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左宗棠收复新疆,如今的中国版图会是怎样的?

晚清时代,政权腐朽没落,全靠几个汉族大臣在苦苦支撑,比如李鸿章、张之洞、曾国藩、左宗棠等,而其中尤以左宗棠贡献最大,近代史上著名的革命者梁启超曾这样评价左宗棠:“500年来第一伟人!

梁启超之所以给左宗棠如此高的评价,是因为左宗棠在1876年西征,收复了被阿古伯占领10年之久的新疆,为中国保住了新疆这块166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当年的清朝内忧外患,阿古伯有英国人支持,新疆伊犁又被沙俄占据,虎视眈眈,而清朝在外战中又屡战屡败,财政又是捉襟见肘,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左宗棠以64岁的高龄抬棺材出征,转战几千里去收复新疆,即使现在看来,都觉得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民族英雄左宗棠

然而左宗棠竟然很快就收复了新疆绝大部分领土,这甚至让整个西方世界都备受震撼,称之为:近50年亚洲发生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

如果不是当年左宗棠据理力争,而后以必死的决心和高超的战略收复新疆,那么我们今天的版图会是怎么样呢?大概率不会和今天的一模一样,新疆估计很难会在版图之内了,有人甚至说,如果不是左宗棠收复新疆,那么今天去甘肃都要办理护照了。

这不是毫无根据的信口开河或者说玩笑话,当年在左宗棠和李鸿章的争论中,左宗棠的说法比这个更可怕。

1.阿古柏侵占新疆

新疆在古代称为西域,在汉代的时候就开始设置地方机构,《汉书·西域传》记载:

“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本三十六国,其后稍分至五十余,皆在匈奴之西,乌孙之南。南北有大山。中央有河,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

唐朝安史之乱之后,国力衰退,逐渐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到了公元1755年,清军平定了新疆准噶尔叛乱,之后又消灭其他反叛势力,西域重新安定。

在唐朝丢掉西域1000年之后,重新回到中国的管辖之下,为了纪念这一伟大事迹,乾隆皇帝把这片土地命名为“新疆”,意思是“故土新归”。

然而好景不长,仅仅过了100余年,列强就用枪炮敲开了清朝的大门,从此之后,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就成了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谁都想咬上一口。

在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军在金田起义,随即席卷江南,这次起义的影响迅速波及全国,1862年,陕甘回变发生。1865年,地处中亚的浩罕国的一个军官阿古柏,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趁乱率军侵入新疆,攻陷了天山以南的各个城市,随后建立“哲德沙尔”政权,之后又进占吐鲁番、乌鲁木齐等地。

一直雄踞北方对新疆虎视眈眈的沙俄自然不肯放过这个机会,他以“代为收复”的名义在1871年出兵占领了伊犁,之所以用这个名义,是沙俄感觉清政府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无法收复新疆的,这样伊犁就永远处于俄罗斯的控制之下了。

当内部叛乱逐渐平息,清政府为收复新疆做准备时,东南又出现了大危机,日本在美国支持下入侵中国台湾,逼迫清政府签订了《台事专条》,承认日本侵台是“保民义举”,还赔了日本人五十万两白银。

这下大清面对的危机就来自于西北和东南两个方面了,西征收复新疆还是加固东南的海防,清政府的能力和财力有限,只能支持一个地方,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于是在新疆要不要收复这个问题上,爆发了大规模的讨论,也就是“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2.海防与塞防之争

海防派主要以李鸿章为代表,他建议暂时放弃新疆,并在奏折中说:

“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

李鸿章觉得海防的重要性大于塞防,且新疆自乾隆是收归版图以来,即使没有战事每年也需要300多万两的军费,新疆几千里沙漠隔壁,实在是一点用处都没有。

况且沙俄、英国、土耳其都与阿古柏勾结,暗中相助,打又打不过,即使勉强收回,也会守不住,在沙俄等列强的垂涎下,又会丢掉。

因此不如干脆放弃新疆,把有限的经费放到海防上,因为东南沿海的防卫才是目前最重要的。

李鸿章的主张得到了很多官员的支持,这些人被称为“海防派”。

李鸿章

而湖南巡抚王文韶则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观点,他认为:俄国侵占西北,形势十分危急,我迟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而且西北安危与东南局势紧密相关。

