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引进番薯第一人,于饥荒中挽救几亿人的性命,我们应该记住他

有一个人,他是古代版的袁隆平,是他冒死从菲律宾带回一根番薯藤,解决了当时粮食短缺的难题,挽救了几亿人于饥荒之中。但是,现在很多人估计都忘记他了。

而他,值得被我们永远铭记,他就是,陈振龙。

陈振龙生于明朝(约1543年)福建长乐书香世儒之家,福建省福州府长乐县(今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青桥村人,年轻时曾考取秀才,想更进一步却总是屡屡落榜遂厌倦科考,弃儒经商,移家于闽县南台达道铺(今福州仓山区),并随众商人赴吕宋(今菲律宾)经商。

在吕宋,陈振龙见当地朱薯遍野,并了解到此薯耐旱、高产、适应性强,生熟皆可食,连叶子也能食,不仅能果腹还很美味。他就想,如果此物种于自己的国家便能解决百姓饥荒之困。于是他用心学习种植之法,并寻机会将番薯藤带回家乡。

第一次,陈振龙直接把甘薯藤放在装货物的箱子里,被发现后警告没收。

第二次,陈振龙把甘薯藤编到一个藤篮中,结果又被查出来了,他被当地人骂作小偷,被毒打一顿,差点被关进大牢。

一把硬骨头的他,仍然不甘心,决定再试一次。

第三次,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50岁的陈振龙不顾当地西班牙殖民政府不准带朱薯出境的禁令,冒着被杀的危险,花巨资购得一根薯藤,偷偷地编入了靠在岸边中国商船上缆绳中,并抹上淤泥。

陈振龙随着这艘船,避开了海关检查,等到船一出港,他马上将红薯藤取出来,放在船舱阴凉处保存,不时给它洒点水。

经过七天七夜的航行,陈振龙顺利抵达福州。船一靠岸,他顾不上休息带上藤条,马不停蹄地直奔老屋与儿子陈经纶一起挖地试种。一根脆弱的小苗,被父子俩小心翼翼地呵护成长,最终试种成功。

同年7月,福建地区大旱,粮食欠收,许多百姓食不果腹,甚至有饿死百姓之事发生。陈振龙让儿子陈经纶上书福建巡抚金学曾,建议试种红薯用于度荒。

陈经纶将甘薯容易种植、产量高、生熟可吃的好处讲给巡抚。于是,巡抚金学曾让其父子在达道铺纱帽池舍旁空地试种。

7月份种下去,4个月后启土开掘,朱薯串子相连,饱满可爱,生吃如甜梨,煮熟也别有滋味。

官府大力推广,就这样,闽中上千万百姓饥荒因此缓解。

很快,口耳相传,越来越多人知道了有一种比稻谷还多产的叫甘薯的农作物。

老百姓们发现,长出来的甘薯,外皮红嫩诱人,可爱得很,便改名为“红薯”。

陈振龙把红薯引入祖国,于古代粮食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解决了大部分人的饥荒。我们现在的祖祖辈辈,有多少不是吃着红薯长大的呢。就连现在的60后,70后,80后,大部分也是吃红薯长大的吧?


清道光年间,福州人为感谢陈振龙的功德,在乌石山建造了“先薯祠”和“先薯亭”,以此纪念引进红薯有功的陈振龙。

陈振龙历经万难终带回番薯藤,他及后代子孙心系民生,大公无私,值得我们纪念,并将这种精神传承下去,一代接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饥荒   长乐   福州市   菲律宾   明朝   甘薯   巡抚   番薯   福州   福建   红薯   中国   性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