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51岁早逝,是因纵欲过度?细挖史料:身体、精神的双重打击

贞观二十三年,和风殿内悲伤弥漫,所有人神情哀恸。也就是在这一天,一代“千古一帝”,贞观之治开创者,年仅51岁的唐太宗李世民与世长辞。

纵观这位一代明君的一生,可谓是丰富多彩。唐太宗李世民在华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也算是一位少有的旷世明君。

曾经的他少年从军,叱咤风云;曾经的他高瞻远瞩,爱民如子;曾经的他开创了贞观盛世,将大唐王朝推上了巅峰。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德才兼备,备受爱戴的九五之尊,却在正当年的岁数英年早逝。

作为拥有后宫佳丽三千的一代君主,有人说他的英年早逝是因为纵欲过度,然事实却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打击让这位四海皆怕的“天可汗”,生命终结在51岁这一年。

常年征战,伤痛无数,留下隐患

隋朝末期,君主昏庸无道,当时李世民的父亲唐国公李渊顺应民意在太原发动兵变,至此之后开启了李世民四处征战的峥嵘岁月。

这也是李世民成为历史上为数不多能文能武的帝王的原因。

靠着军事起家的李世民,非常骁勇善战,甚至于很多打仗的时候,经常几天几夜不眠不休,受伤也是家常便饭,大大小小的伤痛在年岁渐长之后,成为了健康的隐患。

自十多岁开始,李世民经历过无数次的大小战争,可谓是戎马一生。

这样九死一生的军旅生活,充满刺激和挑战,虽然最终创建了自己的王朝,更是战功赫赫,但是留给自己的却是一身的伤痛,最终影响了寿命。

当然说到李世民,众所周知的就是那场震惊历史的玄武门政变。

在大唐创建后,秦王李世民处境却非常尴尬,上有颇受父亲重视,视他为眼中钉的长兄太子李建成,下有一身武力,虎视眈眈的幼弟李元吉。

自古帝王之家最是无情,父子之间只是君臣,兄弟之间只有竞争。为了保全自己的利益和生命,只能选择不断向对方出招。

在这场帝王争夺战中,李世民也是九死一生。毕竟当时身为太子的李建成实力确实不容小觑,甚至要比李世民要略胜一筹。

李世民在政权的争夺中曾不止一次被暗算过,其中一次,李元吉伏击李世民,幸亏当时的李建成心软了,及时阻止了这次刺杀,李世民才幸免一死。

后来,李建成邀请李世民喝酒,回去以后李世民身中剧毒,“吐血数升”,虽然后来有史学家表示,这很有可能是李世民的一次自导自演,但是李世民中毒的事情大概是没有杜撰的。

所以即便解毒成功,毒素很有可能也对李世民的身体也造成了一定损伤,严重了透支了身体。

而例如这种政治斗争中的暗伤,数不胜数,年轻时的李世民大抵感受不到,但是随着年纪上涨,自然也会显露出来。

励精图治,积劳成疾,痛失所爱

李世民是历史上公认的一位深明远虑,勤政爱民的好皇帝,这个一直立志于成为一代明君的帝王,在自己执政期间,励精图治,呕心沥血的安排各种政策,减免农赋,促进农耕,抵御外侵等等,尽量让百姓生活的和乐平安。

用日理万机来形容他一点都不为过,据说李世民每天因为忙于朝政,睡觉时间平均不过4-5小时。

我们都很清楚,这样长时间高压的工作,睡眠不足,很容易让身体出现问题。要知道成为一个昏君容易,但是要做一个有作为、有能力的明君谈何容易。

耗费的精力,耗费的心血是不言而喻的。成为皇帝的李世民,可谓是一心全部扑在朝政上,生怕哪一样没有想到,让天下人诟病。生怕自己在位期间,没有为大唐,没有后世子孙创建更好地条件。

当然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努力,因为李世民的呕心沥血,才开创了大唐的辉煌时刻,为大唐的巅峰时刻打下了牢牢的基础。

他甚至为了鞭策自己能够勤政爱民,将官员们提出的良好计策都放在宫墙之上,时时刻刻的提醒时刻关注天下事。

正所谓积劳成疾,李世民的勤奋和辛苦,在他呕心沥血,挖空心思建设大唐的时候,给自己的身体也带来了二次伤害。

当人在这种日积月累的担忧劳累下,精神和身体是无法负担的。无论这个人有多强大的意志力,这种超出身体负荷的劳心劳力,是每个帝王难以逃脱的命运,纵使再怎么精心保养,都难逃寿命受损。

也是因为这些殚精竭虑的努力,因为这些事无巨细的身体力行,让李世民本就不甚健康,伤痛满身的身体,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当然他的发妻长孙皇后的离世,对其也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他的精神世界瞬间倒塌了。

众所周知,李世民的发妻是其爱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后世最为著名的长孙皇后。作为将门之后,两人的爱情在后世被人羡慕至极,门当户对的爱情,危难中相互的扶持,辉煌后相互的体谅。

