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好哭的,开心点”总想着消除孩子情绪的父母,缺乏共情力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萌萌今年已经三岁了,是父母眼中的“爱哭鬼”。每次萌萌遇到委屈的时候,总是会嚎啕大哭,父母虽然头疼不已,但是从来不深究原因,每一次都是安慰道:“不哭了,不哭了宝宝,开心一点,哭啥哭,有什么大不了的。”

有一次,萌萌回来之后,看到自己心爱的娃娃不见了,着急地去问爸爸有没有见她的娃娃,爸爸看着电视不紧不慢地说:“哦,那个娃娃啊,下午你表姐过来,挺喜欢的,就让她拿走了,回头有时间再给你买一个。”

萌萌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气得眼泪就掉了下来,大哭起来,萌萌爸看着头大不已:“别哭了,宝宝乖,明天就给你买。”

萌萌听了哭得更大声了:“谁让你把他送人了,那是我最喜欢的娃娃,呜呜呜呜……”可是娃娃已经送人了,萌萌爸又不好意思去要,只好让孩子在哪里哭,心想着哭一会儿,孩子累了就没事了,过两天估计就忘了。

在上文中我们能看到,爸爸未经萌萌允许,私自将萌孩子心爱的玩具送人,在萌萌因此而生气大哭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萌萌爸并没有提出解决方案,而是一再地强调让萌萌不要哭了,最后更是放任不管,让孩子进行自我调节,认为孩子哭一阵就好了。

心理学家按照“对待孩子的反应”将家长分为两类,一类是“情绪消除型”家长,一类是“情绪引导型”家长。

萌萌爸爸就是典型的“情绪消除型”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时,能够感受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却不能于孩子共情,不能够理解孩子的内心,不能够引起共鸣,只是以为的消除孩子的负面情绪。

这类家长通过各种方式来快速消除孩子的情绪,从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的性格及心灵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一、 属于“情绪消除型”父母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缩小转换型家长

例如萌萌爸面对孩子心爱的玩具丢失,认为一个玩偶不重要,大不了再买一个。缩小转换型家长总是轻描淡写地看待孩子的情绪,并希望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快速解决问题。

有些家长还会借此嘲笑孩子,比如孩子生气大哭,家长会嘲笑道:爱哭鬼,鼻涕虫,胆小鬼等等此类,导致孩子无法正视自己的情绪,长大后面对生活压力,喜欢暴饮暴食、疯狂购物来缓解情绪的人,多半是从小受到父母如此教育的结果。

▶压抑型家长

这类家长往往更多地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予严厉的批评,不会考虑孩子生气的原因,往往只会单刀直入地要求孩子“不要哭”、“嘴巴闭上,不要发出声音”等,更有甚者会采用恐吓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哭闹。

▶放任型家长

这类家长对孩子的哭闹不管不问,对孩子冷处理,比如把孩子往房间一放然后离开。家长认为孩子不记仇,等他哭累了就好了,到时候再给他玩具或者零食,孩子很快就会忘了为什么哭。这种行为会极大地降低孩子的安全感,使孩子感受不到家长的爱。

这三种家长是经典的“情绪消除型”父母,能够理解孩子的情绪,但是不能够和孩子共情,只会一味地消除孩子的情绪。那么,当孩子有消极情绪,父母应该怎么办?


二、当孩子有消极情绪,做“情绪引导型”父母

“情绪引导型”父母重视孩子各种积极正面的情绪,同时认为孩子的负面情绪,也是孩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财富,在孩子生命中有风和日丽,也应该有雨雪风霜。

“情绪引导型”父母面对孩子的情绪,能够耐心地听取孩子诉说,给予足够的耐心,尊重孩子的选择,放手让孩子主动摸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面对问题能够及时地提出解决方案,重视与孩子进行情绪沟通,认真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和生活动态,分析孩子的气质和孩子产生共情。

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才能够更好地为孩子管理自身的情绪提供指引,告诉孩子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如何面对这些负面的情绪。通过家长耐心的教导,孩子慢慢地学会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怎么去面对人生中的困难。


三、父母怎样培养共情能力,接纳孩子的情绪

在生活中,父母要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是父母的附属品,父母要做到尊重和接纳孩子的情绪,才能与孩子共情。

☞同情你的孩子

当孩子惧怕大狗的时候,父母感受到孩子的恐惧,应该蹲下来紧紧地抱住孩子,告诉孩子狗狗是好的,不会咬你的,它只是叫得很大声,父母应该抱着孩子,直到狗狗离开。

☞成为孩子的榜样

当家长自身拥有尊重他人品质、良好的交流能力,能够和爱人做到互敬互爱,孩子看在眼里,会自主地模仿父母的行为。这还可以为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交流,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行扮演游戏

在生活中可以经常和孩子做角色扮演的游戏,比如装作孩子的毛绒玩具和他对话,诉说作为毛绒玩具的痛苦:每天被孩子丢来丢去。理解孩子最直接的感情,体会孩子最真实的反映。

☞足够的耐心

孩子由于自身发育和阅历的因素,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父母应该具有足够的耐心,去倾听孩子最真实的想发法,才能够感受孩子的悲伤与恐惧,并对孩子的负面情绪给予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情绪是对的,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共情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基础,是和孩子相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父母只有具有同理心,理解孩子的开心与痛苦,才能在孩子幼小阶段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如何去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使这些情绪不会伤害到自身。

今日话题: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你又是如何处理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交流!

————————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3

标签:情绪   父母   孩子   负面   耐心   生气   爸爸   娃娃   家长   感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