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2万5千里的红军长征,老兵回忆:每天早上第一个小时都不会走路

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工农红军战士们用自己铿锵的步伐和坚定的信念谱写了一部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在这两万五千里的征程之中,人们除了关注"过雪山",也关注同样艰难的"过草地"阶段。

据红四方面军三十军八十九师部秘书方子易将军回忆,"某种程度上,草地还不如雪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红军所行进的这段草地中的沼泽地区,"其间暗沟纵横,草墩浮在稀泥上面,一脚踏错,就往下陷,越动越陷,越陷越深,直至没顶"。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草地,现如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万水千山只等闲

红军长征一路上,翻越了两次雪山,踏过了三次草地。这期间所遇到的不止有敌人的围堵,还有自然环境所带来的巨大挑战。当年红军长征中经过的"草地"地区,实际就是今天的四川北部,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主要指的是川西北若尔盖地区。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人烟稀少,物产不丰

红军在草甸之中行走,错综复杂的水草之下是泥泞不堪的积水。这里没有山丘,更看不见树木,辽阔的天地之间只有红军队伍在这恶劣的环境之中艰难跋涉。

人和骡马要小心翼翼地踏住草丛根部,不能越过草甸半步,否则就会坠入泥潭之中,越陷越深。据老兵回忆,"最难受的是人的一双脚,整天在锈水中浸泡,又无条件烧水洗脚,每天早上第一个小时都不会走路"。

行军走路就如此之难,宿营更是成为了红军将士们面临的巨大难题。草地之下,到处都是泥泞的淤水,还可能会有"吞人不眨眼"的沼泽在,不可能成为夜宿的落脚点。

行军到了黄昏,就要停止往前走,转而寻找高地、土丘等稍微干燥一点的地方宿营。但也不是每天都能遇到这样合适的地方,若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扎营,将士们便席地而卧,以天为被、以地为床

高原上的天气变化多端,前一秒是晴天,下一秒也许会突然下起倾盆大雨。雨中更需要忧虑的是自身的安全,雨水让本就滑湿的沼泽更添了一份危险,夜晚睡着以后很有可能跌倒、滚到泥潭之中,许多队友都没有跨过夜晚这道坎

在这样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之下,红军战士们没有放弃,以伟大的意志描绘了中国革命路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在长征途中体现的强大的精神力量告诉我们,革命成功是毋庸置疑的!

敢叫天地换新颜

若尔盖草原形成如此多且密集的沼泽湿地,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息息相关。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地理条件,孕育了若尔盖草原这片危险而美丽的绿洲。

首先,若尔盖草原所在的川西北高原是多条河流的发源地,同时若尔盖草原为经流的黄河增加了约30%的径流量。若尔盖草原如同一个巨大的水库,以湿地的形式蕴藏着丰厚的淡水资源

沼泽使得当年红军行进的道路变得异常困难,但也不能否定若尔盖草原的沼泽为改善当地气候、增大河流径流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所以,这里就如同河流的歇息地和集散地。平坦的草原给了河流驻足休整的场所,而经过这里的多条河流也给了它们"说走就走"的机会。

从环境的角度来讲,这里是川西北不可多得的宝库,同时也为许多珍稀动物搭建起了美好的家园。所以,这片当年红军战士走过的草地也被誉为"中国西部高原之肾","川西北高原的绿洲"

然而对于当地民众的日常生活而言,湿地沼泽是阻碍他们发展的一道大坎。湿软松散的土地不适合大部分农作物生长;且当地属于藏民区,沼泽吞没了许多家养牲畜。

在上世纪60年代,若尔盖草原的居民们响应国家的号召,"农业学大寨,向沼泽湿地要草场",大规模人工开沟排水。一道道人工挖出的排水渠将源源不断的清水排出若尔盖草原。

逐渐,原来人们唯恐避之不及的沼泽湿地面积逐渐减少,在新的若尔盖草原之上,人们建设起了美好的家园。农业牧业两手抓,当地的藏民也发展出了有自己民族特色的生活产业。现在的若尔盖草原,不仅人们生活富足,而且经过整改以后,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每天,慕名而来的旅客络绎不绝。他们向往着自然的开阔景色,也希望瞻仰曾经红军走过的漫漫长征路。

风景长宜放眼量

现今的草地,已经不像以往那样沼泽遍布,却出现了新的问题:草场沙化。若再走一遍当年的红军长征路,也许会发现新的问题不是如何从沼泽之中挣扎脱身,而是如何面对漫天的黄沙。

当年革命前辈挖出的排水渠,现在仍在源源不断地把清水输出若尔盖草原;当年为居民造福祉的排水渠,现在却成为了加速若尔盖草原沙化的重要因素,对当地环境和民众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

横在草原上的排水渠,是若尔盖草原的伤疤,这道伤疤深深地刻在今天每一个环境治理人的心头。从事若尔盖湿地草原研究近30年的四川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杨志荣说,"红军长征时'吃人'的沼泽地早就消失了, 现有的沼泽地拖拉机都能平稳开过。"草原的变迁过程是缓慢而令人心痛的

上世纪80年代初,这里还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丰腴草场,是许多生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到了90年代时,随着逐渐消逝的湿地、干涸的湖泊,草原也流尽了它的眼泪,转身留下斑斑点点的沙地。而现在,这些星星点点的沙地逐渐连成片,吞噬驱赶着所剩不多的草原。

经过四川大学梁玉祥教授等专家的研究,他们提出,"若尔盖地区就是中国的沙尘启动源"。且若不加大治理力度,"就会严重影响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生态安全"。红军长征80多年后的今天,这片曾留下过无数辛酸的草地正在逐渐消失。

若尔盖草原沙化的治理是人们在和时间、和自然赛跑。这是一条新的"长征路",在未来某天,若尔盖草原定会停止哭泣,恢复成原来那块耀眼夺目的"绿宝石"。肖华大将在他的《长征组歌》中写道:风雨浸衣骨更硬,也才果腹志越坚。

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回望1934年那段峥嵘岁月,我们当代人怀着对革命先烈的敬爱重走长征路时,更应该怀抱着长征精神,让当年那片沼泽遍布的不毛之地成为生机勃勃的乐园

文/羽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若尔盖   排水渠   当年   草场   湿地   沼泽   红军   河流   草地   草原   早上   小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