李世民视长孙皇后为知己,懂得他所有的喜怒哀乐;长孙皇后同样也是为李世民鞠躬尽瘁,时常能为李世民解决问题和困难,更能常常劝谏李世民。

两人之间的爱情始于微时,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甚至曾在陷入危难之际,长孙皇后对李世民说出了“若有不讳,亦不独生”的话。

然而好景不长,在长孙皇后36岁这一年,一场疾病带走了这位堪称完美的一代皇后。长孙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更是无法从这场悲伤中走出来,常常在皇后墓前缅怀两人之间的种种往事。

每当李世民遇到一些问题,或是二人之间的子女出现问题之时,他总是能想起结发妻子。纵然贵为九五之尊,后宫佳丽无数,但是李世民再也没有碰到第二个长孙皇后。

也许是对爱妻的思念,也许是心灰意冷。总之在长孙皇后去世之后,李世民心绪一直难以平复。正所谓“思念成疾”,对长孙皇后的思念,让李世民的身体更是每况愈下。

为了对得起自己的发妻,也是为了将自己对发妻的思念有所依托,李世民在长孙皇后去世后,他将二人所生的孩子看的极为重要,甚至亲自抚养这些孩子长大。

然而这些他钟爱的,亲自抚养长大的孩子们,或起兵叛乱,或是有了不该有的想法,最终都一个个离他而去,这让本就不甚健康的身体更加衰败不堪。

儿女夭折,压垮了一代帝王

李世民作为一代君主,一生共有35个孩子。

然而最被他看重的却是和发妻长孙皇后生育的7个孩子。源于对发妻的深情,也是自己对嫡庶的执念,长子李承乾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太子。

然而在皇家的亲情里,始终绕不过的是权力之争。当看重的长子李承乾也走上了“政变之路”后,对李世民的打击相当之大。

要知道当年的玄武门政变对李世民来说是如同“肉中刺”一般存在的,虽然最后自己是这场政变的最大受益者,虽然他可以改变史书中的一些记载,但是伏杀兄弟是不争的事实。

最终自己的儿子仍然没有逃开这个“厄运”,当自己的儿子走上了他当年的夺权之路后,李世民备受打击,纵然最后他将李承乾罢免,但是心里仍然是觉得愧对发妻,看着自己多年培养的心血付之东流,安能泰然处之呢?

紧接着次子为了夺取政权,成为李世民的接班人,发誓将自己的孙子、儿媳都斩杀之时,李世民彻底失望了,为了不让他的儿子们自相残杀,他只能狠心将次子撵出了京城。

最终李世民将最小的儿子李治扶植成了“接班人”。纵然他知道李治的性格不能成为一代明君,但是他仍然做了这样的决定,只因为他是长孙皇后的儿子。

然而上天仿佛并不知晓他的心意,随着儿子们被废、被撵后,女儿们的厄运也接踵而至。

几个正当花季的女儿,接二连三的夭折。这让本就郁郁寡欢的李世民更加头痛不已,伤心不已。最后仿佛所有能和长孙皇后联系的感情,最终都被斩断,

疾病缠身,长生不老

情感上接连的打击,让李世民万念俱灰。正所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本就心力交瘁的他,此时一直困扰他的家族遗传病又严重起来。

李氏家族的人都备受头痛病困扰,李渊、李世民、李承乾、李治等都难逃这个遗传病。

因长年精神不济,李世民的头痛病在晚期的时候十分严重。头晕目眩难以忍受。也许当人到了一定的地位之后,就开始怕死,尤其古时候的皇帝。

为了拥有更多的时间占据那好容易得来的九五之位,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利,每一代帝王,到了一定年纪就开始期盼着自己能够长生不老。

无论李世民是一个多么英勇的帝王,是一位多么睿智的老人,是一位多么骁勇善战的将军,但是最终他也难逃这样的世俗观念。

因此后期被头痛折磨不已的李世民,十分迷恋制造长生不老药,十分依赖这种药。每天都要吃很多很多药丸,几乎将药丸当饭吃。然而令李世民没想到的是,这些长生不老药成为了终结生命的刽子手。

羸弱的身体,在那些长生不老药的催化下,直线下降,最后卧床不起之时,已经无力回天。

就这样一代帝王,千古明君,为自己丰富的人生在51岁这一年画上了句号。他的一生有杀伐果断,征战四方的热血,有生死相随,至死不渝的爱情。

他开创了时代的新篇章,建立了一个历史上极为辉煌的国家,他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的高瞻远瞩,他的辉煌人生是必然的。

然而在他短暂的人生中,最后因为爱人的离世,因为子女的夭折和叛乱,情绪上大受打击。更是因为少年时期的伤痛,以及家族遗传疾病的影响,让他最终撒手人寰。

一代贤主的陨落,一个时代的终结,让人心痛和惋惜。如果李世民在位时间很长的话,那么大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景象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长孙   贞观   身体   大唐   发妻   长生不老   史料   帝王   皇后   伤痛   儿子   精神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