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蜀汉推向深渊的并非诸葛亮,也非刘禅,真正的罪魁祸首是这四人

公元263年,蜀国天险被魏国大将邓艾所破,蜀国大臣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偏安一隅的蜀汉政权被灭。

许多人将蜀国被灭的原因归咎于扶不起的刘禅。蜀国本地氏族,更是将蜀国灭亡的原因怪罪于诸葛丞相的多次北伐,耗尽蜀国的国力。

其实蜀汉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真正的罪魁祸首不是诸葛丞相,也不是后主刘禅,而是蜀国的四位大臣,那么这四个人是谁呢?


诸葛亮和刘禅为什么不是罪魁祸首呢?

蜀国的概况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这个政权偏安一隅,在三国中实力最弱,天下九州,只占了益州一州,从人口,经济,地域各方面都不占优势。

蜀汉因为关羽被杀,刘备带兵攻打东吴,夷陵一战大败,伤了蜀汉的元气。刘备223年在白帝城托孤,给儿子刘禅留下了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

诸葛亮是蜀汉的丞相,他每隔几年发动北伐,并不是空耗国力,他是为了解决蜀汉内部的矛盾,向外发动战争,扩大蜀汉的生存空间。并不能说诸葛亮将蜀汉拖入了泥潭。


刘禅是下令投降,保住了自己的命,也是不得已的。当时邓艾破了绵竹,蜀汉已经失去了地理上的优势,朝臣无心抵抗,刘禅如何去抵抗呢?

一场战争并不是最高领导的的一句口号,而是自上而下的动员,当蜀汉的群臣不听命令了,刘禅即使下令也没有人听,甚者他自己的命也不一定保得住。

所以将蜀国的灭亡的锅,扣在诸葛亮和刘禅身上是不合理的,真正将蜀汉推向深渊的是蜀汉的四位大臣,逐步削弱蜀汉,最终走向灭亡。


蜀国灭亡也是一个过程,在此期间的四位大臣加速了这个过程。

荆州糜芳投降

关羽北伐,是刘备在蜀汉称帝之后,从策略上并没有错。战争的前期也很顺利,水淹七军,俘虏于禁、庞德,围困曹仁不敢出城作战。

此时东吴在背后发动袭击,陆逊白衣渡江。关羽此时并不担心自己经营多年的荆州,在他看来,江陵坚固的城墙,不是那么容易攻下的,他没有想到之前因为多次贻误负责军需供应的糜芳,居然贪生怕死,打开城门投降了东吴,让关羽一下失去了后方。

城墙坚固的江陵城里存储着粮草辎重,还有将领士兵的家人都在那里,失去了它就失去了后方,军心崩溃,导致了他兵败麦城被杀。


失去荆州对蜀汉来说,就丧失了扩张之路,从此蜀汉失去了上升之路。

一个小小的粮草官,他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居然叛变东吴,就让蜀国的战略彻底失败,诸葛亮当年的《隆中对》的策略无法实现了。

北伐街亭斩马谡

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掌管内政,他始终要实现刘备的愿望北伐中原,匡扶汉室。打仗需要金钱,诸葛亮在蜀汉大力发展国内的经济。

三国中曹魏实力最强,蜀汉最弱,曹魏没有把蜀汉放在眼里,将东吴作为自己的最主要对手。


公元226年曹丕去世,在这样的契机下,诸葛丞相决定北伐。

228年,诸葛亮北伐,他的战争策略并没有得到将军魏延的赞同,诸葛亮认为拿下陇右是北伐最好的结果。

曹魏新君曹睿是一个权谋心机很深的人,蜀国来袭,他并不慌张,派曹真守邺城,让张郃入祁山,抵抗诸葛来袭。

诸葛亮花了几年时间,谋划的一盘好棋,却被驻守街亭的马谡给毁了。


蜀军攻占了祁山,随后天水、南安、安定等地反水投降蜀,姜维也是此时归蜀。只要切断了关陇通道,守住街亭,就可以拿下陇右,北伐就有成功的可能。

偏偏马谡不听劝告,固执己见,弃城守山,被魏军切断水源,丢了街亭。蜀军优势全无,不得不退回汉中。


诸葛亮不得不撤回蜀汉,失去了大好时机,原本这次北伐是有胜算的,机会时最好的,此后几年多次北伐都没有能实现蜀汉的抱负,诸葛亮耗尽心血,遗憾的在五丈原去世。

志大才疏的诸葛瞻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没有他父亲的才华,缺乏实战经验。他的父亲在生前也发现儿子的问题。

蜀汉晚期,诸葛瞻带兵没有占据有利地形,让邓艾景谷道偷渡,进兵至绵竹,杀败诸葛瞻。

尚书郎黄崇曾多次劝说诸葛瞻迅速抢占险要地势,可诸葛瞻犹豫不决,没有采纳他的意见,错失先机。让邓艾渡过天险,直接进入平原。


他的失败让成都的主战派失去了话语权,所有人都转变为逃跑和投降。那么刘禅没有选择,只能被迫投降。

瓦解蜀汉思想的谯周

谯周之所以历史留名,就是他的一篇文章,让蜀汉政权从内部瓦解。他可以说是一个投降派,为了让自己的言论合法,依靠文化瓦解蜀汉的思想。就是他在邓艾攻入成都时,劝说刘禅投降,令人不齿。

他是蜀中的文坛领袖,还是一个投机分子,他一直散布一种言论,蜀汉太弱,投降曹魏才是唯一的出路。

他的投降言论在诸葛亮去世后,就开始在蜀汉大臣中散布。自上而下开始在朝廷内传播这种风气,孤立主战派姜维。


公元257年,他写下一篇文学作品《仇国论》,通篇就是教育蜀汉不要折腾,不是新生魏国的对手,我们这个国家没有戏了,瓦解了蜀国从高层到老百姓的心。

国家的自信心和政权的合法性都被文章瓦解了,蜀国自上而下的合法性堪忧,蜀汉整个国家的信仰被覆灭了。

连廖化这种将领都公开指责姜维,不要打仗了,将领阶层都相信了这种言论,又如何能不瓦解蜀国的人心呢。

因为诸葛亮和三英不在了,所以才会有这种文化创作。谯周是一个极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为了他这样的文化人的利益。


文章连蜀汉北伐都被否定了,整个国家就没有了存在的意义。

打仗需要人心,团结一致的民心,才能让战争获得胜利,而谯周首先瓦解了蜀汉从上到下的人心,他不就是蜀汉灭亡的罪魁祸首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蜀汉   绵竹   魏国   东吴   荆州   街亭   蜀国   丞相   罪魁祸首   大臣   诸葛   深渊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