因此,王文韶主张目前应该全力注重西北,收复新疆,他的主张也得到了一些官员的支持,他们被称之为“塞防派”。

之所以发生海防和塞防的争论,是因为朝廷缺少银子,如果注重海防,就不会有多余的银子拨给塞防,顾此就会失彼。

而陕甘总督左宗棠认为,应该海防和塞防并重,这两者并不矛盾,但是眼下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应对,他认为列强还不至于在沿海挑起战争,但是收复新疆却是迫在眉睫。

左宗棠强调:新疆关系到蒙古、陕西、山西、甘肃乃至京师的安危,必须收复,如果新疆不收复,那么随着列强的蚕食,甘肃、宁夏、内蒙都不能保,如果这几个地方不能保全,那么就会危及京城的安危。

左宗棠的建议得到了军机大臣文祥的支持,他坚决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表示如果对新疆置之不理,任其强大,到时候他们毁关而入,则陕甘不保,而且他们还会去北方破坏蒙古各部,那时京师就会失去屏障,假设再遇海防紧急,必然背腹两面受敌。

所以军机处最终决定先收复新疆,以防备英俄入侵,这才是长远之计。在军机处的支持下,慈禧最终拍板决定让左宗棠领兵收复新疆。

不过虽然决定收复新疆了,但是军费却只给了一小部分,剩下的需要左宗棠自己解决,之后左宗棠在胡雪岩的帮助下,从外国人手中借到了西征所需的军费,又委托胡雪岩向德国人购买了先进的武器,并采取了“缓进急战”“先北后南”的正确战略,任用刘锦堂为前线总指挥,西征新疆,仅仅用了1年多的时间,就打败了阿古柏,收复了北疆和南疆地区。

巨大的军事胜利震撼了沙俄,让他们感觉到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决心,这直接影响了后来的谈判,迫使沙俄吐出已经吞进肚子里的土地,归还了他们占据的伊犁的大部分领土。

在晚清那样危急的情况下,左宗棠能够力排众议,让朝廷下定收复新疆的决心,并且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帮祖国收复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说他是“500年来第一伟人”确实不为过。

我们在谈论诸葛亮的时候,说到“出师表精神”,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而左宗棠呢,可能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关键最后还做成了,这就是他的伟大之处。

3.历史的假设

回望历史,总觉得无限感慨,假如没有左宗棠当年收复新疆,那么真的会如同左宗棠说的那样,陕、甘、蒙古都会丢失吗?

我们看阿古柏的表现,就会发现他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如果清廷置之不理,那么可以预见的将来,新疆会被占据伊犁的沙俄逐渐蚕食。

那么得到新疆的列强会满足吗?以历史上他们的调性看,是不会的,新疆丢掉了,那么河西走廊大概率在之后的日子中会不保,那么就表示甘肃、宁夏也不会在版图之内了。

以后来沙俄在外蒙古的操作来看,内蒙古也怕是不在保险之数,如果真是那样,北京离边境的距离,就和明朝差不多了。

而英国是支持阿古柏的,如果英国占据了南疆,而沙俄占据了北疆呢?那么英国势必以南疆为大本营,向青藏高原进发,这是他们历史上曾经干过的,只不过失败了而已,但是要是有了南疆基地,情况可能就大不相同了,世界屋脊可能也就不是我们的了。

当然了,这一切都是假设,但是历史又是不容假设的,但是当时的卫姬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有人说左宗棠收复新疆是“天佑中华”,不过我还是赞同另外一个说法:“根本就没有什么天佑中华,而是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努力而已!

所幸,在那样的年代,有左宗棠这样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新疆   沙俄   南疆   伊犁   西域   蒙古   古柏   海防   甘肃   列强   版图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