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布与中心建构: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研究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历史开讲#

文|汀洲互娱

编辑|汀洲互娱

一、引言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文学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很多有趣的变化,如出现了各种文学流派、各种文学体裁的兴盛等。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艺术和社会价值。因此,对五代十国文学版图进行研究,可以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时期提供更加全面的视角和更深入的认识。

二、地域分布

1.五代十国的政治地理概述

五代时期(907年-960年)

五代时期是从唐朝灭亡后到北宋建立前的一个时期。五代共有十个国家,其中北方的五个国家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北汉,南方的五个国家为南唐、南汉、吴越、闽国、南吴。

五代时期,政治地理上南北分割严重,北方政权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南方政权则以江南和闽粤地区为主要基地。南北两个地区之间的联系不断加强,同时也不断地出现南北朝的矛盾和战争。

十国时期(902年-979年)

十国时期是五代之后的一个时期,十国共有十个国家,分别为前蜀、后蜀、南唐、南汉、吴越、闽国、南吴、楚国、前黔、后荆。

十国时期,政治地理上各国版图较五代时期更加分散,南方政权的势力范围继续扩大,而北方的政权则基本消失。南方政权之间的互动也更加频繁,形成了南方多极化的政治地理局面。

2.文学中的地域分布

北方文学

五代时期,北方政权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这一地区的文学创作自然也十分活跃。其中,后梁时期有李煜的《长恨歌》等名篇,后唐时期有白居易的诗歌创作,后晋时期有崔护、郑谷等人的文学成就。

江南文学

南方政权以江南地区为主要基地,江南地区的文学创作也非常发达。其中,南唐时期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有李煜的《浪淘沙·北岸》等名篇,李清照的《如梦令》等词作。

闽南文学

闽南地区是福建省南部的一个文化地区,五代时期,闽南文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其中,闽国时期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有林逋的《山园小梅·其一》等诗作,陆游的《示儿》等文学作品。

湖广文学

湖广地区是指湖南和湖北两省的地区,五代时期湖广地区的文学成就也比较显著。其中,南汉时期有刘禹锡的《陋室铭》等诗歌创作,后周时期有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名篇。

三、中心建构

1.中心概念的引入

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创作中,地域分布的异质性是显著的,这也导致了不同地区文学创作的风格和成就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研究五代十国文学版图时,需要引入中心概念,来描述不同地区文学创作的核心地位和影响力。

中心概念是指在文学版图中,拥有较大影响力和支配力的文学中心地带。这些文学中心地带可能是某个城市、某个地区,也可能是某个文学流派、某个文学家的代表作品等。

中心概念的引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五代十国时期文学版图的结构和特点,也有助于深入研究当时文学创作的流派、作家、作品等方面的内容。

2.文学中的中心建构

地域中心建构:即以某一地区的文学形成了某一文学中心地带。作品为主导,如唐朝遗风在闽南地区的传承和发扬,形成了闽南文学的中心建构。

流派中心建构:即以某一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为主导,形成了某一文学流派的中心地带。如文言小品和笔记体在宋代文学中的盛行,形成了小品和笔记体文学的中心建构。

作家中心建构:即以某一作家的代表作品为主导,形成了某一作家的中心地带。如南唐李煜的《长恨歌》、北宋苏轼的《赤壁赋》等,成为了南唐和北宋文学中的重要代表作品。

四、地域分布与中心建构的关系

1.地域分布与政治中心的关系

五代十国时期是一个政治割据的时期,各个政治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不断地发生变化。在五代十国的文学版图中,地域分布与政治中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方面,政治中心对地域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例如,南唐的政治中心建立在南方,南唐的文学作品也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以诗歌、曲子为主。北宋的政治中心建立在中原地区,北宋的文学作品也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以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政治中心的地位和影响力,直接影响到地域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另一方面,地域文学也对政治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北汉的政治中心虽然建立在中原地区,但其文学作品却受到了西南地区文学的影响,形成了北汉地域文学的特色,如《乌夜啼》等著名作品。

2.地域分布与文化中心的关系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版图呈现出多元化、分散化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文学创作呈现出各自的特色。这种地域分布与文化中心的关系,在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研究中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一方面,文化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对地域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南唐文化中心在南方地区的建立,使得南方的文学创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南唐的文学成就也对周边地区的文学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如南汉、吴越等地的文学创作都受到了南唐文化的影响。

另一方面,地域文化也对文化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影响。例如,北汉虽然建立在中原地区,但其文化主要受到西南地区的影响,北汉文学中有不少西南文学的特色。同时,北汉的文学创作也对中原地区的文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地域分布与人物中心的关系

除了文化中心,人物中心也是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物中心指的是文学作品中被赋予核心地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形象往往代表了当时社会的某种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想意识等。

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不同地域的作品呈现出各自不同的人物中心。例如,南唐文学中的主角往往是忧国忧民的文人,如李煜、李璟等;而北汉文学中的主角则多为武将和英雄人物,如石重贵、高行周等。这种差异反映了不同地域的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

同时,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也有可能出现相同的人物中心。例如,南唐和吴越都有以文士为主角的文学作品,这表明南方地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与中原地区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此外,一些人物中心还可能跨越地域,成为整个文学版图中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如五代中期的郭威、李克用等。

五、结论

1.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的特点

多元性和分散性:五代十国时期,政治分裂、战争频繁,导致文化生态呈现出多元、分散的状态。文学作品的地域分布广泛,呈现出多样性和地方特色。

中心多元性和转移性:在五代十国文学版图中,地域中心的多元性和转移性非常明显。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中心建构,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在这个过程中,中心的转移和更替也是常见的现象。

地域文化的互动和交流:五代十国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在创作和传播方面互相影响、交流,呈现出地域文化互动的特点。这种交流和互动对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的形成和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布和演变:五代十国文学版图中,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布和演变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同地域的文学作品呈现出不同的代表性人物形象,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同时,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布和演变也反映出地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

2.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影响

形成和塑造了地域文化特色: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和塑造了当时地域文化的特色。比如,“唐诗宋词元曲”的文学版图中,南方文化的水乡意象和儒家文化的精神内涵相互作用,形成了唐宋文学的特色。

反映和影响了社会政治经济现实: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也反映和影响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现实。比如,“五代十国”的文学版图中,不同政治中心的建构反映了当时政治分裂的现实,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

促进和推动了文学创作和发展: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的互动和影响也促进和推动了文学创作和发展。比如,不同地域文学的特色和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布和演变,激发了文学家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

丰富和扩展了文学价值和意义: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的互动和影响,也丰富和扩展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比如,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和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布和演变,扩展了文学的内涵和视野,丰富了文学的价值和意义。

文献综述

1.《五代十国文学》(作者:李敖):该书从唐代文学和宋代文学的关系入手,探讨了五代十国文学的特点和意义。重点探讨了不同地域文学的特色和代表性人物形象的分布和演变,对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的研究有很大启示作用。

2.《五代十国文学地域文化研究》(作者:孙汝珍):该书以地域文化为视角,深入探讨了五代十国文学中不同地域文化的特色和差异,以及这些文化背景对当时文学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重点分析了地域文化与中心建构的相互关系,对五代十国文学版图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3.《五代十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研究》(作者:赵凤祥):该书以五代十国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了不同地域文学中的代表性人物形象,分析了这些人物形象的内涵和意义。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研究,揭示了五代十国文学版图中的地域分布和中心建构的特点和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版图   中原地区   地域   南唐   文学   中心   文学作品   时期   政治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