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开创古代中国城市规划先河,带来文明的曙光-周公营造洛邑

周公营造洛邑

《尚书·洛诰》记录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位于洛阳周王城广场的“周公营造洛邑”雕像

在世界的东方,在古老中原的腹地,从“最早的中国”——夏王朝都城二里头遗址流过的洛河北面,一座名叫“洛阳”的伟大城市耀然出世,拔地而起,震古烁今。

作为华夏文明滥觞的洛阳,以4000多年的城建史,1500多年的建都史,享誉世界,闻名遐迩。

对现代人而言,规划科学合理的城市建筑既是宜居环境,又是凝固的史诗,还是传统优秀文化的血脉传承。

而周公营造洛邑,更是开启了有史书明确记载的、中国城市规划建设之先河。

也就是说,早在数千年前的洛水之滨,华夏先民用智慧和汗水建成的洛阳城,就开始了领跑世界的城市规划。

1

提起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简称“周公”),许多人常常只知道他是西周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奠基人。然而他的另外一个身份却往往被大伙所忽略,原来人家周公还是西周初期杰出的都市规划大师呢?

正是他亲自主持了洛邑的营造工作,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留下了一页辉煌的篇章。

那么,商末周初,周公营造的都城洛阳究竟是什么样子呢?

史载,由周公主持营造的洛邑被称为“成周”或“新邑”,是一座规模宏大、建筑精美、道路宽阔、分区合理、井井有条的雄伟都城。

据《逸周书·作雒解》记述:“堀方千七百二丈,郛方七七里。以为天下之大凑”,“设丘兆于南郊,建大社于国中”。成周城内的主要建筑有太庙、宗庙(文王庙)、考宫(武王庙)、路寝、明堂等“五宫”。

成周城宫殿、宗庙的建筑结构均为“四阿、反坫、重亢、重郎、常累、复格、藻税、设移、旅楹、画旅”等式样,城内还有“内阶、玄阶、堤唐、应门、库台、玄阃”等不同的通道。

当时,成周城还驻守者由周天子直接指挥的周八师,每师有2500人,共2万人戍守在成周,用以镇慑东方(殷商王朝的旧贵族反抗)。那九尊高大浑厚、庄严沉稳,象征着至高无上王权的九鼎,被放置于成周城的明堂当中,寓意定鼎中原,统令天下。

到公元前650年的东周襄王时,经过长期的繁荣发展,洛阳城常住人口已达11.7万人,成为当时屈指可数的世界第二大城市。

周公画像

周公营洛之图

洛阳王城公园的周王城遗址

2

为何诸多候选名单,却偏偏相中了洛阳?

之一,位居河洛平原腹心区域的洛阳,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堪称得天独厚,不二之选。

洛阳,地处洛水之阳,北依太行,南望伏牛,西据崤函,东扼虎牢,山环水润,“河山拱戴,形胜甲于天下”,且洛阳位于国之中央,其地理位置非常符合中国古代“择中而处”的都城选址观念。

之二,建都洛阳,便于控制东方的殷商旧族,是周武王生前耿耿于怀的遗愿。

《逸周书·度邑》、《史记·周本纪第四》等文献都详细记载了周武王选址时的情景:

经过牧野之战,周武王灭商后,由于都城丰镐太过于偏西,不能控制殷商旧族时而叛乱、广泛分布的东方地区。周武王为此曾愁得坐卧不安,夜不能寐。

为了巩固新政权,确保周朝的国运昌盛,周武王最后决定,一定要把靠近天室山周边殷人曾经聚居之地的殷商顽固势力清除,并在此“定天保”建立都城,以此确保东方的安定。

此后周武王南望三涂,北望岳北,观察黄河,仔细察看了洛阳盆地的洛水、伊水地区。周武王认为,从洛阳盆地的成周洛水湾直到伊水湾,地势平坦没有险阻,是从前夏朝建都定居的地方,并且离天室山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于是周武王对在洛邑修建周朝新都进行了初步测量规划。

可惜的是,不久周武王崩逝,成王幼小,这副规划建设重担就落在了弟弟周公的肩上。

周朝的疆域

周武王画像

之三,洛阳是古代文献中最早采用占卜式风水法进行择优选择的都城大邑。

土圭是中国古代一种测日影、四时和土地的器具,长1.5尺(约合现在的34.65公分)。《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影),以求地中。”其使用办法是在夏至日中午置土圭,审其南北,另立8尺之表,视其日影。测得日影为1.5尺,与土圭长度相等,便可知土地的中心方位。

成王四年,周公利用土圭在夏至日这一天测量日影,证明洛邑位居天下之中,确实适合营造王都。

《尚书·召诰》记载:公元前1039年二月的一天,周成王派遣太保召公前往洛邑,勘察建都基地,名曰“相宅”(察看地形,具体规划建都的地址)。之后,周公也抵达洛邑,全面视察了新邑,并且进行了占卜,在涧水东、涧水西之间和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都洛邑,皆卜兆大吉。

