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年”和“终年”有啥区别?别大意,用错了会闹笑话的!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而相应的礼仪和法度(即礼法)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被制定,距今已有2848年的漫长历史。

从古至今,中国人的言谈举止都是有着严格规定的,如“以礼为先”不但古时候严格遵守,也是现如今华夏民族做人做事的标杆。

不过随着历史的演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礼治也逐渐化繁为简,一些繁琐的礼节和礼仪逐渐被省去,不过它们的核心部分依然在代代相传。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婚丧嫁娶,这些人生中重要的仪式,至今依然还保留着隆重的仪式感。

丧葬的仪式

丧葬,是一个人在人生终点的一场仪式,它的整个过程都包含许多繁琐的礼仪和仪式,并且其中的每个步骤都有其特殊含义,是绝对不能错乱的,同时,里边忌讳的条条框框也非常繁琐。

像对死亡的表达,有时候仅一字之差,就会冒犯得罪了主人,犯下大忌。譬如“享年“和”终年“,这二者都有表达死者去世时有多大岁数的意思,可是它们之间的含义却千差万别,所以我们在这样的场合下一定要小心慎重用词。

下面聊聊这两个词语该如何使用?

当一个人离世后,后人都要为他举办一场葬礼,这是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传统习俗。是后人对前人孝道的传承,也是一种十分庄重的仪式。无论是上层社会的达官显贵、土豪劣绅,还是底层的平民百姓,后人都要为其办一场完整的葬礼仪式来为他告别送行。

“享年”和“终年”主要体现在发讣告的步骤中。一个人去世后,邀请亲朋好友参加葬礼仪式的讣告中,一般会大致介绍一下死者的生平经历,比如生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死于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做过那些值得骄傲的事等等。

这些都是最基本,也是必不可少的。而发送讣告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比较正式的书面讣告,另一种则是比较简单通俗口头讣告。

书面讣告常盛行于大户人家、书香门第、身份显赫的达官贵人等。相比口头讣告它显得更加正式和庄严,更能体现逝者生前身份和地位。书面讣告一般都采用手写,由字体公正的人执笔。

口头讣告形式更加适用在普通百姓之间,这个阶层没有太高的文化基础,对于发讣告也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把消息告知应该知道的人即可。特别是通讯便捷的当下,选择口头讣告方式,非常便利和快捷。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年龄阶段的逝者,所用讣告纸张颜色也是有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年龄60岁以下的逝者,用黄色纸张,60岁以上则用白色纸张。讣告内容不宜过长,因为逝者灵堂会有详细的生平简介,以及葬礼的详细安排流程。

而“享年”与“终年”主要差别体现在讣告内容上,是对逝者生前身份和所做贡献的一种表达方式。

什么场合用“享年”?什么场合用“终年”?

和“终年”相比,“享年”的感情色彩更为浓重,带有后人对逝者的尊重和敬仰的意思。比如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的领导人,某个领域的杰出贡献者,他们生前被民众尊敬和爱戴,对这样的逝者,都会使用“享年”来表达后人对他的尊重和不舍。

比如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去世时,相关报道讣告中,用的都是“享年”。是后人对他的尊重、敬仰和不舍的一种表达方式,也是对他生前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的认可。

而“终年”这个词汇相对中性化,没有什么大功劳,没有犯过大的错误,即中规中矩的一生。用“终年”只是正常的介绍逝者去世时的年龄,不带有特别的感情色彩。

总而言之,“终年”这个词常用于普通百姓,“享年”多用于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的人。

所以在为逝者撰写讣告时要非常小心认真,在拿不定主意时应该和逝者家人商量。否则会冒犯家人也是对逝者的不尊重。

当然,以上是严格按照中国古老文化传统规定的丧葬用词流程。而现实生活中,也没有那么严格,比如60岁以上的老人去世是可用“享年”的,而20-60岁的世者常用“终年”,20岁以下则是早夭等等。

虽然现在再讣告用词上已经没有那么严格了,但还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了解。我国文化里有句话叫“逝者为大”,在这样的环境下用词要非常慎重。其次丧葬、讣告更是我们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应该让它完整的流传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享年   终年   讣告   闹笑话   丧葬   逝者   葬礼   繁琐   生前   大意   口头   仪式   区别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