好奇,这到底是个什么人?

一见面,哎?您猜,怎么着?“人不可貌相”这句话又失灵了,老张那极具欺骗性的外表和谈吐再次打动了增市长。看来,长得帅好处还是蛮多的。

【岁月如刀,谁能想到,年轻时清秀的张作霖,老了会是这个样子(如图)可惜这里发不了表情包!】

岁月如刀,谁能想到,年轻时清秀的张作霖,老了会是这个样子

这运气一来,挡都挡不住。恰在此时,司令员下发了文件,要求各地“化盗为良”,对那些山地土匪开始慢慢教化,招编收安。

在与市长交谈时,老张为了夸大自己的地位,不得不撒谎说他的保安队拥有一个营的兵力(实际上只有一百多人)。因为他知道不久就要接受检查,所以他赶紧回到八角台,发布了一份征才启事,并四处搜寻人才,最终成功招募到足够一个营的士兵。经过这番努力,老张如愿以偿地成为了帮办(副营长)。

之后,张营长开始了人情世故,就是和这些个市长,司令员一起搞好关系。他本人又非常努力,一步步高升,逐渐从副营长,做到团长,旅长,师长,直到掌握整个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

但光是善赌,会混,再怎么着也只是一个普通混混儿的水平,离一代枭雄的标准还差得很远。事实上,老张还能搏。

剿匪记,无间道

当时招安还是比较成功的,毕竟当土匪嘛,就是混口饭吃,犯不着拼命。既然政府肯招安,那有不去的道理呢?于是,附近几个山头的土匪也都个个金盆洗手,找编收安了。

但有一个人却偏偏就不买账,此人姓杜名立三,仗着手中的两把王八盒子,弹无虚发是个非常难以对付的硬骨头。而且他盘踞的山头可谓是易守难攻,就连官军也无可奈何。

于是有人提议,何不让张作霖去试试?众人一听,竖起了大拇指,道:秒啊!老张之前也是土匪,土匪对土匪,肯定了如指掌啊!

时任团长的张作霖就这么屁颠屁颠地来剿匪了。像什么封官给钱,保你下半辈子衣食无忧这样的计谋老张也都用到了,可还是没有成功。最后他玩儿了一招绝的,就是在他的义父身上打主意。

老张的义父是黑山秀才杜泮林,他和杜立三是同族叔叔关系。杜秀才是个书呆子,老张利用了他,让他写了一封亲笔信诱骗杜立三出来,结果成功地将其擒获。

当时,杜立三是辽西最难缠的土匪,一旦除去他,其他小匪自然不敢再胡作非为。老张也因此功绩从团长晋升为旅长。

当时,沙俄故意制造蒙汉矛盾 ,挑起蒙汉相互仇恨,借此机会,要求内蒙独立。时任东三省总督的徐世昌,意识到沙俄的意图是要将内蒙分裂出去。他与奉天将军赵尔巽商讨后,决定派遣张作霖前往通辽剿灭蒙匪。

张作霖接到命令后,赶紧连夜征兵,率军星夜兼程赶往通辽。蒙匪也知道张作霖不是酒囊饭袋之辈。辽西都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有加之蒙古人个个都是轻骑兵。于是,蒙匪也改变了作战计划,上一刻,还在杀人越货,又抢又夺,下一刻,就又消失的无影无踪。绝不恋战,不在一地过多停留,这就是他们的战术。

一开始张作霖也打不着骑兵,不过很快他就有了办法。

这个办法就叫做:无间道。


来去如风、打完就走的蒙古骑匪,遇到张作霖可是倒足了大霉

张作霖派遣了像杨子荣一样的角色潜入叛匪内部,以此获取情报,并逐渐揪出了这帮叛匪的真正身份。最终,他们不仅被打得落花流水,还在长途追击中被赶出了国境。

这次行动维护了东北边境的安宁,老张功不可没。其对蒙匪的穷追猛打体现了他在关键时刻能够充分发挥勇气和智谋的精神。

总结

张作霖是一个非常具有争议性的历史人物,有些人称赞他为“东北虎将”,有些人则认为他是一个极权主义者和残暴的独裁者。他的政治和军事影响十分深远。

虽然他的手段有时候显得残忍和极端,但是他也为东北地区带来了相对稳定和繁荣,同时也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变革。然而,无论如何,张作霖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传奇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珍贵的历史遗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沙俄   土匪   通辽   叛匪   内蒙   辽西   营长   军政   山东   秀才   大臣   市长   保安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