于是,周公和召公共同绘制了洛邑的城市规划图,得到成王批准之后开始实施营造洛邑,这是国内见于文献记载最早的都城规划图,开创了中国城建规划史的先河,并深深影响到了此后三千年的多个朝代,甚至传到东亚日本、韩国等地,为世界城市的文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周灭商的牧野之战

3

周公高屋建瓴、认真规划、开始了营造都城洛邑的伟大壮举。

西周建立之后,国土疆域大大增加,已经东到大海,北抵辽东,南接淮河流域。而镐京偏居西部一隅,很难统治、管理广袤的东方地区,建立新都一事已经刻不容缓地摆在西周统治者的面前。周武王有意建都洛邑,然而壮志未酬,便去世了。经历了灭商和平叛,周公越来越认识到洛邑在交通、经济、军事方面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因此他向成王建议到:(洛邑)“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史记·周本纪》;大意是:这里是天下的中心,四方朝拜入贡到这里都不远),恳请成王继承武王遗愿,建都洛邑。成王接受了周公的建议,并下令从殷迁九鼎于洛邑,史称“成王定鼎于郏鄏” (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郏鄏:周王城所在地,今洛阳王城公园一带)。

同年三月十二日,周公来到洛邑。二十一日,在举行了盛大的祭祀仪式后,他向殷商贵族和各诸侯国的首领发布了营建都城洛邑的命令。自此,揭开了大规模营建“新邑成周”的序幕。

从周武王选址、召公相宅、周公营造洛邑再到周成王定鼎中原,成周王城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家层面详细规划建设的都城。

周公营建成周,绝非是修建一座城市那么简单。而是确定了后世中国三千多年的建筑规范和古代城市规划的标准,并成为礼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周成王

周公辅成王

4

与现代相差无几的周代“青铜锯”、“青铜斧”、“青铜锛”、“青铜铲”等先进施工工具的普及和应用,大大加快了施工进度。

成王五年三月,周公通告周与被征服的殷商各级贵族前来洛阳参加都城的奠基大典,并依据工程的需要,划分责任段,将其分包给各首领,让他们驱使大批的奴隶,按照图纸规划设计要求,投入到艰巨的夯筑城墙、营造王室宫殿等繁重的工程项目之中。

从洛阳出土的西周施工工具实物来看,这些3000多年前打制的青铜工具,设计合理,做工精良,经久耐用,与现代的建设施工工具在形制上,并无太大的差别。

西周的铜锯

古代文献“成王在丰欲宅洛阳”的记录

人们可以想象,数千年前,在涧河、瀍河、洛河附近的都城建设工地之上,成千上万的奴隶、殷顽民、平民工匠冒严寒战酷暑,他们斧子砍的斧子砍,把一根根从太行山、嵩山原始森林里拉回来的松柏大木砍掉枝杈,削成圆木;他们拉锯的拉锯,再把这些圆木木分解成工程需要门板、方木;他们铲土的铲土,打夯的夯土,个个挥汗如雨,昼夜不停,很快就在殿堂巍峨、雕梁画栋、错落有致、大道通衢的宫城和都城的周围,竖起了高大坚固的夯土包砖城墙……

周王城平面示意图

西周青铜斧

西周铜铲

西周铜锛

5

诸多出土的珍贵文物,印证了这一划时代的壮举。

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何尊铭文“宅兹中国”(周武王决定在国家的中心成周/洛阳建都,管理天下)印证,洛邑始建于周公摄政五年,历时七年建成,七年之后的成王五年,下令迁都洛邑。

尽管司马迁在《周本纪赞》中认为当时成王仍都丰、镐。但是何尊铭文开篇便有“唯王初迁宅于成周”的记载;《吕氏春秋》也谓成王营居于成周;1982年陕西岐山出土的“新邑戈”( 铭文中的“新邑”二字即为周公营造洛邑);2008周公庙出土的新邑卜甲(甲骨卜文描述:周灭商之后在洛阳建立都城 “新邑”,是周公负责营造),都雄辩证明了“成王五年迁都洛邑”、定鼎中原的史实。

相传,“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而“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在夏商周三代,九鼎一直是王朝统一天下的标志,是王朝至高无上的象征。定鼎,即标志国家建立和国都所在(如“定鼎中原”)。

一座崭新的都城——洛邑建成之后,在周公摄政七年的十二月戊辰,周公召集各诸侯国,在新都城周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周成王亲自主持仪式。

新都城的建成,标志着洛邑成为周朝政治和军事中心,从此周朝有了两座都城,西边的镐京称“宗周”,东方的洛邑称“成周”(所谓成周就是“周道始成”之意),而周公营造洛邑的千古功绩,也在中国城市规划史上留下了重彩浓墨的厚重一笔。

西周形势图

周王乘坐的“天子驾六”

何尊铭文“宅兹中国”

成周平面规划图

周王城遗址公园道的“定鼎中原”雕塑

周公的功绩为后人所景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中国   都城   曙光   日影   王朝   殷商   铭文   中原   洛阳   西周   先河   城市规划   青铜   古代   文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