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吐槽陪娃写作业?别浪费时间了,健康亲子关系这样打开

陪写作业是孩子伤害了父母吗?

说起陪孩子写作业,10个家长得有9个对此有话说。

哪怕是平日里温情如水的父母,一遇到写作业经常都不再顾及什么“前世的情人,今生的缘分”这回事。

似乎写作业这件事成了挑起亲情变质的导火索。

至于什么搭支架、狮吼功、出家种种结果也都是被“陪写作业”促成的。

可是不是我们误解了“陪写作业”这回事了呢?

看到段子手般的家长吐槽,陪孩子写作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可是我们是否忽略了一个事实——

孩子没家长这么闲,也没家长拥有这么好的网络资源,所以父母单方面的吐槽总是引导。

如果孩子能有足够的时间,或者能够参与讨论说说自己的感受,或许对于陪作业的感受将会更全面。

一方面是家长的气急败坏,而另一方面,我们是否忽略了孩子的委屈、眼泪和不知所措呢?

写作业本应该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说学校如何,家长只需要陪伴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习惯养成,让孩子自己为自己负责,又何致两败俱伤?

陪写作业不是单方面的伤害父母,而是父母的选择导致了双方的伤害。

或许我们不经意间也做着破坏亲子关系的行为

我们在亲子养育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之间,选择伤害亲子关系的方式何止一点,说起例子来实在是俯首皆是。

首当其中就是代替孩子。

至今仍然对一个经典笑话记忆颇深。

是一个小女孩在众同学之间穿着厚厚的羽柔服相当显眼,别人问她是否冷时,她仰天叹气“我妈觉得我冷。”

有一种冷叫做“我妈觉得我冷”,就是另外一种破坏亲子关系的方式——代替。

还有一个经典的例子,一个刚入幼儿园的孩子在午间吃饭的时候陷入了迷茫,别的孩子在吃,他也在吃,别的孩子吃饱了,他却追着老师询问“老师,我吃饱了吗?”

这个孩子已经在亲子养育过程中被代替习惯了,“再多吃点”、“吃这些哪能吃得饱?”“再吃完这些就吃饱了。”

当一个孩子连自己最基本的吃饭都没有办法自己说了算、自主判断的时候,这样的亲子关系变成了多么不平等的一边倒。

更别将自己未完成的愿望寄希望于让孩子替自己完成。

你的人生是你的,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孩子为什么要为你的人生负责?

还有一种行为让孩子的成长透不过气来,那就是父母无死角监控。

前些天看到一位中学生咨询心理老师的一个问题,我的日记本被父母撬开了,怎么办?

这是一个存在很久的问题。

父母发现孩子和自己的话少了,似乎有了心事,于是以担心孩子学坏了、早恋了等为借口,偷看孩子日记,当然现在还发展到偷偷查看孩子其他信息。

这其实是一种赤裸裸的干涉。

当孩子与父母不交流不沟通的时候,父母不是看向自己,从自身的教养方式方面查找原因,而是采取窥探、跟踪等方式,让孩子毫无自己的生存空间。

这样所谓的爱,其实并不是真的爱,而是父母出于恐惧的控制。

当然榜上有恶名的还有打骂随意。

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打骂式教育已经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并不是说教育中就不能打孩子。曾经一位专家说过,教育过程中如果打孩子,那么就提前就规则进行约定,什么情况下会挨打,挨打用什么,打几下,都是明确的。

但是有些父母,比如前些天家庭监控曝光的一对父母,把对女儿的打骂当成家常便饭,动不动就殴打孩子。

当别人干预的时候还振振有词,我打我的孩子关你什么事。

她不好好学习,我们教育孩子。

象这种莫名其妙、不分场合、不分轻重的打骂来得随意,随心情,这哪里是教育,分明已经成为了发泄。

而这样的亲子关系又哪里是健康的亲子关系,分明是建立在等级分明的前提下的附属关系。

除了以上几种,其他拔苗助长等不尊重孩子自身成长的行为也会或多或少地破坏亲子关系。

这看似林林总总很多破坏亲子关系的行为,究其原因无怪乎不把孩子当成一个平等的人来对待。

而是父母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影子,或者自己生命的延伸;把孩子当成附属品甚至私有财产。

良好的亲子关系基础是认识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神圣的”

冰心翻译的纪伯伦的那首《你们的孩子都不是你们的孩子》已经传播了这么多年,但是却依然并不能深入每个父母的内心。

“他们是凭借你们而来,却不是从你们而来,他们虽和你们同在,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爱,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这首诗里体现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维系亲子关系最好的方式。

作为父母,我们对孩子有监护和养育的义务,但却更应该将孩子生命原本的神圣还给孩子自己。那种代替、打骂其实本质上都不曾将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人,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随意地养育。

提供必要的物质需求,同时要教育孩子融入社会的规则,而且更要尊重生命的独特性。孩子终将是要生活在社会的,因为溺爱将孩子养育成一个啃老族也是不负责任的,都说坐吃山空,如果不能富可敌国,想来留下再多也不一定能顶得住孩子的挥霍。而父母的陪伴又能有多久呢?

让孩子成为自己。不强加自己未完成的心愿或者意志、教导规则但不在教育中随心所欲、养育孩子但更应该尊重孩子独立个性和意愿,让孩子有能力按照自己本应盛放的样子活成自己。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为孩子自己成长空间和可能性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这样才是保证亲子关系健康发展的前提。

当然具体操作还需要大量耐心的陪伴、教导、与孩子明确规则、监督规则的执行,但更多的还是规定孩子做到的,首先身体力行地去做到。

德国哲学家、德国最重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之一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真正健康的亲子关系更应该是父母因为养育孩子而开始的一场自我成长的朝圣之旅。

如果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点赞转发,谢谢!

我是晨光微晓,俩娃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喜欢阅读,在育儿和写作中不断成长。投身儿童早期阅读近10年,期待和你共同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德国   教育孩子   分明   随意   家长   父母   规则   生命   方式   孩子   时间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